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睁眼看世界,才能知道大明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针对。
  当晚的家宴上,朱瞻基也见到了自己全部的妃子和孩子。
  在他离家之时,就已经出生了十二个孩子,还有六个妃子怀孕。
  但是十八个孩子只有十四个顺利长到现在,一个刚出生就夭折,还有三个因为发烧和天花陆续夭折。
  这种折损率虽然有点高,但是在这个时代,再正常不过。
  原名秋月的陈良媛,她的孩子也染上了天花,幸运的是抗了过来,不过却变成了一个小麻子。
  除了孩子,他的妃子也去了两个。
  一个是被封为昭训的谢氏,是一个林黛玉式的女人,给朱瞻基生了一个孩子,本来是她人生的希望,却染病夭折。
  她受不了这个打击,没过两天,就在自己的拔步床上,悬梁自尽。
  另一个被封为奉仪的袁氏,却是因为染病,没有抗过去。
  让朱瞻基惭愧的是,他对这两个女人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
  谢氏因为帮他生了一个孩子,印象还深一点,袁氏在他心中根本都记不清长什么样子了。
  这两人的离开并没有影响到亲人相聚的高兴心情,当天晚上的兴庆宫里,张灯结彩,欢聚一堂。
  一直到了亥时,朱棣才意犹未尽地主动结束了跟朱瞻基的畅谈。“基儿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大朝会,基儿也要参加,向文武百官讲述此行收获。”
  “孙儿晓得,已经让解师替我写了策论,明日朝会怕是还不够……”
  朱棣哈哈笑道:“南洲如今成为了一块大肥肉,想把那里分配下去,年前怕是还完不成。历年各衙门都是二十左右封印,今年文武百官知道基儿十七才回来,主动调到二十八才封印。除了二十三过小年那一天,其他时间工作,就是为了南洲的土地分配。”
  朱瞻基笑着说道:“明日怕是还谈不到这些,明日下朝,孙儿再跟皇爷爷好好沟通一番。”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昭懿贵妃和一众内侍离去。
  而朱高炽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撑不住了,打了一个呵欠说道:“为父有些困乏,也先去休息了。不过基儿在做计划的时候,不要忘了彭城伯一家,还有那些文官势力。没有他们的配合,以后这些地方的管理,会是大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孩儿晓得了。”
  他们虽然离去,但是朱瞻基也没有松懈下来。一路上,他听沐昕和张辅他们介绍的大明情况,都是宏观上的,许多细节问题,包括幕后的原因,还需要多听听金阔和咨情司孙林的汇报。
  还有锦衣卫的案卷,这些才能让朱瞻基细致了解自己不在的这三年,大明具体的发展脉络。
  孙娴这个时候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轻声问道:“殿下今日在何处休息?”
  朱瞻基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胡善祥和蓝烟,叹道:“刚回宫中,事务繁忙。你们都先休息吧,我现在要去找金太监和孙少监说话。”
  欠了三年的债,可不是那么容易还清的啊!
  ……
  ……
  沿着大江一路逆行,虽然顺风,但是船队每个小时的速度也不过刚过十里,比在海上要慢了许多。
  卡尔索利他们乘坐的海军战舰一路缓缓而行,越向西走,越能感觉到大明的繁华。
  江边的水车越来越多,并且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矗立在江边。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些不是水车,而是大明的工厂区。
  这里的人们通过水车的动力,不仅能够舂米磨面,还能通过水车进行纺织和缫丝,据说大明的棉布,丝绸,都是用这种水车加工出来的。
  还有火枪和火炮,也是用水车加工出来的,不过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加工的。
  如此大片的工厂,还没有抵达应天府,大明的繁荣已经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卡尔索利的眼中,大明唯一比不上罗马的就是这里低矮的房子了。罗马到处已经有两层,三层,甚至是五六层的建筑,但是大明这里大部分都是一层的房子。
  不过,大明这方面越差,对他这个建筑学家来说,能够发挥能力的地方就越大。
  特别是在大明如今有了神奇的水泥的时候,这些土屋都应该被拆除,建造出更坚固的房屋。
  当监督终于抵达了应天府的东北,看到眼前连绵不绝的城市,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
  罗马已经是如今西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人口也才二十万,而这座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能想象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
  仅仅是从应天府的东北,抵达城市北方的阅江楼码头,他们就行驶了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江边到处都是工业区,到处都是码头,数不清的各种船只在各个码头进进出出。
  这个阅江楼码头就比罗马最大的城市广场还要大,码头全部都是用水泥修建,有几十条栈桥,能够同时停靠上百条船。
  举目远望,一座又一座的房子根本看不到边,这还是外围啊,要是进了城墙,不知道会有多么繁华!
