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建奴之中难得的一个有脑子的家伙,黄台吉登上了汗位之后,一边整顿建奴的老爷病,一边又假惺惺的优待汉民,重用汉军——能当炮灰,不心疼,这样儿的奴才,肯定要多喂两根骨头的嘛。
诸多原因之下,就造成了黄台吉比老奴要强,更为重视汉民,搞甚么满汉一家亲,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颇为小白的崇祯皇帝将上面的事儿捋清楚之后,便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道:“辽东汉民!”
崔呈秀躬身道:“不错,臣方才所说的,便是辽东汉民。”
此时便是温体仁也已经反应过来崔呈秀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怕是指黄台吉在辽东又搞了甚么屠杀一类的。
温体仁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若是论到阴谋诡计和不要脸甚么的,温体仁还真就比不过崇祯皇帝,便是比之阉党之中的骨干成员崔呈秀,也是多有不如。
但是只要舍得不要脸,坏水总是能有的嘛,温体仁当下便问道:“崔大人所言可有证据?毕竟那黄台吉也要爱惜羽毛,只怕还做不出这等事。若是有证据,这下子可就乐了。”
崔呈秀摇头道:“并无证据。下官也只是依着建奴的性子来猜测罢了。”
崇祯皇帝却是颇为不要脸的道:“证据?有证据啊!”
温体仁精神一振,旋即想到这是崇祯皇帝不要脸的说法,便又有些丧气的道:“陛下所言,无非是派细作散布谣言罢了。只是辽东的百姓们肯信?”
崇祯皇帝却笑道:“信不信的又能如何?温爱卿莫非没有听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施凤来也跟着道:“陛下英明。辽东的汉人便是被那老奴给杀的差不多了,却也不在少数。不管有多少人信的,只要传的多了,便是三人成虎之势,到时候也不怕他建奴不乱。”
崇祯皇帝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只要脏水泼的多了,他黄台吉小儿便是想洗也洗不白,不怕他辽东不乱。”
温体仁却还是反对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还是不可。”
崇祯皇帝好奇地道:“有何不可?”
温体仁沉吟道:“辽东的汉民,也算是我大明百姓,如今陷于建奴之手,已经是水深火热。如果我大明派细作散布此等谣言,那黄台吉恼羞成怒之下,哪怕原本没有屠杀,也要变成真的屠杀了。”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一愣。
刚才光想着怎么给黄台吉泼脏水了,这一关节却是没有想到。若是果真派人去大量散布谣言,只怕这些百姓还真个落不下好。
颇为大中华主义的崇祯皇帝一时之间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说这些是朝鲜人或者是倭奴,别说死上一些,便是全死光了,崇祯皇帝也只有高兴,根本就不可能迟疑。
可是如今却是事涉辽东的汉民,便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只要不是大明时期的建奴,崇祯皇帝可都是当成自己人来看的。
崔呈秀见崇祯皇帝迟疑,心中暗骂温体仁混账,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散布谣言之事,仍当派人去做。”
第231章 诛连九族,一体斩绝
崔呈秀接着道:“陛下对辽东之民心生怜悯,臣却以为不然。
早在老奴努尔哈赤之时,辽东汉民几被屠戮一空,幸存者之中,凡心向大明者,早已逃归大明,又岂会留在辽东等死?
更何况,老奴所屠者,以‘粮不足五金斗’者,即所谓无谷之人居多,所余者,皆是家中粮过五斗之人。
换言之,现在留下的,也不过是心向建奴而不是心向大明的乞活之辈。
更何况,慈不掌兵,若想要建奴早日平定,便是误伤其中心向大明的百姓,只怕也说不得了。”
一番赤裸裸的杀戮宣言,听得温体仁面无表情,施凤来却是高兴得很了:“启奏陛下,臣以为崔大人所言不假。此时仍留在辽东的,必然是应了建奴剃发令而剃发之徒,其赋与税皆是交于建奴,而使建奴有银子去购买兵甲粮草,于大明可有一分的好处?陛下何必怜惜彼辈忘祖之徒?”
