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腿脚不便,又不需要他走路!何况伺候他的人也不少,不用你担心他。”
  朱瞻基的快速地盘算了起来,如果是自己监国,那最开始的一些计划可以暂停了。
  比如大年初六他就准备鼓动勋贵和武将们与文官交恶,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是为了防止朱高炽太信任文臣,对武将形成压制。
  但是如果是自己监国,就完全没有必要,稳定为主,不需要将矛盾激化了,反正自己是绝对不会偏向文臣的。
  见朱瞻基的脸上没有担心,朱棣也非常满意,说道:“我看了你的《权力的平衡》写的非常好,就是我也受益匪浅。你能有这样的见识,我对你也就放心了。你父王是个糊涂虫,只能将他远远打发出去,不要妨碍你做事。不过……今后这样的话,不要写在纸上,让他人看了去。这件事,我们爷孙两人心里有数就好了。”
  朱瞻基问道:“烧了?”
  朱棣点了点头。“我既然已经看了,当然是烧了省心。过年这几日,你就好好想想该如何坐好这个位置,过了元宵,你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朱棣离去之后,朱瞻基才真正的将自己的兴奋之情表现了出来,原地空翻了一个跟头,然后兴致冲冲地来到了书桌前面。
  想要叫人送来如今朝廷京官和地方官员的名单,但是想想在过年了,朝堂都封印了,还是不要折腾咨情司了。
  但是兴奋的情绪难以压抑,他大喝一声。“李亮,去吩咐太孙妃,今晚我歇她房里,准备点酒来,我要饮酒。”
  如此兴奋的时候,他却找不到一个知己来喝酒,只能找自己的大老婆陪了。
  不过想要在这个时代找个知己,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的。
  ……
  ……
  永乐十八年的春节,朱棣的风湿腿又犯了,这就导致了许多应酬都由朱高炽和朱瞻基代替他。
  就连大年三十晚上的祭天仪式,都是朱高炽代替他进行。
  让朱高炽代替他进行祭天,这也释放出了要给朱高炽更多权力空间的信号,让一干文臣都喜气洋洋。
  朱瞻基却在忙着应酬,他虽然是太孙,但是京城勋贵众多,一些亲眷家族,他也必须要一一应酬。
  朱棣每日躺在暖房里偷懒,朱瞻基和朱高炽就只能承担起皇家的责任。
  当然,朱棣也不是什么事都不管,在初二这天,皇宫也邀请京城各大勋贵,在宫中赐宴。
  在这场宴席上,朱瞻基也见到了皇室中的另类永平公主和他的纨绔儿子李茂芳。
  这位二姑姑在整个皇族都一直不受待见,因为她一直都不像一个公主,而是像一个商人之女,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公主的自觉性。
  朱棣一共有三子五女,其中三子四女都是徐皇后所生。
  永平公主身为嫡次女,纵然不太受宠,却也没人敢欺负了她。
  但是因为其夫君早逝,让她26岁就守了寡,个人缺乏安全感,所以很爱财货。
  一个公主爱财货,在这个时代,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她不以为耻,还将自己的一套人生观灌输给了唯一的儿子李茂芳。
  李茂芳比朱瞻基小一岁,自幼被永平公主捧在手心里长大,此人文不成武不就,最喜欢的是做生意。
  但是他做生意靠的不是创新,不是踏踏实实,而是喜欢仗着公主母亲,仗着富阳候的身份强取豪夺。
  因为吃相太难看,惹出几次是非,让朱棣对他格外厌恶。朱棣数次训斥永平公主,才让他们母子收敛了一些。
  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对这个表弟其实也不待见。他倒不是瞧不起做生意,他自己其实也在做生意。但是你不靠自己本事,只会仗势欺人,这不是做生意,这是做强盗。
  不过他们母子因为是独子,所以没有参与下西洋的进程中,也不会来纠缠朱瞻基给他们家在南洲划一块地盘。
  让朱瞻基啼笑皆非的是,入席之前,永平公主带着李茂芳找到朱瞻基,竟然想让朱瞻基帮忙,让富阳候府代销马家水晶,琉璃在北方的代理。
  马致德一家原本是以天然水晶的打磨为主,成本高昂,利润不高,只能算中等商户。
  但是在投靠朱瞻基以后,朱瞻基扶持他们建起来了新式的琉璃窑,让琉璃的制作越来越趋近于现代玻璃。
  马家的琉璃,质量比这个时代的威尼斯玻璃还要更胜一筹。
  特别是望远镜的发明,高级琉璃和水晶的应用从观赏趋向实用,销量大增,如今成了大明最大的流利商。
