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马琪的死亡是他自取灭亡,没有人会同情。
  但是能够被安排在这样一个时间,并且在他的面前行刑,这背后的意义更加重要。
  他追随看热闹的百姓,亲眼看到了刽子手一刀下去,马琪人头落地。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动。
  再看到坐在上方的朱瞻基,他的内心里只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荡。
  听着黄福在地图前面跟他分析完了如今西北的局势,朱瞻基对照着自己手中的情报,对西北的军政局势也有了最清晰,最直观的认识。
  “这么说,吴允诚与柴秉诚这两人虽然都是异族,却值得信赖咯?”
  “是,柴秉诚原名伦都儿灰,此人有勇无谋,镇守一方足以,却不足以托付重任。但是吴允诚此人有勇有谋,又心向大明,可重用。”
  朱瞻基又让人拿来了两人的身份情报,看后有些惊讶地说道:“不曾想这吴允诚的二儿子,竟然就在我的羽林卫学进读。让人将他的考核状况汇报上来……”
  吩咐之后,他回头望着黄福说道:“潜九被孤推荐给了皇祖父,前些时日还收到了南路军的情报,他如今备受皇祖父信任,一应琐事全部托付与他。他能在皇祖父面前依旧如鱼得水,你我都不必为他担忧。”
  黄福谦虚说道:“潜九侥幸蒙殿下与陛下恩宠,实乃我黄家之幸,老臣拜谢殿下。”
  朱瞻基一挥手说道:“不必多礼。黄尚书你父子二人忠心为国,自应受此褒奖。只是为了你黄家计,也只能将你召回京来。”
  “这都是殿下的恩宠……”
  朱瞻基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认真说道:“不要说这些有用没用的了,现在就你我二人,一些话我也不介意摊开了说。方宾如今被我打发去了西北,他贪污受贿,今后怕是不能回来了。西北如今局势重要,不能让他有机会坏了大事,所以,该如何防范他因怨生恨,坏了大事,还需要做一些防范。其次,你在京城帮我镇守兵部,顺便将兵部给我好好梳理一番。趁着如今大军出征,近半各路官员不在大明,帮我将兵部掌控住,可有把握?”
  “臣愿立军令状……”
  “那倒不至于……如今西征,兵部事关重大,中心都转移到了西征上面。但是,这也是兵部进行改组的好时机,孤欲将兵部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痼疾全部疏通,让兵部,五军都督府,海军三方形成一个平衡的三角关系。这一切,都要拜托尚书了。”
  黄福大惊,说道:“殿下,西征不容有失,一切都应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说。”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孤不会自伤己身。你要做的是把一切都安排好,只等皇祖父那边大胜,才是改组兵部的时候。”
  黄福这才放下心来,拱手道:“臣任凭殿下驱使,还请殿下给下改组方略。”
  朱瞻基对兵部的改组想法由来已久,想要恢复以往的政治架构。
  远的不提,在唐代,文臣就根本没有资格插手军事。到了宋代也有专门的机构枢密院负责军事,文臣几乎没有插手的机会。
  但是宋代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文官们的权力太大了,大到了一个高级将领,见了他们都要卑躬屈膝。
  枢密院的职能在后来就逐渐被文官势力所驱使,失去了独立性。
  如今大明的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
  虽然现在有个五军都督府,也有朱瞻基专门设立的海军,但是这些职衔大多是虚设,有衔无职。
  除了不管领军作战,兵部几乎什么都管。
  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外行领导内行,往往最后都要出问题。
  朱瞻基的印象已经模糊了,但是犹记得曾经看历史书,说戚继光为了练兵,还要喊文臣为爷爷。
  这个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到了明代后期,武将们已经完全成为了文臣的附庸,这一点是事实。
  为了保持军队的独立性,朱瞻基也必须要进行改组。后勤,兵械,军令,这些方面当然仍然要由兵部来掌管,制约武将。
  但是兵籍,培训这些,应该由五军都督府和海军自己掌管,不能让文官们一直卡着武将的脖子。
