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是有些期待,明年他出征,让太孙直接监国,应该比让太子监国更加合适。不过,那个时候,也应该将太子调出京城,不要让他成为了掣肘。
一瞬间,朱棣的脑子里就想了许多问题,而朱瞻基他们也都反应了过来,连忙拜见朱棣。
“免礼……”朱棣摆了摆手,背着双手一直走到了最里面,来到了朱瞻基的书桌前。
当他看到书桌上面摆着的大明户部发展银行的账本,老脸有些发红,他自己也知道,这几年,是他率先破坏了规矩,从银行调了不少资金出来。
花钱他会,但是如何维持银行的运作,他就不会了。反正在他内心里,银行是自己的孙子办起来的,他肯定有办法让银行继续发展下去。
朱瞻基注意到朱棣的脸色,心中有些好笑,没想到一代大帝,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皇爷爷请到孙儿的休息室就坐,这里乱糟糟的,人员杂乱。”
朱棣嗯了一声,喉咙里挤出了一句;“你受累了……”转身进了后面的休息室。
这间休息室并不大,是兴庆宫东侧后墙处被朱瞻基隔开的一个三间的小房间,偶尔在这里午休。
除了卧室,外面有一个舒适的客厅,像后世一样,布置了一圈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和软榻。
王彦安排了几个小太监立即搬了几个炭盆进来,登时让这个不大的房间里,温度上升了许多。
朱棣坐进了一个宽大的沙发里,蹬掉了鞋子,将脚凑到了炭盆上面烤着,王彦又将他的大氅帮他盖在身上,登时显得舒适无比。
虽然看到朱瞻基查账的时候,朱棣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对他来说,不好意思的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自己的孙子受累,而不是因为他随意挪用银行的钱当军费。
天下都是他的,他就该为所欲为。
一点不好意思,在他进入里间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不见,心态重新调整了过来。“狗儿留下,其他人等退下。”
他的话一说,本来跟在朱瞻基身后进来的金阔,只是迟疑了一下,就带着孙林准备离开。
朱棣想了想又说:“金阔和孙……”
朱瞻基接道:“孙林,少监品秩,如今替孙儿提督咨情司事务。”
朱棣的目光在孙林瘦削的脸上打量了一番,才开口说道:“咨情司这两年的动作不小,不管是锦衣卫还是六科,都有不少告状的奏折,都被朕压了下来。”
孙林跪下说道:“奴婢为殿下鹰犬,只忠诚皇上,忠诚殿下,不畏人言。”
朱棣笑了一下,说道:“想做孤臣,这条路不好走啊……”
孙林跪伏在地,头也不抬地说道:“能得殿下青睐,已是奴婢大幸,岂会因此瞻前顾后。”
“此心可嘉,起来吧,你们留下,其他人退下。瞻基,坐……”
朱瞻基闻言没有做到朱棣的对面,而是在他身边坐了下来,又拿了一个靠枕垫在他的背后。“皇爷爷今晚上没看大戏?这天寒地冻的,又冒风出行,注意膝盖又痛。”
朱棣格外享受朱瞻基这种没有距离的唠叨,笑道:“哪有那么娇贵!开春还要率大军出征,别把我当成了琉璃人。”
这个战争狂,如今一心记挂的就只有西征了。朱瞻基打下了日本,留下千古美名,朱棣当然不愿意落在自己孙子之后,相比朱瞻基,他更重视这身前身后名。
“这几日事务繁忙,倒是还没有了解西征事宜,如今可曾筹备妥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朱棣长舒了一口气,略微抬头看着自己的孙子问道:“这几日朝会,我看你事不关己,但是关于南洲开发事宜,你是发起者,自然也不会没有计较吧?”
朱瞻基笑道:“政治无非就是妥协和平衡。从发现南洲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因为孙儿的缘故,这件事现在才解决,各方自然已经有了万全准备。现在不过就是和稀泥就好了,哪里用得着孙儿操心。”
朱棣哈哈笑道:“你倒是看的明白,可惜你那父王,至今还在为文官张目。”
朱瞻基笑道:“父王受儒家影响颇深,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前两年在北平,父王不是干的还不错,将北平行在管的井井有条。所谓政治,主要在于一个治字,文官在这方面,还是有许多长处的。”
朱棣斜瞥了他一眼,问道:“那你为何还从西夷招来数千文人工匠,这不是在挖儒家的根吗?”
