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靼和瓦剌就是在这种方式下被征服,西域各部也坚持不了太久。
  更主要的是,郑亨承诺了在西域向各部落公开水力纺织技术,让西域的棉花不至于像过去一样必须要运到大明才能卖的出去,费时费力。
  他们能在当地直接织布,然后这些布料可以运到大明,更可以直接卖到西方去。
  布料在大明廉价,在西方却昂贵无比,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西方,大部分人除了丝绸,就只能穿麻衣,棉布的价格高的惊人。
  郑亨此举,等于是给了西域各部一条大财路。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允许下,他才敢答应的。
  对朱瞻基来说,棉布的利润并不是大明重视的,大明真正重视的,是如何维持在这里的长久统治。
  棉布只是第一步,今后,还会有许多大明可以外传的技术,通过西域,传到世界各地,让西域各部,脱离不了大明的控制。
  利用军队维持的统治是不能长久的,但是利用经济控制维持的统治,却可以长久。
  郑亨很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朱棣将大权赋予给他,他却也不敢骄纵。每日准时来到朱棣下榻的王宫,汇报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务,从不自专。
  郑能给他写的信,在五月的时候,随着朱瞻基派来的使节,也到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郑能还在京中协助朱瞻基训练勋贵子弟,只要等他被委任总督,郑能也能来西域与他汇合。
  郑亨做的有声有色,朱棣也就放下心来,每日除了与美人欢愉,就是考虑在西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机构。
  从忽鲁谟斯到撒马尔罕几千里,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了大型势力,帖木儿国的灭亡,让大部分部落都臣服大明。
  大明是不可能将这些异族视为自己人的,即便维持在这里的统治,也只是为了利益,为了大明长治久安。
  所以,大明不会插手这里的民政管理,那只会费力不讨好。
  像大唐一样,建立一个军政府,保持震慑就足够了。
  至于这个政府以后会不会脱离大明的控制,不是朱棣担忧的。
  何况,以自己那个孙子的手段,想必也有更好的方法。
  在撒马尔罕悠闲地住了三个多月,到了九月初一,朱棣正式颁布圣旨,在撒马尔罕建立河中总督府。
  以郑亨为总督,沐昕为副总督,辖十万骑兵,统辖西域各部。
  河中总督府直管区域有两处,一处是撒马尔罕,一处是碎叶城,两城也将分别成为西域的贸易中心。
  两城的商税为军费,直管土地为大军提供军粮,十万骑兵的家眷将会在两年内由朝廷出钱,出力,迁徙到此处。
  这两个城市的周边都有大量的肥沃土地,不要说养活几十万人,就是养活几百万人也没有问题。
  而西域各部在三年内,每年按照部落大小,向大明缴纳一万到十万两白银的财货。这些税赋可以以实物相抵,不管棉布,马匹,牛羊,大明都要。
  而大明将会扶持各部在当地种植棉花,发展纺织,并能与大明贸易。
  最主要的是,只要向大明缴纳税赋,就能享受大明的保护,不受其他部落侵略。
  至于各部落事务,大明却不会插手,仍然由各部落自决。
  这样的安排不损害各部落的利益,每年万两白银,甚至十万白银,对一个人来说数目惊人,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就不值一提了。
  西域各国大都产黄金,一万两白银也不过只是千两黄金,对他们来说,不算负担。
  光是能跟大明进行贸易,他们就能获利远不止这些。
  就在朱棣准备离开撒马尔罕之时,从北方千里迢迢赶过来的林三,唐赛儿夫妇,得到了朱棣的召见。
  朱棣此前并不知道林三,唐赛儿夫妇,一直到了撒马尔罕,才知道自己孙子竟然早就在北方下了一手暗棋。
  这对朱棣来说是意外之喜,大明想在河中立足,需要委派一个十万人的骑兵部队,才能威慑各部。
