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东征归来之后,就又以征兵的名义迁移了近十万民众到东番岛,这一举措更是大大缓解了当地的百姓矛盾。
  在泉州民众看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百姓获知太孙将会亲自出海,并且在泉州暂留的时候,他们就自发地来到了晋江两岸,欢迎太孙。
  泉州这数百年来虽然富裕,但是却因为远离中原,历朝历代的皇室都没有来过泉州。
  在历史上,唯有南宋的宗室,逃到这里来,却被蕃客回蒲寿庚一下子杀死三千余人。
  这是泉州的黑历史。
  因为此事,当朝太祖登基以后,将死了几十年的蒲寿庚还挖出来鞭尸,并罚其后人永世为奴为娼。
  但这件狠事,泉州人并没有骂朱元璋,还夸他做得对,做得好,大快人心。
  因为这个蒲寿庚,包括蒲家,实在太可恨了。
  蒲家先辈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世纪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他们依靠贸易赚钱之后,在宋朝立国之后就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
  十三世纪初宋宁宗时期嘉定十年,蒲家全族从广州举家迁往当时的第一大港泉州定居。而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曾担任过安溪县主簿,并曾因贸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
  咸淳十年,海寇袭泉州,官兵无能为力。蒲寿庚与其兄蒲寿宬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宪击退之,因功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执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职。统领海防,权力很大。
  蒲寿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凭借权力更大规模地开展香料贸易,并可通过各种“合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财富。
  蒲家的船队越来越大,最多是超过千艘海船。在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三十年。
  显赫的权力与雄厚的海上实力相结合,使蒲氏成为宋元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景炎元年,蒲寿庚获任为福建、广招抚使,总海舶。兼主市舶。
  但是,在蒙元南侵之时,深受宋廷宠信的蒲家,开始大力接纳宋廷宗室,后来却给了宋廷重重一击。
  宋高宗建炎三年,三百多赵宋宗室子弟随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宋末,宗室成员已达到三千多人。
  德祐二年二月,元军南下,包围临安。
  同年三月,元丞相伯颜陷临安,恭帝降,南宋事实上灭亡。南宋遗臣奉恭帝兄赵昰入闽,欲图恢复。同年五月,赵昰在福州另立朝廷,是为端宗,年号景炎元年。
  同年十一月,元兵由浙江入福建。为避元军,南宋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率舟师十万,奉宋端宗赵昰及卫王、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郊法石下辇村,“欲作都泉州”。
  宋室冀得蒲寿庚之助,以继续在闽、广沿海地区坚持抗元,当时的南宋孤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两个娃娃皇帝端宗、幼主抵达泉州,赵呈率残部退至泉州城外法石寨,在这里的赵宋宗室子弟打算接应他们,但蒲寿庚拒不支援宋军,却闭门不纳、闭门拒命,禁止宋军进入泉州。
  实际上这个时候,元丞相伯颜率军南下,暗中遣人招安,蒲寿庚十二月与元朝势力正式结盟。
  但是宋军不知,见蒲寿庚拒不接纳,便以船舶军资,两皆不足为由,少保张世杰逃走时强征蒲寿庚的商船,采用暴力直接抄没他的家产以充军资,抢走停泊在法石一带的蒲氏海舶400多艘。
  蒲寿庚大怒,把怒气撒在定居泉州的南宋宗子身上,将泉州的三千赵宋宗室子弟全部杀光。
  后来,蒲寿庚又配合元朝军队进攻广州,在广东江门崖门一带打了著名的崖山海战。在这场海战中南宋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幼主投海自尽,南宋许多忠臣及忠于大宋的人们也都纷纷跳海殉国,共计十万人左右!
  而蒙元的海军,主要就是蒲寿庚提供的海船组成的,所以他们算得上是宋廷灭亡的罪魁祸首。
  降元之后,元世祖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
  至元十四年,进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至元十五年三月又升蒲寿庚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
  作为一个色目人,蒲家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是后来的英国人,犹太人也都比不上。
  但是他们做下如此伤天害理之事,肯定得不到好下场。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将这个家族连根拔起,将死了几十年的他挖出来鞭尸。
  一直到如今,仍然有大量的色目人后代生活在泉州。
  朱瞻基也知道,如今泉州商贸兴旺,最开心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因为他们是泉州商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置这些人,说他们是西域人,他们已经在大明生活了几百年。说他们是大明人,但是他们依旧还遵循着绿绿文化,不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真正的大明人。
  因为蒙元的近百年占领,如今的大明,这样的人还不少,遍布大明各处。
  包括他现在身边站着的这位,就是其中一人。
  经过近多年的接触,朱瞻基深知郑和是一个泛爱主义者。他为人平和,也尊重汉文化,但是内心里,他依旧亲近同族人。
  他对大明的忠诚,是因为他在十岁就被阉,十二岁到了朱棣的身边,朱棣像个父亲一样将他培养长大。
  他其实不是对大明忠诚,他只是对朱棣忠诚。
  看到河两边的欢迎的人群,郑和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殿下此行,最激动的就是这些老百姓了,看他们都是自发地跪迎,就知道他们对皇上的崇拜。我前四次前来,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朱瞻基当然知道自己是沾了皇室身份的光,笑着点了点头。“民心可用啊……”
  见朱瞻基心情甚好,郑和长揖说道:“和有两事想要求殿下允可。”
  “说来听听。”
  “一是下臣临行前像陛下求了一份敕书,任蒲家后代蒲日和为通事,因和恐殿下不允,故此现下才与殿下言。”
  朱瞻基心里一怒,郑和知道自己是强硬的鹰派,所以竟然先斩后奏,这实在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
  他低头望着长揖躬身的郑和,平静地问道:“为何非他不可?”
  “殿下,下臣绝非是可怜蒲家,不过几十年过去,蒲家如今的后人是无罪的。他们这次集中色目人的力量,向内监借支百万两白银的茶叶,青瓷,也是赎罪之举。”
  “不允!第二件事是什么?”
  “殿下……”郑和抬头恳切地看了朱瞻基一眼,看到朱瞻基冰冷的眼神,心里凉了一大半。不过他还是说道:“这蒲家在天方也有分支,实乃我大明势力向西方扩散的臂助……”


第五章 隔阂
  所谓天方国其实只是个地域名称,指的是后世的麦加。其实那里现在也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麦加克尔白圣殿是方型的,又是祭神用的,所以大明称之为天方。
  而后世的小孩子读物《天方夜谭》,就是源自于这个名称。
  不过郑和的话带有一定的误导,天方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也可以说是一个城,但是唯独不是一个国家。
  就像阿拉伯民族一样,这个民族歧视是以闪族人为主体的民族,包括犹太民族也跟他们是一个民族。
  后世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民族,但是他们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小国。
  郑和这样说是想证明蒲家后人的重要性,但是他不知道,朱瞻基其实比他更清楚西方的底细。
  不管是麦加,还是耶路撒冷,还是大马士革,朱瞻基都去游玩过。
  朱瞻基嗤笑说道:“天方……国,我知道帖木儿国,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摩尔国,包括德里苏丹国,还有闪族人在南洋各小岛落地生根建立起来的各个小国,这天方国国王是谁?有多少兵力?疆域是否有我大明的一个行省大?”
  郑和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朱瞻基,有一种惊慌失措的感觉。
  他不知道为什么朱瞻基都没有去过西洋,为何对西洋的情况那么熟悉。连他都还是上次下西洋,知道了圣城所在地,而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王朝也是上次才知道。
  至于摩尔国,连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他不敢有任何隐瞒,抱拳说道:“殿下,天方国说法的确有误,下臣也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