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已经走过一遍,又是根据风向走的,舰队并没有遇到大风雨,只损失了一艘运载羊毛的货船,顺利返航。
  不过,他们也带回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后世的刚果河入海口,大明在那里设置的补给点,因为遭受了瘴气和传染病的侵袭,留守的三百人死了超过两百人。
  这还是多亏了中和子老道在那里,才保留下了这些人,否则的话,恐怕人都死绝了。
  这场变故也让那个补给点的士气非常低沉,朱真索性撤销了那里的补给点,将所有人带了回来。
  对他的决定朱瞻基也没有意见,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人们才初步掌握了进入热带雨林地区的防疫。
  真正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青霉素等各种疫苗的发展,才让人们有了足够的能力抵御病毒。
  朱瞻基想要提前几百年征服那里,实在有些太乐观了。
  他也赞同了朱真的决定,现在有了航线,撤销那里的补给点,对大明的布局影响并不大。
  舰队的到来,让近四万大明人精神倍增,就连一万多欧洲各国的工程师们也都激动无比,所有人都知道,舰队要返航了。
  舰队修整了整整十天,马穆鲁克的奴工们承担了装运的任务,让海军士兵好好休养了十天。
  这里的突厥少女,阿拉伯少女们都很受欢迎。
  最热的八月,舰队从苏伊士迫不及待地就开始了返航,虽然这个时期是逆风,但是离家了三年,没有人愿意再等下去了。
  只有一万一千要留守的幼军舍不得舰队的离去,但是他们这些留守的人员也并不失落,因为他们多数在这里都买下了一个甚至几个女奴,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味。
  舰队留下了大部分火药和子弹,从这里回去,最多只会海上开战。在没有舰队是大明对手的情况下,战士们手中的火枪几乎也没有了多大的用处。
  艰难地行驶出了红海,舰队一路东行,当九月抵达柯枝的时候,舰队就遇到了被朱棣派出来寻找朱瞻基的舰队。
  带着这支舰队出来的,是他的姑父沐昕和对西域熟悉的候显。
  见到朱瞻基安然无恙,沐昕激动无比,长长地叹了口气。“殿下,幸亏在这里等到了前军,否则臣也准备前往西洋了。”
  候显也忍不住说道:“陛下为了殿下茶饭不思,今年你的生日,一个人在宫中饮酒大醉,第二日就要派人出来找你。只是臣当时在日本巡视,无人率领舰队,等五月回返京城,就被陛下打发了出来。”
  听到这样的话,朱瞻基坚硬的内心也被重重一击变的柔软了起来。他面向东方跪拜,磕了三个头才仰天说道:“劳皇爷爷费心,孙儿此行不负所望,为我大明打开了西洲大门。”
  虽然是作戏,但是这一刻,最起码朱瞻基的心是真诚的。
  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在柯枝长时间停留,舰队重新编组了以后,就一路向大明行驶。
  舰队抵达了星城,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已经是十月初了。
  在星城补充了淡水,舰队还没有出发,就得到了北方有台风的消息。
  因为朱瞻基的出海,如今从大明到南洋,几乎每个岛都设置了联络点,为的就是早点得到朱瞻基的消息,及时传信。
  而这些联络点,也为大明统治南洋,建立了雄厚的基础。
  两日后,北方交趾的张辅派来信使抵达了星城,风暴已经过去。
  这个时候的农历十月,搁后世就是十一月了,即使有台风,也该过去了。
  现在东北风马上要来,现在不走,会越来越难走。所以朱瞻基不再耽搁,一声令下,舰队起航。
  而这段时间,朱瞻基一直在跟来迎接他的沐昕和候显他们交流,听他们讲述这三年间,大明的变化。
  虽然这三年朱瞻基不在,但是他搭建起来的工业化框架却没有因为他的不再受到太大影响。
  这主要是朱棣已经收获到了工业化带来的丰厚回报,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
  工业化的发展一旦开了头,就是一辆刹不住车的火车,带动了汹涌的大潮。
  夹江工业区已经不能满足大明如今的发展了,因为朱棣的放任,如今有不少勋贵和地方豪商都拿到了兴建水力工厂的许可。
  从应天府一直到松江府,长江两岸,只要是水势比较平的地方,如今兴建了数十片工业区,超过一万家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舂米,磨面,纺织,缫丝,印刷,家具加工为主,钢铁加工因为受到朝廷的控制,如今并没有推广开来。
  但是也有一些聪明的匠人,虽然没有看到朝廷加工枪管的工艺,也揣摩出来了相应的工艺,如今用水力设施带动了圆形车轮的加工。
