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0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等张应选想好该怎么回答,孟兆祥又接着道:“再者说了,工部这边每天的事情也不少吧?再加上这个发明报备的事情,您忙的过来么?”
  张应选道:“那孟部堂的意思是?”
  孟兆祥捋着胡须笑道:“要不然,工部在各地方衙门安插一个小吏,专门负责这事儿?不求直接到县衙,好歹到了府衙也差不多吧?”
  斜了一眼孟兆祥,张应选道:“孟部堂,你这专门跑来,就是为了拉着本官下水,好一起去找吏部和户部说项的吧?”
  一点儿小心思被拆穿,孟兆祥的脸上却完全没有一点儿的不好意思:“这事儿虽然被扔在了刑部头上,可是归根到底,你工部也脱不开干系,如何认定抄袭或者是没有抄袭,这事儿还得落在你工部的头上。至于皇家学院,人家那边是直接归少府的,不会参与到咱们朝堂上面来,你现在不跟着我一起去找许直,以后就有你头疼的。”
  张应选斟酌着道:“那光凭咱们两个也不成啊。别的不说,皇家学院那边就得有人去沟通一番,人家不参与是不参与的,你绕过人家可不成。再者说了,咱们直接找上吏部,许直那老东西也不会同意吧?天下州府千万,增加一个人就意味着吏部要多支出一个人的俸禄,那许直能同意?吴老抠那边能给他批了银子?”
  孟兆祥道:“谁说就咱们两个了?来你这里之前,我就已经先去寻了卢阁老,他会替咱们找皇家学院那边沟通。至于许直那老东西会不会同意,其实也由不得他——现在陛下在关注这事儿,整个朝堂上面都消停不了,搞不好他许直现在也在头疼。说白了,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对咱们谁来说都是大好事一件,要是办砸了,咱们怎么向陛下交待?”
  张应选嘿了一声道:“老夫还是小瞧了你个老东西!”
  孟兆祥嘿嘿笑道:“承让,承让!”
  ……
  宋应星拿着眼前的卷宗只瞧了几眼,就嘿嘿冷笑道:“这三人倒也真是好算计,倘若是换了不懂的人,只当这东西与原来的东西没甚么差别,其实里面完全还是那一套东西。”
  随手在图纸上比划了几处,宋应星又接着道:“看这里,他们将这部分给精简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造出来的纺织机比原来的效率更高。至于这里,他们反而弄的比原来的更麻烦一些,如果哪个蠢蛋真将这玩意买回去,以后就等着修吧。”
  卢象升放下手里的茶杯,笑道:“宋院长,现在可不是研究这东西哪里好哪里坏的时候,您得给出个意见,这东西到底该怎么界定为抄袭与否?以后再出现同样的事情,又该如何判断?”
  宋应星道:“南北工业集团那一套不就很好么?如果北方工业集团弄出来什么新鲜设计,南方工业集团想用就拿着银子找北方工业集团买,反之也是一样。这个道理放在民间也是一样,如果这三人取得了那个江鑫龙的授权,他们再怎么改进也不会触范到江鑫龙的利益了。江鑫龙只要能在其中受利,他还会吃饱了撑的跑去官府状告这三人?只怕他巴不得他们三人不断的改进纺织机,他好躺着赚钱。”
  唔了一声之后,宋应星又接着道:“对了,好像听陛下提起过专利这个说法,就是跟眼前这种情况类似。”
  卢象升道:“陛下原本说的是皇家学院的设计不允许民间抄袭仿制,毕竟皇家学院折腾出来的东西,民间就算是想要仿制也没那个能耐,更何况还关乎到了内帑。”
  宋应星道:“都一样,道理还是一样的。”
  卢象升若有所思的道:“那就多谢宋院长了,卢某回去之后再跟工部和刑部碰一下这事儿。”


第811章 调教预定的太子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如果敢说不是,你可以找阎王爷去问问,到底是谁的!