  为了这个布置,大明需要耗费数百万巨资,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但是现在,朱瞻基只是耗费了几千马匹,军械,就能让数万人自发地前来极西,为大明开疆拓土,这远远地超过了朱棣的期待。
  不过仅凭这个,朱棣还不一定会见林三和唐赛儿夫妇,他们一方是皇帝,一方不过是普通百姓。
  哪怕现在林三夫妇是来向朱棣表忠心,安排一个大臣接见一番就好了。
  朱棣之所以见他们,也是一位知道了林三是白莲教圣子,而唐赛儿更是被尊为圣母。
  朱瞻基的一石二鸟之计,不仅让大明多了一群忠义之士,还减少了白莲教在大明境内的祸乱之源,可谓让朱棣甚是开怀。
  这也才有兴趣见见这对夫妇。
  不过一见之后,朱棣也忍不住有些大失所望。
  这白莲教不过是一些民间愚夫糊弄人的,这普通的村夫,村妇,竟然被选为圣子,圣母。
  他不知道,要不是自己孙子快人一步,在去年的时候,大明就会因为他们这些人,引发一场大乱。
  林三夫妇见朱棣只是次要的,主要的目的还是见见这个河中总督郑亨。
  唐赛儿与郑亨算是旧识,去年三月,唐赛儿到北明山接收军械,当初就见过郑亨一面。
  郑亨也知道唐林城的建设始末,知道朱瞻基不仅想要在河中地区保持威慑,更想把极北那些无主的荒地全部划入大明统治。
  所以,唐林城现在虽然弱小,却也值得重视。
  他这个总督不能一直高高在上,也离不开唐林城这样值得信赖的同胞的支持。
  他支援了林三夫妇一批火药,至于火枪,因为没有得到朱瞻基的同意,却不敢给他们。不过他也承诺,今后将会往北方委派一支万骑,会帮助唐林城防御。
  不过,唐林城在大军出征的时候,也有义务要协助大军筹措粮草。
  唐林城现在当然做不到,他们总共才四千人,除了开挖金矿,连种地都拍不出人手。
  不过到了秋冬就好了,从山东过来的家眷,今年冬季之前就能抵达唐林城,到了明年,唐林城的势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朱棣班师回朝,各部落都派出了大批的使者相送。
  他们要一直将朱棣送到忽鲁谟斯,并且自备粮草。
  而这个时候,在外征战了三个多月的张信,志满意得地在波斯圣城马什哈德等待着朱棣的圣驾。
  自五月出征以来,张信目标明确地向西南进军,他此番出战被朱棣赋予了两个任务。
  一个是杀伤帖木儿国的有生力量,一个是劫掠财富。
  对朱棣来说,这里的土地不值钱,征服帖木儿国,为的是财富和平安。
  所以,杀的帖木儿人越多,大明就越安全,抢的财富越多,大明这次征战,耗费千万军费,才能得到补充。
  而张信这次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他一路沿着他们撤退的路线追击,在阿什哈巴德一地,就杀死超过十万反抗的勇士和百姓。
  帖木儿人留下的狙击力量几乎被一扫而空,大部分部落仓皇而逃,忠诚于兀鲁伯的势力被张信衔尾而追,在里海南部的特雷克山口,杀死超过二十万人。
  而这一战,也彻底击溃了帖木儿人的反抗之心,他们主动献上了财富,向大明臣服。
  不甘于失败的剩余民众,只能沿着里海一路难逃,从里海南侧向西,向北一路逃亡。
  张信一直追到了萨法维部落(后世的阿塞拜疆),被险峻的高山阻拦,才停下了脚步。
  兀鲁伯和剩余的族人这个时候已经不足五十万,他们逃到了金帐汗国的地盘,并且向金帐汗国的首都拔都萨莱进发。
  不过金帐汗国这个时候已经是白帐人当家,他们并不认可兀鲁伯这个异信者,不愿为兀鲁伯得罪大明。
  可是他们的阻拦却挡不住已经陷入绝望的帖木儿人,一场大战,兀鲁伯占领了距离拔都萨莱不远的沿河地带。
  这个时候,兀鲁伯也没有实力再去进攻金帐汗国的国都,与对方讲和。
  金帐汗国无奈,允许帖木儿人沿着伏尔加河一路向北,将河西的大片土地分给了兀鲁伯。(后世的伏尔加格勒到乌克兰之间的土地)
  这也给了兀鲁伯喘息之机,但是他虽然在这里暂时安顿下来,却也知道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这片土地东西南北都是大型部落,帖木儿人想要发展,还要继续向西,或者是向南。
  这个时候,兀鲁伯的好友,在金帐汗国内已经被边缘化的哈吉格莱向他发出了邀请,邀请他率领部落向南方的黑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