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温体仁的分析,崇祯又望向了施凤来。待听到施凤来所答与温体仁基本一致后,崇祯才开口道:“罢了。朕已经命人召此二人入宫了,到时候二位爱卿且好好看看这易星志与王怀文究竟是何等人物,到时再做决断罢。”
就在崇祯和温、施二人念叨的时候,易星志与王怀文也来到了宫中。临时教二人见驾的礼仪明显得不及了,只得由应值的太监赶紧嘱咐了几句必要的礼仪,便匆匆引着二人前去见驾。
王怀文方才在宫外之时,表现的倒还算镇定,只是见到崇祯皇帝的真人之时,却再也抑止不住心中的紧张,和易星值一起“噗嗵”一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有意考较二人的崇祯也不命他们起来,直到二人伏在地下的身子都微微打颤了,崇祯这才开口道:“都平身罢。”
易星与与王怀文二人如蒙大赦,谢恩后赶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只是崇祯接下来的话,却是吓得二人再次趴到地上:“你们倒是好大的胆子,怎么着,这国朝的进士,你们便是这般地看不上,要直接弃了这科举?”
王怀文敢在众多国子监监生聚会之时,挑头搞事情,本身便是个心智坚定之人,此时虽然心中害怕不已,却仍是硬着头皮道:“启奏陛下,今日之事,罪在学生,望陛下恕罪。”
见崇祯仍是看着自己,笑而不语,王怀文又接着道:“学生不是看不上进士科考举,只是学生鲁钝,便是应考,也不会有多大的成绩。又感叹于同窗易星志的遭遇,一时激愤之下,便想着去多开几间私塾,教授那些读不起书的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
崇祯唔了一声,却是不再理会王怀文,转而问易星志道:“你是在哪里游学的?”
易星志道:“启奏陛下,学生游学之地,乃是一个名叫葡萄牙的小国,彼国虽小,水师与火器却颇有可取之处。再者,彼国现在仍窃居濠镜澳。”
卧槽尼玛!听到这句话的温体仁和施凤来感觉头皮上的血管都在暴跳。这他娘的也太过分了,好歹是濠镜澳的官员帮你弄的户籍证明什么的,你这转身就把他们卖了,合适吗?
就算卖,你也不能就这么当着皇帝的面卖啊,这皇帝万一要是一拍脑门子,决定硬怼濠镜澳的夷人,那大明的国库吃枣药丸的啊混蛋!
崇祯显示也知道此节,闻言只是唔了一声,淡淡地道:“此事,朕已知晓,后面儿会处理。”
眼见没有其他的事儿了,崇祯命二人退下后,这才接着对温体仁和施凤来道:“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二人之中,易星志乃是赤子心性,虽然久居于海外蛮夷之地,但是不改其本心,乃是难得的人才。至于王怀文此人,虽然也是一腔热血,只是难保其以后生出其他心思,故而可用,然则不可大用。”
施凤来也道:“臣附议。遍开社学一事,不应由王怀文此子主导,否则天下百姓皆念其好,容易让此子生出其他不该有的心思。”
崇祯闻言,忽然问温体仁道:“大明原有社学如何?”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自伪元之时,以五十户为一社,立社学,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我大明承袭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教以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然则百姓家贫者甚多,其实孩童至十余岁时,多半便要随着大人入田耕种,故而社学一说,其实有名无实者甚多。”
崇祯沉吟了半晌,这才道:“社学有名无实,便让他有名有实。家中有子入社学者,免其赋。直至其子出社学为止。若家中有子而不入社学,其赋增一层。”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陛下圣恩,臣亦代百姓铭感五内。然免赋增赋以使百姓送子入学一事,仍不可为。”
崇祯闻言却是好奇道:“为何?”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概因笔、墨、纸、砚、书之故。笔、墨、砚三宝还好说,便是书也好说,唯有这纸,却是个麻烦事儿。竹纸之法所造出来的纸,根本无法用于书写,至于皮纸,虽然可以用来书写,不弱于宣纸许多,然而其制法亦不弱于宣纸许多,价格便降不下来。”
“一个弱稚童子自学习书写之日起,待到年至十五而出社学,所用纸张,只怕不下于十万张之数,若是用沙盘来学习书写,倒也是可以,唯独这书,却始终要抄下来的,如此一来,普通百姓家中如何花费得起?”
