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身为一个文官,对封疆海外没有什么兴趣,更想借助这个功劳,能直接进入朝廷中枢。
  而郑亨来到西域之后,对西域各族进行了大力笼络,也让陈诚看出了他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两个人目标一致,还没有利益之争。
  要不是林三他们遭遇到了覆灭危机,他现在也会在碎叶城跟郑亨通力合作。
  林三他们听了陈诚的分析,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攻击自己一方的是整个西方的臭人们联合起来的大军。
  要不是冬季补给运输不便,他们能派出更多的军队,那个时候就更危险了。
  开春以后,北路军就会出兵,在大明跟帖木儿国分出胜负之前,暂时还没有能力顾得上他们。
  虽然同在西域,但是碎叶城,撒马尔罕那里,距离唐林城有六七千里,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守卫唐林城。
  如果大明获胜,那些臭人自然不敢再来。但是如果大明失败,这唐林城恐怕就会难以保存。
  林三和高羊儿他们这个时候没有了前几个月的乐观。
  在来西域的路上,他们战无不胜,去年面对巴什基尔人的进攻,他们也轻松获胜。
  这让他们难免有一种自大和乐观,在找到金矿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回大明,想要将亲眷们都迁移过来。
  但是这次差点全军覆没,也让他们知道了现在还不是乐观的时候。
  幸亏,这次陈诚带来将近一万人马,只要林三他们能提供足够的利益,这些人可以暂时留在这里帮助他们。
  是的,陈诚不会将所有的担子都背在自己身上,他虽然许诺了东察哈台汗国,乌兹别克人不少好处,但是大部分酬劳,都要林三他们来承担。
  要是林三他们不需要,最多等天气稍微暖和,他们就会离开这里。
  林三和高羊儿他们只是商议了一晚,就决定全盘接受陈诚的条件。
  高羊儿,郝云中他们已经在留意唐林城北方的几处适合建城的地方,他们等自己的人手全部到来以后,就会另起炉灶。
  所以,只是少分一些利益,就能有这样一支强兵援助,又怎么会不肯。
  林三是有些心疼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金矿,现在绝大部分利益都要让出去,他这个城主反而得的最少,又怎么甘心。
  但是他更清楚,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不是心疼钱财的时候。
  大气的唐赛儿更是直接开解他:“三哥,我们夫妇一无所有来到这里,为了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现在不是计较钱财的时候。只要唐林城在,以后深目都能赚回来。”
  第二天,林三就代表唐林城跟乌兹别克人首领纳帨尔,在陈诚的见证下签订了盟约。
  永乐十九年,乌兹别克人将会派出八千大军,协助唐林城对抗西方和西北的斯拉夫人。林三除了将要承担他们的粮草,还要将整个金矿的收入,大约四成,上缴给对方。
  其实这只是条约的一部分,因为大明与乌兹别克人另外还有一份合约。大明将派出农户,教会乌兹别克人种植棉花,并且除了乌兹别克人自己保留一部分棉花,大明包销他们所有的棉花。
  乌兹别克人更想让大明教会他们更先进的织布,但是这个条件陈诚并没有同意,因为他现在没有得到授权。
  如今的西域各国,没有一个不想学会大明的规模化织布。
  他们现在的织布还是传统工艺,工艺落后,效率低下。
  他们又不像大明,有着充足的人手,所以面对如山的棉花,他们大部分只能卖给大明。
  河中地区河道纵横,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在这里变成了一条条河流。他们有着充沛的水力资源。
  而且,如今大明已经有了蒸汽机,蒸汽动力更加稳定,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各种布料。
  当然,蒸汽机的技术大明暂时不会公开,最少在西域各国能生产出来蒸汽机之前,是不会公开的。
  郑亨和陈诚见了一面,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把这件事跟朱瞻基做了汇报,只是还没有得到朱瞻基的批复。
  在他们看来,水力纺织技术,大明其实并不在意,应该有可能会批准。
  从河中将棉花运到大明,耗时耗力,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资源。