崇祯皇帝心动了。
施凤来说的没有错,这些人的租子,没有一粒是给大明的,都便宜了建奴,同样的,这些人的赋税,也没有一文钱是交给大明的,反而让建奴能拿着这笔钱来祸害大明。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的下限,尤其是像崇祯皇帝这般不要脸的,其下限值更是低的可怕。
沉吟半晌,崇祯皇帝道:“那便做罢。既然要做,便把事情彻底做绝,各种有的没的脏水,但凡能泼的,就全给建奴泼过去。”
说着,崇祯皇帝突然间便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道:“比如黄台吉的小老婆布木布泰与多尔衮那不得不说的故事,还有豪格死了之后黄台吉扒灰的故事,还有代善什么的,但凡是能编排的,都可他们编排上去。”
……
温体仁和施凤来等人一起在心中暗自擦了把冷汗,这皇帝太没谱了。
自从上次建奴围了京师,崇祯皇帝找理由各种宰人,尤其是后来把孔家店也给掀了之后,确实慢慢地有了些皇帝的样子——除了动不动就诛人九族之外,剩下的各方面,崇祯皇帝确实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明君雄主的所为了。
然而正所谓帅不过三秒,崇祯皇帝的明君气象保持了没多久便宣告破主,流露出上次建奴围城之时一般的猥琐与下流。
温体仁和施凤来有心不接崇祯的这个话茬,却不防崔呈秀却突然接道:“启奏陛下,此等事,臣以为可以命人多多描写,然后语焉不详,由得天下之人去猜测便了。”
崇祯皇帝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嗯了一声道:“不错,正该如此。”
依着当时的情况,若是把这些事儿都绘声绘色地说出来,反而没有多少人信——宫禁之事,怎么能这般轻易地便传了出来?
倒是说一半留一半,比如说有一天黄台吉出宫打猎,多尔衮留宿宫中……
嗯,这样儿就妥了。善于捕风捉影和艺术加工的人类,一定会把这事儿传的沸沸扬扬的。
比如多尔衮与布木布泰,甚至于多尔衮和哲哲,更甚至于多尔衮和布木布泰还有哲哲三人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妥妥的,最后这事儿能传成什么样儿,谁也不知道,若是其中再掺杂上几个读书人,啧啧,那可就更不得了了。
比如那个叫司马迁的太监,只怕他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信。
比如那个叫司马光的家伙,就因为砸了个缸,结果出名了,神童,后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文人,这家伙流着口出歪歪出来的唐朝长孙皇后的形象,成了后世那个穿越者培训基地多少老师们的教材形象?
当然,这两个还算是好的,如果换成小说家的大佬们出来,那这事儿就更乐呵了。
比如后世评价颇高的金瓶梅,不就是一个笔名叫做兰陵笑笑生的文人写的么,甚么灯草和尚还有国色天香一类的,哪个不是文人笔下的产物?
而大明再加上辽东的这些读书人,基本上又都是一个尿性,说不定到最后也是一本煌煌巨著,成为史书参考的重要资料呢。
等到第二天的大朝会之时,温体仁便先带头开炮:“臣启奏陛下,内阁接到了嘉兴知府沈正知的弹劾奏章,弹劾锦衣卫提督许显纯在嘉兴大肆构陷,抓捕嘉兴城中百姓吴天德九族上下三百二十七口。另外,臣还接到了南京户部尚书李槐的弹劾奏章,同样是弹劾锦衣卫提督许显纯未经旨意,便擅自锁拿南京户部侍郎吴良。”
崇祯皇帝冷笑道:“许显纯当真是好大的胆子呐。未经旨意便敢锁拿朝廷大臣,当真是厂卫横行至此?”
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是没一个开口说话的。
被崇祯皇帝前前后后的调戏了一年多,便是傻子也成精了。
如今朝堂上下,谁不知道你崇祯皇帝就是信任这些厂卫鹰犬,别说只是区区的知府和南京的尚书,便是京城的首辅大臣亲自带头,只怕你崇祯皇帝也未必会当成一回事儿。
崇祯却是大失所望。都他娘的是人精啊,原本还想着拿这茬再钓个鱼,看看有没有谁跳出来弹劾下阉党啥的,到底还有多少人是东林余孽。
然而不曾想这些家伙居然没有一个开口的,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一般。
既然调不上来鱼,但是这曲儿还是得唱不是?
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许显纯?”
一直当自己是块木头的许显纯闻言,赶忙出班躬身道:“臣在。”
崇祯笑道:“既然嘉兴知府与南京的户部尚书都上了奏章弹劾你,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