彼其娘之!崇祯暗骂一声,却是深恨自己这猪脑子,怎么就不把甚么机械制造啊,水力火力发电啊这些东西全都记下来,只要搞出来电,搞出来机器,这些问题算个屁!到时候老子有的是纸让你们祸害,拿去擦屁股都行。
然而现在想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崇祯自穿越之初就造不出来这些玩意,现在依然是造不出这些东西。不过没关系,有困难,找徐光启!崇祯却是干脆道:“纸的事儿,暂且搁置。先说说这两个书生,与社学的事儿。”
“朕,今日先定下个调子,年未满十五岁之幼童,必须入社学学习,这一点上,没得商量!”
第156章 东抄西袭成文章
既然装逼,就要装全套,否则装了一半的逼,有如和妙龄女郎开好房间准备嘿嘿嘿,结果对方来了月事一般,不上不下的还不如不装。再者说了,对于长期混迹于论坛的老司机崇祯皇帝来说,装完逼就跑的刺激,又岂是大明的这些土著能明白的?
定下调子后,又沉吟了半晌,想了想还有哪些好东西能让自己抄一抄,好完美的装个逼。
仔细想了一番,崇祯发现真没有什么好抄的,字母拼音这东西跟他娘的鬼画符一样,好学倒是好学,问题是这些西方蛮子的玩意不适合于毛笔来写,不适合写的东西还有个鸟用。
字典这玩意倒是个好东西,关键这事儿扔给礼部去弄就好了,至于弄出个崇祯大字典一类的,想想都头疼——那破玩意那么多的字,要想每个社学里边儿的学生人手一本,根本就是扯蛋,光这玩意的花销就能把自己的内帑给花销个差不多,让百姓拿钱去买,有几个蒙学的家长愿意花这个钱,太他娘的贵了。
绞尽脑汁地想了一番后,崇祯发现适合拿来装逼的,只剩下《笠翁对韵》和《弟子规》这两本蒙学神器了。托前世自己有个儿子的福,大概的内容倒也刻一些。
可是那本讲述甚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笠翁对韵》,自己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是明末的产物,具体是哪一年出现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印象,这个不太好办。
剩下的,倒是《弟子规》比较适合拿来装逼。这玩意儿是康麻子时期的文人弄出来的,现在自己这个大明皇帝拿个后辈的东西,那是给他脸。就算是那个写《弟子规》的死扑街不服也没办法,有能耐去时空管理局或者去天上地下告状啊,老子是皇帝,钱能通神的。
看了看眼前的温体仁和施凤来还在等着自己,决定抄袭《弟子规》的崇祯很不要脸地开口道:“朕闻,故宋真宗皇帝曾做《劝学篇》,故而前宋文风极盛。朕即不敏,然而亦不愿前人专美于前,亦有一往篇文章,给这些社学的学子。”
温体仁和施凤来对视一眼,心道这事儿麻烦了。皇帝写出来的东西,哪怕是坨大便,那也是御赐下来的大便,这社学里边儿就得挂上,若是不挂,便是不给皇帝面子,谁知道现在这位爷会搞出什么妖蛾子来。若是挂了,如果这位爷写的真是狗屁不通,只怕这就是国朝三百年的大笑话,后世指不定怎么评价这事儿呢。
只是皇帝开口了,温体仁和施凤来总不能说陛下您的水平有限,别丢人现眼吧?当下还是温体仁先出来顶雷:“臣恭聆圣谕。”
见温体仁这般配合,崇祯开口道:“朕年少,读书亦少,论语这般圣人之作,朕是不成的。”
“呸!”温体仁和施凤来心下齐齐暗呸一声,心道您是年少,可是您这不要脸的劲儿,便是积年老贼也比不过!
就在温体仁和施凤来暗自腹诽之时,就听崇祯淡淡地开口道:“弟子规,皇帝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卧槽!温体仁和施凤来心下就是一惊,便是崇祯身后一直如同木头一般呆呆站立的东方教主方正化也是睁大了眼睛,这几句话一出,足见水平了,后边儿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