  这就是应天府啊,一座梦幻一般的城市。
  以后,他们就会在这里生活。
  “爸爸,我们已经把行李都准备好了……”
  他回过头来,看到索菲亚因为运动,脸蛋有些红晕,但是他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她身边那个“混蛋”。
  张武看到卡尔索利的脸色有些难堪,故意岔开话说道:“卡尔索利教授,你们这些人的住处殿下已经安排在了下马桥农庄,那里属于外城区,需要穿过整个城市才能抵达。我已经安排好了,亲自送你们一家前往住处。”
  索菲亚有些羞赧,忍不住喊了一声“爸爸……”。
  卡尔索利才反应过来,点了点头以示行礼,说道:“能够在这样的时候得到阁下的帮助,是我们的荣幸。”
  张武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船终于靠岸了,这四个月的旅程,终于到了终点。
  他看到单身一人的语言学家多布尼巴兹背着一个大行囊,一手提着一个箱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在了最前面,快步地走下了舷梯。
  让众人意外的是,刚踏上码头,他就放下了箱子,跪在了地上。然后用嘴唇亲吻着有些粗糙的水泥路面,嘴巴里面大声喊道:“大明,我来了!”
  没有人笑话他,反而因为他的动作,不少人都湿润了眼睛。
  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在故土生活的不算如意的人,能够离开压迫,来到富足的大明,这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虽然这里也有阶级,也有贵族,但是这里没有宗教的压迫,他们都能干自己想要干的事情。
  船还没有抵达大明的时候,他们所有人的身份都进行了登记,然后被统一分配。
  多布尼巴兹是个语言学家,他被分到了一个叫做鸡笼山的地方居住,据说那里是大明的大学。
  而卡尔索利与许多跟他一样的数学家,发明家,则被分配到了隶属于皇太孙殿下的私人农庄居住。
  据说这是因为数学,建筑学据说在大明并不被大学承认。
  但是这位大明的皇太孙很重视他们,会将他们安排在基地研究院,而且还要开办一所新的大学,来安排他们这些人。
  多布尼巴兹被拿着他的身份证明,被岸上迎接的人安排上了一辆马车。马夫并没有要巴兹亲自动手,请他坐进了马车,将他的行李放在了马车顶上。
  而卡尔索利他们下了船,却没有离开码头,而是被安排上了另一条小船。张武跟他们介绍,通过一条叫秦淮河的小河,能够快速地穿过城市。
  今天他们带着众多的行李,不方便乘车,等安顿下来,他会带着他们好好逛逛应天府。
  虽然有些不忿这个家伙吸引住了自己的女儿,但是卡尔索利不得不承认,有了这个张武的帮助,他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新的未知生活。
  每一家都携带了大量的行李,这条小船上面坐了不到二十个人。一个船夫同时摇着两条船桨,载着他们向上游又走了一截,然后进入了一条小河。
  这里还没有进入城墙,是城市的外围,但是他们已经穿过了好几座桥。这些桥有木制的,也有石头建造的,距离水面都超过六七米的高度,虽然不能让海船通过,但是河船能轻而易举地穿行。
  他是建筑学家,一眼就被这些结构简单却优美的石桥,还有那些美观的木桥给吸引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