  简单来说,就是拿来主义。
  觉得匈奴人的骑射比较不错,赵武灵王就玩了一出胡服骑射,觉得龟兹人的音乐不错,李二就正大光明的弄成了自己家的。
  敢说这些东西不属于中原的,通常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面。
  对于英格兰蛮子们在天启四年弄出来的《专利法案》,刑部尚书孟兆祥觉得不错,所以英格兰的《专利法案》就变成了《大明律·专利律》。
  整个朝堂上面的大佬们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孔子他老人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教导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总结一下,就是好东西就拿来,不好的就扔一边去,别傻了巴唧的啥玩意都往自己家里划拉。
  内阁、户部、刑部、工部、礼部、吏部这六大衙门的大佬们,在薅掉了无数根头发,跟朝堂上面的官员们对喷了无数的唾沫星子之后,《大明律·专利律》终于火热出炉。
  按照《专利律》规定,只要持有大明户籍,就可以在自己捣鼓出什么新鲜东西之后,去当地的府衙或者是州衙进行专利资料报备,报备之后,该专利便归专利持有人所有,有效期三十年。
  当然,《大明律·专利律》只保护持有大明户籍的百姓进行报备,没有持有大明百姓户籍的专利报备是不受支持的。
  崇祯皇帝在看过《专利律》的草纲之后批复了一个“可”,这也就意味着《专利律》正式开始生效。
  大明的百姓们到此倒是无所谓的很,反正现在的大明几乎是一天一个样,《交通律》里面更是过分到连百姓该怎么走路都进行了规定。
  唯独工部和吏部开始头疼。
  吏部头疼的是要往各地州、府派谴负责专利登记报备的小吏,这意味着吏部的俸禄支出又多了一大笔,明年还得找吴老抠去报备申请,同时还要抹去今年突然增加小吏而产生的亏空。
  工部头疼的则是因为《专利律》刚刚开始实行,各地登记专利的数量简直多到数不过来,很多以前的东西都被人拿来申请,想要做好甄别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带着两个小老婆跑到了南京的崇祯皇帝自然不在意这些破事儿——大明给这些人发俸禄不就是让他们干活的?
  如果不让他们干活,难道要让自己学习老祖宗朱元璋一样,把所有的事儿都拿起来自己干?
  自己是狠人,不是狼人,用不着那么拼命!
  从泉州一路到南京,崇祯皇帝一路上都是走走停停,几乎在每一个途经的州府都要停下来看看当地百姓的生活,还有看看锦衣卫对于当地官员的记载。
  朱慈烺总算是理解了崇祯皇帝为什么可以满天下的浪,却丝毫不担心这么庞大的帝国会出现问题了。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民心。
  跟历史上其他那些在深宫里面长大的皇子、太子不们,早就被崇祯皇帝给带歪了的朱慈烺对于民心有着跟崇祯皇帝类似的看法。
  孩子们可以放心的在街上跑,不用担心被拐子们捉去折割采生,回家后碗里总是能有个鸡蛋或者那么一两片的肉片,大一些的孩子进入的学堂之后基本上不用家里花费银钱,这就牢牢的握住了民心,哪怕还是有些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不是什么大事儿,只要一家老小能够活下去就好,而孩子能够读书,以后能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那就是圣天子嘉大惠于天下了!
  所以对于不时看到某个州府在忙活着拆除城墙,朱慈烺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崇祯皇帝同样很喜欢看到这样儿忙活的景象,别管是老百姓忙着耕种还是忙着拆城墙,这样儿的景象总是看不够的,尤其是看了好几个月的蛮子之后。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百姓安稳就意味着江山社稷是安稳的,自己也不用担心哪一天就会挂到煤山的那棵老歪脖子树上,虽然那棵树已经被砍掉了。
  而且这一路,也不仅仅是一次巡游天下的过程,更是给朱慈烺灌输天下和百姓这个概念的旅程。
  毕竟,在卖了大儿子朱慈燝和老三朱慈熠之后,太子的人选就只剩下了朱慈烺,而朱慈烺此前的表现也不错,符合崇祯皇帝心中对于太子的预期。
  指了指朱慈烺前面的《专利律》,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说说,没有这东西的话,会出现些什么问题?”
  朱慈烺明白这是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考校,沉吟了一番之后才开口道:“启禀父皇,倘若没有《专利律》,地方官府在面对着涉及专利纠纷的时候,往往会随心而行,就像是之前的那些卷宗里面记录的一样,偏袒在所难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