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一斤肉低了一分银子。姚士慎,你告诉朕,厂卫是如何做到的一边搅扰民间,一边让民间风平浪静,物价不增反降的?”
不理会姚士慎和朝臣们难看的脸色,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姚士慎,你来告诉朕,什么叫做林丹汗的过错与牧民何干?什么叫做黄台吉的错与辽东百姓何干?
牧民与辽东百姓若是不支持林丹汗与黄台吉,他们哪儿来的兵?他们哪儿来的粮?
少他娘的跟朕说什么都是一小撮坏的人在搞事情,老子就不信这个邪。
支持林丹汗的牧民与支持黄台吉的百姓们没有错,那你个王八蛋告诉朕,这大明的百姓何其无辜?
他们耕种纺织,缴纳赋税,让朕有钱给尔等发放俸禄,他们还得给尔等交租,让尔等有钱去挥霍,去高高在上地俯视他们。
你来告诉朕,他们又做错了什么?
朕告诉你,这句话,也是你的取死之道!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还有福王叔,朕不知道他是宗室?太祖高皇帝的血脉难道就可以肆意挥霍祖宗遗泽?
皇祖父封他朱常洵为福王是让他为大明效力,不是让他刨大明的根!”
一番酣畅淋漓的话说完,崇祯皇帝这才冷眼望着姚士慎:“你还有什么说法?”
姚士慎心思电转,暗道若是此时先行服个软,再好生拍上一番,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相到此处,姚士慎当即便拜伏于地:“启奏陛下,罪臣自知罪该万死,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
崇祯皇帝笑道:“别怂!你要死硬到底,朕还高看你一眼,现在怂了算怎么回事儿?”
说完也不理会姚士慎那张死了爹娘一般难看的脸,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带走,下诏狱。”
这一回姚士慎没再作出什么妖蛾子来。事实上,姚士慎想作也作不出来了。
自己一条条在自己看来那么正直正义的理论被崇祯皇帝一条条的驳倒——而且驳的是那么义正辞言,听上去还颇有道理。
等到姚士慎被拖走之后,崇祯皇帝这才又接着道:“下面,谁赞成?谁反对?”
大理寺是整个大明最高的审批机构,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而大理寺少卿,整个大明一共有两个,正四品的官位。
往上是从三品的大理寺卿,再往上就只剩下内阁的大佬们了。
如今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姚士慎被锦衣卫殿前大汉将军如同拖死狗一般的拖了出去,剩下的官员们也皆是心有戚戚焉。
但是并没有谁再敢跳出来硬肛崇祯皇帝了。
崇高皇帝的态度也很明显:今天这事儿依着老子也就罢了,大家伙儿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若不然,朕也不介意多杀几个高品级的祭天。
温体仁左右观察了一番,见剩下的朝臣们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心中不齿地冷笑一声。
自己果然还是高看了这些家伙,也太小看了龙椅上的那位爷。
死一个区区的大理寺少卿就怂成这样儿,还想跟已经把军队牢牢的握在手中,又有厂卫作为底牌的陛下斗法?
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出头反对,温体仁便出班躬身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唯陛下马是首瞻耳。”
剩下的朝臣们一见温体仁先出班赞成,心下都是暗松了一口气。
平时里如同走狗一般的武将和勋贵们居然能在提前没有任何风声的情况下就站到了崇祯皇帝的一边,而那个暴君居然有胆子连杀御史和大理寺少卿。
剩下的官员们也不敢再表示反对了。
御史陈秉郡被杖毙也就算了,大理寺少卿的下场才是真正的凄惨。
自此以后,姚氏族人莫说以姚士慎为荣了,只怕宗族族谱上都要把他除名了。
要是自己也跳出来反对,落得和姚士慎一般的下场,到最后还能得到什么?牵连九族之人,自己也不过是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而言之,今天这事儿太他娘的吓人了。
至于其他的,等过了今天再说罢!
第275章 孤儿幼军
原本吧,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得好好跟那个昏君掰扯掰扯。
总不能你说要重立五军都督府,要求把军权重新收回到手里就收回到手里,说提高武人的地位就提高武人的地位吧?
