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向南,距离赤道越近,进入赤道无风带以后,也没有台风侵袭,所以那里才是土人的天堂。
  而吕宋岛上毒虫甚多,台风频繁,加上瘴气四溢,所以人口根本比不上南部的小岛。
  后世的西班牙入侵菲律宾,为什么以宿务为据点,而不是以吕宋为据点,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可能一阵风过来就倒塌了,谁愿意住这样的地方?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孤知道你这几十年来在吕宋的所作所为,你做的非常好。这些年,你从福建召集了数千汉人,在吕宋岛筚路蓝缕,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也拓宽了我们汉人的生存环境,这是有大功的。”
  许柴佬跪下了身子,激动地说道:“殿下能体谅小人,就是死了也不亏了。”
  朱瞻基回转过身,单手扶起他,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站起了身子。
  朱瞻基说道:“对于有功之人,孤怎舍得你去死。孤要你好好活着,为你许家,为我大明,继续开创不朽功名。”
  “小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以前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今后自当大力扶持。你可有什么要求?”
  “小人并无所求,只要殿下吩咐,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眉头。”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身份太高,许柴佬心情激荡,恨不得以身报国,哪里敢跟他提条件。他向站在一边的黄渊和金阔招了招手,他们立即快步走了过来。
  朱瞻基介绍说道:“这两位一位是都知监大太监,负责整个舰队的贸易,一位是海军后勤守备,负责整个舰队的物资调配。以往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让你只能在吕宋各族之间尽力转圜,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今后当由朝廷来为你解决后顾之忧,而你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尽力收服各部落,让他们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为我大明发展贡献力量。”
  许柴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话。但是他又不敢开口问,所以只能望向了黄渊二人。
  黄渊身份最低,所以他开口解释道:“殿下准备将吕宋改为吕宋府,在吕宋设立官衙,卫所,水寨。而许总督对吕宋情况最为了解,自然是吕宋知府的不二人选!”
  许柴佬又惊又喜,跪下说道:“可小人并非进士出身,只是粗通文墨……”
  朱瞻基笑道:“无妨,一应副手,文书自然有孤安排。在吕宋设府,将吕宋纳入我大明疆域,乃是一项长期国策。让你当知府,并非是让你享福,要将岛上百万民众纳入我大明子民,这条路并不容易。黄守备,你与许总督,不,以后该称许知府了,你与他细细分说一番,待会儿由我设宴款待众人。”
  黄渊笑着说道:“许知府请随我来……”
  看着许柴佬有些魂不守舍地随着黄渊离去,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
  郑和封他的总督,并不是大明的官职序列,也就是说,这个总督是不被大明内部承认的。
  哪怕他是个总督,回到了福建,见到一个县令,他依旧要参拜。
  但是如果将吕宋纳入大明,设置吕宋府,那吕宋知府可就是响当当的四品官员。因为吕宋面积庞大,比大明一个布政司都大,所以这个府哪怕现在税收很低,也肯定是上府。
  这个上府的知府,是名正言顺的四品官员。从一介白身到四品知府,如果是在大明境内,肯定会遭到百官反对,吏部肯定不定不会用印。
  但是现在是在海外蛮夷之地,那些官员把到交趾任官都视为流放,更别说这跟大明并无陆地相连的孤岛了。
  朱瞻基这次带出来了这么多的文人,目的就是想要让他们躲在海外进行一番历练,所以不怕没有地方安置他们。
  等他下西洋回来,这些文人也都历练一年多了,是不是人才,已经能够看出来了。
  跟着黄渊来到了他的公房,许柴佬看到他的房里那几十个文书,还有堆积如山的公文,就知道这个守备虽然官职不显,但是绝对是殿下重用之人。
  黄渊将他请到了自己的桌前坐下,然后拿出了一叠文稿问道:“许总督,我这里有一些吕宋的调查,想先与你交流一下,看看数据是否有偏差……”
  面对黄渊,许柴佬就自在的多了,不像在朱瞻基面前进退失措,有了一方大豪的气势。
  “黄守备请说,鄙人知无不言。”
  “自永乐五年,许总督第一次返回福建,这十年来共从福建迁移过来民众约四千五百人,过半都是青年民壮。”
  许柴佬点了点头说道:“海禁之后,东番民众迁移回了泉州,漳州等地,人多地少,总要给乡民找一条活路。”
  黄渊笑着说道:“我不是要跟你清算旧账,殿下对许总督的所作所为是支持的,所以不必忧虑。”
  许柴佬点了点头说道:“数量差不多,不过这些年乡民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又多了数百孩子。”
  黄渊问道:“是否大多都是与土人妇女成婚?”