  当然,这件事他不会心急,慢慢梳理,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就好了。
  留黄福共进午膳,朱瞻基让他明日参加早朝,随后让他出宫回家,而他也出发到了机械研究院。
  相对于将蒸汽机装在船上,将蒸汽机装在车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相比。
  在船上安装蒸汽机,只需要将甲板加固,连接上滚轮就可以了。
  但是安装在车上,仅仅是造出一辆能承受蒸汽机的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车轮。
  蒸汽机的重量有几百斤,再加上连动齿轮和气压设备,重量超过千斤。
  再加上车子本身的重量,想要用这样的车子装货,或者是装人,都不现实。
  一个普通马车都还经常坏轮子,这么大的重量,再加上更快的速度,只会让车轮散架。
  所以,朱瞻基要求工匠们率先考虑火车。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火车的车轮可以铸造出铁的。
  不考虑后世的火车复杂构造的话,就像矿山里面运送矿石的矿车,结构其实非常简单。
  因为这些矿车就是四个轮子支撑一个车斗,不需要太复杂的构造。
  而且,最早的火车也不是铁轨,钢轨,而是木制轨道,然后在木制轨道上面增加一层铁皮。
  朱瞻基亲眼见过这样的“历史遗迹”,所以有他的指导,工部的工匠们很快就将朱瞻基的意图实现了出来。
  轨道是非常容易建造的,只需要木匠按照图纸,用水力锯锯出标准的方木,然后在方木上面镶嵌上一层防磨的铁皮。
  而火车自身的建设,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因为现在可以直接铸造出车轮,然后有了车床,能制造出标准一致的车轮。
  有轴承,有车轮,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机械研究院终于造出了第一辆样品车。
  朱瞻基抵达下马桥的时候,不仅机械研究院的人已经聚集在了下马桥农庄的试验场处,就连其他研究院的人,也有不少来看热闹。
  在蒸汽车造出来之前,机械研究院的人最开始做的工作就是铺设轨道。
  这件事是瞒不了人的,因为从最开始制造木轨,然后将木轨烘干,用沥青进行防腐处理。再加上后面铺设轨道,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木轨铺设在下马桥农庄的南部,从研究院以南,居民区以北为起点,环绕整个居民区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大约是三公里,作为实验性轨道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今的火车当然还不是后世的形状,看起来非常寒酸。
  车头就是一节平板车,上面的前半部分装了一个蒸汽机,后面半节全部装的煤。
  在蒸汽机的前面,留出了大约一米宽的位置,这里是驾驶员的位置。他可以通过调节档位的齿轮,进行减速,加速,但是刹车依旧是个大问题。
  朱瞻基对于刹车系统,也没有什么研究,看到最多的是汽车的碟刹盘。但是不要说造出合格的碟刹盘了,就连刹车片材料是什么做的,他都不知道。
  至于气刹,他更不了解,所以如今的蒸汽车刹车,采用的是非常落后的摩擦降速。
  什么叫摩擦降速?其实就是每节车厢上有两个人,手里会操纵一个插杆。
  当最前面的司机换上了空挡,他旁边的辅助司机就会举出旗帜,然后后面的人就会扳动插杆。
  插杆的一端在车厢上面,一端靠近车轮,扳动之后,摩擦车轮,然后起到降速的作用。
  总之,这辆试验车辆还非常原始,也只有四节车厢。车厢连顶棚都没有,只有一排排的座椅,不小心都能从车上摔下来。
  这个时候,最嘚瑟的就是那些机械研究院的工匠们了,在其他人的羡慕眼神中,一个个坐在车厢里,得意无比。
  朱瞻基的到来,也正式开始了这辆试验车的试运行。
  不怕死的人还是很多的,当马致才宣布所有人只要有位置,就能坐上去,享受一番免费的旅行的时候,不一会儿,车厢上就挤满了人。
  这车厢跟后世的中巴车差不多大小,十排座椅,只能容纳四十人,但是每节车厢上面挤了最少有六十人。
  朱瞻基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下,宣布正式开车,那个负责开车的司机就兴奋地将控制杆合上,等车慢慢启动,然后将档位杆拉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