  有朝廷的官方订单,马家的高档水晶和琉璃供不应求,哪里用得着让他们代理销售。
  所以朱瞻基只是淡淡地以涉及军事机密,上等琉璃概不外销,中低档琉璃马家产量不高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与永平公主母子遭遇冷遇不同,永安公主虽然去世了,但是惩罚了袁容三年,朱棣也似乎消了气。
  腊月二十八葬了永安公主,第二天袁容就递帖子,请辞广平侯。
  大年初二这一天,朱棣在接见勋贵的时候,就顺理成章地承诺,袁祯将承广平侯爵位。不仅一应俸禄照旧,还补了前三年扣下的俸禄。
  朱高炽并不知道过了年自己就要被打发到西北,这几日除了宫中应酬,一直在四处赴宴。
  不过他跟朱瞻基不同,朱瞻基喜欢去武将,勋贵家里,而他喜欢去自己的属官家里,而他的属官都是文臣。
  偶尔朱瞻基也会在心里可怜这个父王,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一个知识渊博的儒家弟子。
  但是他偏偏忘记了,自己最主要的是当一个帝国继承人。
  初二之后,朱瞻基就按照朱棣的指示,有意地给各个武将府下了帖子。
  特别是应天府尹顾佐,与五城兵马司的五个指挥使,是重中之重。他们也被朱瞻基特意安排在了正月十三这一日,携带家人入宫见驾。
  朱棣出征,朱高炽也要被打发出去。京城的护卫要随着朱棣的出征出去大半。而留守的军队,关系到整个大明的稳定。
  应天府负责京城的治安,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应天府的各个角落都了如指掌。
  五城兵马司负责拱卫京城,他们的人马是除了京卫之外,唯一可以不用虎符调令,就能自由进出内城的。
  再加上朱瞻基自己的羽林卫,幼军,还有海军第一舰队新江口大营,足足十万人马,足以控制整个京城。
  除此之外,每日闲暇之余,他还要整理这次出海途中的所有的将士功绩,过了正月十五,一切正常起来,首先就要对他们给予嘉奖。
  而有些人,虽然人不在大明,但是不管是荣誉,还是物质奖励,都要发放给家人。
  比如马欢,因为以一己之力促使大明与马穆鲁克王朝的结盟,获得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允许大明驻军。
  他也就被任命为第一任苏伊士总督,节制苏伊士总督府军政,经贸大权。
  他虽然不在大明,但是朝廷必须要昭告天下。
  正月初六,各部开衙,但是这几日不会安排堂官坐堂,只是有人值班而已,应付突发情况。
  这一日的朝会也不会处理具体政务,只是由内阁撰写一份制文,昭告天下。
  制文中,对永乐十八年的这一年做一些美好的展望,并且将一些将要施行的政策作出正式的宣告。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明议事法则》的推行。
  虽然这份议事法则将来会推行全国,各州府也将推行,但是最少在今年,还不会展开,最少要在朝堂中施行一段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才会全面推广。
  在许多方面,如今这个时代要比后世落后的多。但是在朝堂关于政策法令的推行上,其实与后世并没有差别。
  这种政策性的法规,都是逐步推广,像王安石那样蛮干,强力推行的做法,历史上也就只有不多的几次。
  而蹇义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次似乎意想不到的顺利,一直到了今天,不管是武将们,还是皇上,都没有任何拖后腿的现象。
  当蹇义他们将自己费尽心血弄出来的议事法则细则,拿出来讨论的时候,也没有遭到太多的反对。
  甚至,他们拿出来的这套程序,跟皇上拿出来的这套程序相比,更加保守了许多。
  以至于,蹇义在看到皇上拿出来的这套细则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写的这份塞进了衣襟。
  首先,皇上不再事事操心,放权给了各部。
  凡是程序性的公务,有旧例可循的时候,一切照规办事,不必事事讨论,更不用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
  其次,凡是涉及到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