  而且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小型机械加工这还成为了一个不小的产业,大明马车的木制车轮,大部分换成了中间是铁圈,外层包木的结构。
  但是因为朱瞻基的不在,他的研究院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更让朱瞻基心疼的是两家银行,因为朱棣将银行当做了自己的钱袋子,如今两家银行的发展虽然看似旺盛,但是岌岌可危。
  他一个皇帝,不讲规矩,把银行当做自己的钱袋子。而他带头破坏了规矩,下面的人自然没有那么老实。
  虽然大明发展银行如今在官员俸禄的发放上面还能拿的出钱,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据说发展银行的窟窿已经大的惊人,就等着朱瞻基这次回来带回大批的金银来补窟窿。
  商业银行的发展倒是没有受朝廷的影响,明着伸手的人不多。但是银行因为把关不严,不少勋贵,大臣在银行贷款,却根本没有想到归还,死账不少。
  这三年,朱棣从发展银行抽调的资金超过了五百万两,加上朝廷原有划拨的资金,超过了一千万两,都调到了西北。
  这是为了他的西征做准备啊!
  对此朱瞻基颇感无奈,不管怎么说,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手段错了,自己这个当孙子的,只能帮他擦屁股。
  当然,其他人他就没有这个义务了,等他回去,一定要好好查查这里面的坏账,呆账,不管是谁伸手了,都要给我还回来。
  为了这次西征,朱棣已经准备了三年多,这几年间,一条从应天府到西北嘉峪关的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往那边调集了大批的粮草。
  而根据沐昕的了解,大明如今可用的战马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匹,光是为了这场战争,从滁州牧场调往西北的战马都超过十万匹。
  先不谈人,光是这些马,加上西北原本的马匹,每天吃的粮草都是无数,为了这些粮草,又需要多少人来割草,运输啊!
  以朱棣的性格,朱瞻基怀疑,自己回到大明,恐怕歇不了几天,就要为朱棣出征做准备了。
  舰队顺利抵达了占城,已经接令要回大明述职的张辅与占城王在这里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因为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前往占城首府会安,只是在新洲港与占城王见了一面,收下了他送的礼物和美女。
  占城如今是大明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依靠粮食出口,大明每年给占城带来了不少利润。
  朱瞻基与张辅虽然见面很少,但两人因为昭懿贵妃的关系,暗中结成了同盟。
  如今的交趾虽然还没有被封给张家,这也不是因为朱棣不愿意,而是因为要跟帖木儿国的战事。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朱瞻基拖累了他,要不是朱瞻基当初用跟帖木儿国交战吸引朱棣的注意,朱棣恐怕三年前就要把交趾封给张家了。
  但是张辅对此并没有意见,毕竟册封的越晚,朝廷对这里的帮助也就越大,减少了张家开发的压力。
  两人从新洲港,也就是以后的岘港一同出发,每天都会见面聊上一个时辰,两人之间的默契也是越来越好。
  关于朱棣出征的事,两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注定要跟朱棣一同出征的张辅,会成为朱瞻基在军中的最大臂助。
  从岘港到福建长乐,顺风只要十天,但是如今是逆风,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抵达。
  到了这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星港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大明。


第三卷 筚路蓝缕


第一章 大明之大
  “爸爸,你看哥哥又欺负我,他偷走了你在星城给我买的糖,去讨好那个特里娜。”
  卡尔索利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大儿子恩科正气急败坏地去捂小儿子蒙特的嘴,而女儿索菲亚忍不住笑的捂住了自己的嘴。
  一群同样从罗马过来的同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