  如果能在河中地区大力发展水力纺织,能节约不少的人力。
  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竞争性。
  如果他们能自己生产布料,整个西方的布料就不会出现短缺,那个时候,河中地区的各部落,会成为大明的直接竞争对手。
  不过对大明来说,布料的生意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布匹贸易,在大明的贸易比例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
  十匹布的利润,也比不上一匹的绫罗绸缎。
  至于蒸汽机的技术,大明暂时肯定不会授权。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蒸汽机技术,更是整个工业技术升级的基础。
  何况,河中地区也没有能力能生产蒸汽机。
  西域各国受益于蒙元人的西征,在钢铁冶炼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他们跟大明在十年前一样,只能锻造钢铁,远远谈不上冶炼。
  炉温达不到,他们不能直接将铁矿石变成溶液,制造钢铁。只能一步步地把铁矿石里面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度相对较低的钢铁。
  蒸汽机的罐壁,是整体铸造而出的,不能融化成铁水,他们就只能一点点拼接,这种技术连枪管都制造不出,更何况时刻承受压力的气罐。
  还有蒸汽机的管道,这也是需要更高的冶炼技术,还有那些联动部分的齿轮等部件,手工想要打造出来,耗费的成本高的惊人。
  大明不怕他们短期之内能制造出蒸汽机,但是却不会任由这种技术被他们学去。
  陈诚管理过下马桥农庄,知道朱瞻基对各种技术保密的重视。
  他认为,如今的水力纺织技术,大明为了笼络西北的各族,应该会适当授权,但是不可能连蒸汽机技术也授权。
  陈诚他们的到来,还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粮食危机。
  从去年夏天抵达唐林城,林三他们就一直在开发金矿和开垦土地。加上森林里面数量众多的猎物,才筹备齐了足够的过冬食物。
  他们只有四千人的时候,粮食当然够吃,但是一下子多了将近一万人,粮食就不够了。
  不过这个问题对林三他们是大事,在陈诚看来,却非常容易解决。
  陈诚抵达唐林城以后,因为德高望重,立刻成为了事实上的掌控者。
  不论是林三,还是高羊儿,郝云中,甚至连心高气傲的唐赛儿,都把所有的大权交到了陈诚的手中。
  陈诚一边让民壮们在城寨外的冻土上开挖壕沟,加强防御,一边安排人手采金,然后又派人跟周边的巴什基尔人进行交易。
  大明对黄金的重视,让各族都以储存黄金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大明跟他们的贸易,往往都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除了黄金,其他各种牛羊,皮毛,都相对价值较低。
  所以林三手里只要有黄金,暂时能换取到不少的食物。
  而陈诚对金帐汗国地盘上各大势力的了解,也远远不是林三他们能比的。
  他很清楚这里各族的力量大小,如今唐林城能抽调出一支近万人的骑兵势力,已经比大部分部落都要强大。
  斯拉夫人敢来攻打唐林城,那么他们那些部落,自然也会成为报复的目标。
  没有什么贸易,能比直接抢劫更快。何况,抢劫的同时,也能削弱他们的力量。
  而大明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距离唐林城五百里外的比尔姆城。
  比尔姆虽然被称作一座城,其实不过是卡马河畔的一个斯拉夫人聚居地。
  这里是一个大公国,他们相对独立,却又受莫斯科公国的辖制。
  相比人数更多,势力更大的诺夫哥罗德人,他们更像是一个软柿子。
  不过,陈诚并没有匆忙出兵,他在跟巴什基尔人的交易中,获取了足够一万多人三个月的食物后,已经到了十九年的二月中旬。
  这一个月的时间,天气逐渐回暖。护送他来唐林城的五千乌兹别克人,三千东察哈台汗国的联军,一千吐鲁番联军,加上三千多明朝百姓组成的军队,进行了两次合练。
  这两次合练,目的不是为了增强战斗力,只是为了增强在战场上的配合熟练度。
  二月下旬的时候,六千联军,八百驾驶马车的辅助兵组成的联军,向比尔姆进发。
  这七千人,相比比尔姆人当然不够看。比尔姆公国虽然人数不多,民众也超过了三十万人。
  但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