朱瞻基愣了一下,随即沉思了起来。他虽然从西方招来了数千工匠和文人,但这是因为他觉得西方在建筑学,几何,数学方面,都有一直的优势,想要融合东方文化,在欧洲之前就进行文明的融合。
但是关于深层的意义,他并没有考虑过。
现在听了朱棣的话,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这番行动,不就是相当于引进其他文明的冲击,破坏儒家的影响力嘛!
一件他都没有深思的事情,现在直接被朱棣看到了本质,也直接提醒了朱瞻基,不能小看了他人,这件事更要慎重对待。
见朱瞻基沉思,朱棣并没有打扰他,坐直了身体,端起了手边案几上的一杯香茶。
朱瞻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开口说道:“文官虽然大多出身儒家,但是文官与儒家要区别对待。并不是会识字就一定是儒家。”
朱棣点了点头,朱瞻基又说:“如今这批西夷人虽然有一些文人,艺术家,但是依旧是工匠为主。他们在建筑,雕像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悠久历史。孙儿在哪里就见到了他们在汉代时候就修建了可以容纳九万人的竞技场,还有那种依靠折射扩音的建筑设计,认为很有先进性。我也问了不少工匠,他们都认为,修建一座容纳十万人的竞技场,并不困难。”
“十万人的竞技场,还有声音放大设计?”朱棣沉吟了一下说道:“这还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场地,以后阅兵,出征,大肆封赏,朕都能到那里举行。在十万人面前露脸,可要比奉天殿更气派。”
这一下轮到朱瞻基无语了,他根本没有想到,朱棣会把一个体育场,当成自己彰显武功的场所。
不过这样一来,想要修建一座大型体育馆,根本不会有人反对了。
从朱瞻基的回答,朱棣也感觉出来了,自己这个孙子根本不是成心想要挖儒家的墙角,更不是想用这些西夷人来打击儒家,他对如今的儒家,虽然并无特别支持,但是也相当倚重。
这样就对了,不管怎么说,儒家还是对皇权的稳固有好处的。即使要扶持竞争,还不如把诸子百家拿出来跟儒家打擂台,这些西夷人,毕竟是异族啊!
他又转变话题说道:“那么对开发南洲,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朱瞻基一时之间很不习惯朱棣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问话,很久没有人能这样带着自己的思路走。
但是他是爷爷,他是皇帝,朱瞻基也只能顺着来。
想了想,朱瞻基说道:“南洲加上南洋的一些岛屿,要比大明更大。何况这次孙儿还前往西洲,在西洲南部也发现了不少金矿。南洲缺人,一开始必须动用更多兵力,所以这一部分利益,是不得不给勋贵,武将的。但是,也不能松了缰绳,利用文官和内侍们来制约他们。孙儿以为,为鼓励开矿,可以给勋贵矿山所有权,给武将土地开发权。但是,当地的民政大权还是要给文官,而经营权要给内侍。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制约规则。不过具体到细节方面,还需要各界一同仔细斟酌。”
朱棣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此乃老成谋国之举,看到瞻基是仔细思量过了。不过这一番争执怕是短时间互相妥协不了,我可不想他们拖了西征的后腿……”
朱瞻基笑道:“其实皇爷爷只需要建立一套议事规则就可以了,如今我大明的朝会,少了规矩。”
朱棣不明白朱瞻基什么意思,这话说的可有些太重了。“胡说八道,不要仗着我的宠爱,你就口无遮拦。”
朱瞻基却没有退缩,反而继续说道:“孙儿说的没错,如今的大明,还缺了太多规矩!”
朱棣哼了一声,拍了朱瞻基的胳膊一下,说道:“你给老子说清楚,要是说得不满意。过年老子也要打你板子。”
朱瞻基一点也不怕,这件事他可是早就想做了,但是以前他不能插手朝政,妄自提出改革就是僭越。
如今朱棣一心西征,想要在死前留下不世功绩,赢得身前身后名。
他要是西征,肯定是自己的父亲朱高炽监国,指望他一个面团想要控制住朝廷这些老奸巨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