  “是!”
  黄渊叹了口气说道:“背井离乡,都不容易啊。”感叹了一番之后,黄渊又问道:“许总督现在名下有十二艘两千石以上大船,如今具有战斗力的民壮,加上从土人雇佣的民壮,押运,自保的民壮大约是三千人,可对?”
  许柴佬最开始的势力不敢扩张,但是从获得郑和的“封官”之后,以总督的名义,将暗处的力量摆上了台面,也有威慑当地土人的意思。
  所以他对朝廷知道他的实力并不惊慌,承认了下来。
  黄渊又询问一番他如今控制的区域大小等问题,递给他一张纸说道:“这是殿下吩咐给你准备的物资,这些物资全部都不要银子,但是你要尽快将吕宋岛上的所有人进行登记,并且要给所有人起中文名字,还要让他们学会说大明官话而不是闽南话。”
  “这如何做的到,鄙人名下会说大明官话的也不到两百人。”
  黄渊笑着说道:“你先看看清单,其他问题我们稍后再谈。”
  许柴佬一看到清单的第一列,五百支火枪,就彻底震惊住了……
  ……
  ……
  与此同时,郑和与朱真率领右军,沿着大明南海一路西行,向着交趾的方向行进。
  虽然交趾与大明接壤,但是从泉州出发,距离吕宋的距离更近一些。加上此时正是正北的信风期间,南下的船队速度更快,朱瞻基他们抵达吕宋的时候,右军才行驶到儋州海域。
  郑和这些时日一直在后悔自己低估了朱瞻基的控制力,自己原本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却导致了两人之间有了巨大隔阂。
  他的权力就来自于皇室的信任,当缺少了信任,他的权力自然就变小了许多。原本许多可以一言决断的事情,现在都有些畏手畏脚了。
  最明显的例子,如今舰队的海军总兵,第三舰队的总兵官朱真,就因为朱瞻基对他的态度,娱乐一丝提防。
  这段时间,他一直喜欢跟最近备受皇上和太孙重视的中和子闲聊,这个医术出众的道长,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着非常吸引人的魅力。
  每次跟他聊天,总能让郑和觉得很舒心,一切烦恼在他这里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郑和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高人,更是拥有让人敬佩的济世情怀。以七十三岁的年纪,远赴万里到交趾,就是为了寻找解决瘴气的方法。
  郑和也与他就宗教信仰,进行了一番探讨,可是关于这方面,中和子也没有答案。
  郑和对绿绿和佛教都有深入的研究,甚至因为明朝将道教列为国教,对道教也有一些研究。
  他一直在思考宗教之间的差异,并且对各种宗教的教义进行研究,想要寻找出一条相同的出路。
  不论什么宗教,在正义、爱人、施舍、爱仇敌、禁食、祷告、光明、勿爱钱财、毋论断人、真诚无欺、听道行道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
  在各种道德标准上,所有的宗教也都大同小异,可是为什么,这种普世,慈爱在面对不同的信仰的时候,却会变的暴力,残忍呢?
  他去过很多小国家,在不同的信仰之间,似乎根本就没有和平相处的道路。
  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厮杀,斗争,百年不绝。耶路撒冷几千年来征战不休,印度教派在南亚将佛教几乎灭绝。
  全世界唯有大明,在强权的统治下,让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
  但是大明只有一个,在其他地区,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统一各方势力,甚至强权还成为宗教的打手,而不是能控制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