那样置我等名教子弟于何地?
现在还是先别掰扯了。
狗皇帝愿意把我们置于何地便置于何地罢,毕竟还要留下有用之事,以待明君的嘛。
既然有了温体仁带头,剩下的大人们也就不用再矫情了,一同附于温体仁之后躬身拜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唯陛下马是首瞻耳。”
崇祯皇帝笑不起来,直接命散朝之后,便带着温体仁和张惟贤往着自己后来成立的孤儿军而去。
今天这事儿,自己赢了,却也输了。
在城门封锁以至于隔绝内外的情况下,文官们认怂是肯定的。
可是自己也太高看了大明朝文官们的节操了。
除去温体仁和施凤来等有数的真正靠向自己,或者说真正有数的心中还有着大明这个国家概念的文官,剩下的不过是在屠刀下做出的本能反应罢了。
先保命要紧。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于苏茂相一个刑部尚书弹劾自己又一次却视而不见的原因。
苏茂相弹劾的是自己一个皇帝没事儿就浪的错误举动,这本是御史大夫们该弹劾的事儿。
可是大明朝的御史们今天就没有一个弹劾这事儿的,反而是在自己说出了要将军权重归五军都督府时把火立瞄向了刘兴祚。
一边向着位于皇宫不远处的孤儿军军营而去,崇祯皇帝一边感叹道:“天下在身,犹如武王举鼎。这鼎举起来,可就不好放下了。”
温体仁斟酌一番后劝道:“自陛下御极,大明已有中兴之象,陛下何必自比于武王?”
崇祯皇帝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这天这事儿了了,也不过是眼前。
等明天看看罢。
从明天开始,只怕不知道有多少文官大臣们要致仕乞骸骨了。
此时崇祯皇帝又开始暗自庆幸。
当年崇祯皇帝还一直吐糟朱老四玩的那手南北两京制是给自己找麻烦。
比如后来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死都不往南京去?
因为原本历史上的政治小白崇祯皇帝到死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些文武大臣还有勋贵们的尿性,根本就不指望着南京的六部能比京城的好到哪儿去。
再加上当时的南方又是东林党的老窝之所在,就算是崇祯皇帝去了,到头来又能如何?
自废厂卫的崇祯皇帝还有什么资本去跟那些人对抗?
就算是到了南京,也不过是令不出宫禁,做一个咸鱼罢了。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
老子把江山给玩脱了,宁肯吊死煤山也不跟你们这些孙子玩了——只怕这才是崇祯皇帝临死前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历史小白,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觉得朱老四玩的这手太高明了。
由于南京的六部存在,等于是京城的政治体系在南京有着一套完事的备份。
这就方便自己搞事情了。
就算是自己在京城搞事情搞大了,哪怕是六部尚书全部罢工,直接南京调过来也就是了,不至于急切间让六部停摆。
如今的情况还算是不错。
老魏当年玩了命的打压东林党,天启皇帝那个倒霉蛋虽然因此而挂掉了,但是却便宜了自己。
如今六部尚书大部分都是阉党或者称之为皇党成员,剩下的大臣们就算是心向东林党,也不敢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等到了孤儿军军营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地晚了些。
通红的太阳挂在西山之上,努力的将天空染红,一阵寒风吹来,让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只是进了孤儿营之后,崇祯皇帝的心头就是一热。
幼军营在目前的编制是千户所,份属锦衣卫。只是不听锦衣卫的调,亦不听锦衣卫的宣,锦衣卫提督许显纯所安排的千户在这里更像是一个保姆一般的存在。
哪怕如今已是寒东时节又开色将黑,孤儿营的操练却是在锦衣卫千户的带领下不曾停止。
崇祯皇帝先是示意操练不要停,接着就站在了校场边看了起来。
随着一声声还显得有些稚嫩的喊杀声,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头上不时冒出一股白烟,崇祯皇帝知道那是因为外界天气太冷,而孩子们又操练得卖力,出汗所致。
直到又过了两三刻钟的时间,孤儿军的操练才算是停止。
崇祯皇帝命孤儿军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