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福良是最早跟随朱瞻基的羽林卫,那个时候的羽林卫学还叫幼军,他就是仅次于陈礼和张凤山的第三人。
  陈礼如今升任羽林卫指挥使,张凤山成为羽林卫学的副山长,常福良也被安排到了神机营担任指挥使。
  从永乐九年,今年已经是永乐十九年,他接受了十年的最新式战争熏陶,教育出了超过两千人的羽林卫学士兵。
  有这样的底蕴,虽然面对的是张信,但是他依旧没有半点怯懦。“大人,敌军虽然人多势众,却是守成的一方,我军虽然人少,却是攻击的一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定要灵活出击,掌握主动。如果被动地固守在这里,成为敌人的靶子,失去了机动性,那么我们即使有火枪,也抵不过漫山遍野的敌人。至于吃饭,在派出两千人吸引对方注意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各军先行进食,所谓一鼓作气,不外如是。”
  “好,传令靖远卫,蒙山卫两千总,各率一军,一路从东到西,一路从西到东,呈扇形吸引敌军出动。”
  靖远卫,蒙山卫都是从漠北抽调的人手。他们长期跟蒙元人作战,骑术最为精通,用来吸引敌军最为合适不过。
  随着军鼓敲响,大旗被竖起,张信的命令也传达到了各军。
  靖远卫和蒙山卫出动的时候,其他士兵一个个都拿出了自己的干粮袋。
  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包包油面饼,这些油面是利用面粉,羊油,加上调料进行炒制。炒熟了以后,每半斤用沾了热羊油的草纸一包,只要放在干燥的地方,可以管半年不坏。
  羊油冷却之后,浸入油面,也能半定型。
  吃的时候,可以干吃,然后喝水,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加上热水冲泡。
  不过这个时候,自然是没有这个条件,所有人都是吃几口油面,然后就这牛皮水袋喝几口水。
  大部分人吃了一半,就已经吃饱了。
  大明士兵的饭量大,是因为油水少。但是这种油面却不缺油,所以半斤的油面,一般吃不完就会腻的慌。
  蒙山卫从西向东,靖远卫从东向西,两条长龙犹如游动的蛇,并不是呈一条直线开始冲击。
  德里人显然没有想到,大明的士兵刚一出现,还没有排兵布阵,就开始了攻击。
  他们原本还想趁大明士兵立足未稳,先试探一番,现在根本不用费心了。
  在他们大多数人看来,大明人的武器再厉害,但是仅仅只有一万骑兵,根本不可能打得过他们。
  当他们听说大明只派了一万骑兵就敢来攻击他们的时候,忍不住觉得好笑。
  一百年前,蒙元人派察哈台汗国的三万骑兵攻打德里国,结果全军覆没。两万人被直接杀死,剩下的八千人全部被集中起来用大象踩死。
  而他们的头颅,就被用来筑造德里城。
  这一次,德里城的城墙,又可以加固了。
  看到骑兵冲了过来,他们就放出了四个阵营的八十八头大象。这些大象在训练师的引导和指挥下,向前猛冲。
  但是这显然是伤害不到大明军队的,看到象兵冲击的方向,骑兵们就立即调整方向,躲避冲击。
  虽然德里人用哨子指挥着大象,但是面对大明士兵举起的火枪,一声声巨响响起,大象惊慌失措地失去了控制。
  这些大象没有经过声音训练,对巨响有着天然的恐惧,它们只能想着没有大明士兵的方向冲去,很快就消失在视野里面。
  见大象失控,德里人不敢再放出大象了。火枪虽然对大象的杀伤力不强,但是大象对巨响恐惧。
  这个时候,德里的军队动了,他们的步兵摆出了整齐的方阵,举着盾牌向前移动。
  但是这支军队本就没有想过直接与敌人交战,他们的出动,只是为了吸引德里人变阵。
  他们一直在那里不动,犹如一个刺激,难以下嘴。
  但是当他们的阵型开始变化的时候,机会也就来了。
  这两千人一直在游离于阵前的大约两百米外游弋,吸引着对方的骑兵。
  但是对方显然早有准备,他们的骑兵按兵不动,只是以步兵方阵压缩着大明军队的活动范围。
  要不是火枪的优势,这个时候最正确的战术是蒙元人最擅长的轻骑袭扰战术。
  靠着这种灵活的战术,蒙元几乎占领了整个亚洲和半个欧洲。
  但是世界各国针对这种战术也都有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不管是骑兵对骑兵,步兵对骑兵,都有了相应的战术。
  当初德里国针对察哈台汗国的轻骑兵战术就是绝不主动出击,绝不与敌人进行野外对决,用稳固的防御来消耗蒙元人的力量。
  可是这种模式如果是对付没有火枪的大明军队或许会奏效,但是现在当德里人形成密集的方阵进行空间压缩的时候,却正合了大明人的心意。
  常福良跨身上马,大手一挥,身后的亲兵就竖起指挥旗和代表进攻的红旗。
  三千神机营的士兵不管有没有吃饱,全部检查枪械,以十人为一个小组,马也不骑,就以散兵阵向敌人冲去。
  在他们的身后,有五百士兵并没有穿上钢丝软甲,也没有拿出自己的枪械,反倒是将腰间系着的两个铁棒取了下来,然后仔细检查。
  这种铁棒有些像后世的酒瓶,只是稍短一些,这是大明人制造的手榴弹。
  铁棒是空心,外壳是生铁,里面装着黑火药与铁蒺藜。虽然黑火药的威力有限,冲击波不强。
  但是在封闭的铁棒里面爆炸,铁蒺藜的伤人效果并不差,何况还有生铁的外壳碎片可以伤敌。
  这些掷弹兵全部经过了挑选,都是一些手臂力量超强的士兵,又经过了长期训练,最少可以将这种两斤重的手榴弹扔出五十米开外。
  这个时候,负责引敌的骑兵已经绕开了这三千士兵,从两边绕到了阵营的后方。
  不,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后方,因为德里人的两侧也已经围了上来,只留下了一个缺口给大明士兵逃跑。
  但是没有人会上当,因为在缺口之外,还有大量的德里人骑兵驻守。
  大明士兵即使要跑,也只会在阵营中打开一个缺口,作为逃跑的方向。
  张信这个时候就一直抱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的情况,想要看看到底哪个方向的敌军力量最弱。
  骑在马上的常福良也在观察着德里人的进攻方向,在他的指挥下,一面面不同颜色的军旗被竖了起来,而相应士兵或者骑马,或者步行,形成了一个圆形的防御圈。
  德里人还没有吃过亏,没有真正尝到火枪的厉害,他们的这种全面围攻,简直是大明士兵最喜欢的送菜。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士兵们拉下了头盔上面的挡板,在挡板的下沿,还有一圈牛皮,可以挡住脖子。
  当敌人进入两百米的范围的时候,负责测量距离的士兵晃动了旗帜,随着一声令下,枪声如同鞭炮一样响起。
  每个小队的十个人,都会分成三组,以三段击进行射击。而且,由于大部分士兵都是配备的双管火枪,他们虽然只有一万人,却有着不下于两万人的攻击力。
  从两百米到一百米,是德里人最为痛苦的阶段。他们每走一步,都要损失一大批士兵。
  这些拿着大刀长矛的士兵,还没有能靠近敌人,就只能倒在地上惨叫起来。
  他们是有盾牌,可是大明人手里不是弓箭,而是火枪。火枪比弓箭更容易瞄准,而且每一次出膛的是六颗铅弹。
  六颗铅弹的威力被减弱,覆盖面积却变大。他们的盾牌可以挡住要害,却挡不住头和腿。
  而且他们的人密密麻麻,随便一枪,就能看到敌人倒下。
  德里的将军原本还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就是用人来堆,也能将大明士兵淹没。
  可是面对连绵不绝响起的枪声,那片被白烟笼罩的中心区域仿佛变成了魔鬼的大嘴,不停地吞噬着德里士兵的性命。
  一个个士兵倒下,他们也挡住了后面士兵的道路。密集的阵型让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向前冲,然后倒下。
  当越来越多的士兵倒下,他们大多数并没有直接死亡,而是在地上翻滚,惨叫,这些人成为了德里人进攻的障碍。
  从一百米到五十米,倒下的人更多了,冲的越快,死的越早。
  当他们终于进攻到了五十米的距离,已经等候多时的掷弹兵从火枪手的身后站了出来。
  他们的左手拿着已经点燃的火绳,点燃了手榴弹上被蜡封的引线,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扔了出去。
  比枪声更加剧烈的爆炸声响起,这远比火枪威力更大的手榴弹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