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胡善祥已经出了月子,其他三女都还没有出月子,自然也不在此处。
  胡善祥闻言笑道:“殿下,这与礼不符。祖父定了字,总该是你这个父亲来选才对。不然,旁人还以为殿下你不心疼几个女儿了。”
  “雪,霜,雾,霞,露……这雨字旁的名字倒是多,这两女是我长女次女,就以雪,霜为名吧……”
  “殿下……”刘万快速地跑了过来,在门口禀报道:“殿下,陛下下旨,封了安远侯柳升安国公,田地万亩……”
  朱瞻基打断他的话问道:“是世袭罔替还是逐代递降?”
  “逐代递降。”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继续过去听着,一会儿一起回禀于我,不要封一个人就跑一趟。”
  从世袭罔替到逐代递降,这就是朱瞻基的影响。
  大明以前的封爵,受周代的影响极大,一般都是世袭罔替。
  这样的封赏看似与逐代递降相差不大,实际上影响却是极大。因为这种封爵只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并且养活了一大帮蛀虫。
  逐代递降却不一样,为了重现祖上的荣光,就逼着这些贵族们不得不去奋斗。
  朱瞻基在跟朱棣的信里,就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封爵的好坏,除非立下不世之功,以后这种世袭罔替的封爵,还是少一点为好。
  当然,朱瞻基并不是让朱棣就直接摒弃了这种封赏,而是预备把这种封赏,用在大明以外的区域。
  比如纪纲这种在海外帮大明牵制日本的家族,就可以封个世袭罔替的伯爵,让他子子孙孙都为大明效力。
  还有像张辅这样以前已经封公的大臣,为了淡化他们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应该全部封到大明境外去。
  以后大明征略海外,那些蛮夷之地都可以这样处理,想要世袭罔替,就必须要去海外,大明境内,所有贵族都必须接受逐代递降的条件。
  在朱瞻基的心里,不仅仅是这些大臣,包括以前朱元璋时代还留下来的二十多个王爷,以后也该都发配到大明以外去开疆拓土。
  只不过这个想法有些太惊世骇俗了,朱瞻基现在还没有登上皇位,自然不会急着就暴露这个计划。
  那些人享福惯了,让他们离开大明这个花花世界,到海外去受苦,怕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这个计划还是要慢慢筹谋,不能急。
  到了晚些时候,大朝会结束,关于这次的封赏也全部都出来了。
  除了柳升封了国公,这次封赏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大军的副帅郑和也因为这次的巨大战绩被封为滇国公。
  太监封爵在历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个被封的太监宗爱,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的亲近宦官。他跟随皇帝出征,取得大胜,宗爱也因为受到皇帝的喜爱,被封为了秦郡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爵的宦官。
  这还没有结束,后来在夺嫡之争中,他帮助拓跋余登基为帝,爵位被提升为冯翊王!但是恃宠而骄,最终被诛杀!
  第二个封爵的太监是唐朝时期间谍头子李辅国,曾用名李静忠,为唐朝唐肃宗时期的宦官。他虽然长的奇丑无比,但是精通文字,阴险毒辣,因为掌控间谍机构逐渐地提升着自己的地位。
  因为在唐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他办事,深受唐肃宗喜欢,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封郕国公。
  第三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反派童贯了,他出身最基层,对人情世故非常了解。其运气也是很好,得到皇帝的宠爱有机会领军打仗。
  其五十岁左右才得到宋徽宗的重用!在镇压方腊起义的战争中,杀方腊军七万多人!并且跟西夏以及辽国的战争中也多有胜绩,最终因为收复全燕之境,被封为广阳郡王!
  至此,其成为历史上领兵时间最长、军权最大、爵位最高的宦官!
  跟他们相比,郑和立下的功劳一点也不弱,只是大明对宦官压制的比较厉害,朱元璋甚至根本不允许太监参政。
  但是郑和是朱棣养大的,深受朱棣信赖,这次又立下大功,所以朱棣封他为滇国公。
  不过,他这个国公与柳升的国公不同,柳升的爵位虽然逐代递降,但是毕竟还能继承。
  而郑和的爵位却不能继承,自他起,自他止。
  哪怕他收了自己大哥的儿子来继嗣,那个孩子也不能继承他的爵位,只能继承他的家产,这是世爵,一世之爵。
  即便是如此,这个封赏也让所有内监羡慕不已,这代表郑和已经彻底脱离内监,有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而他们这些人,依旧只是皇室的家仆。
  郑和在大殿上再三推辞,但是都没有得到朱棣的允许,最后“勉强”接受了这个封赏。
  除了郑和与柳升,其他人就没有封公的了,最高的易信与朱真,也只是封了侯爵。
  而纪纲虽然在朝中一大批仇敌,但是在大殿上言明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加上他在日本的情报之功,被封石见伯,终生替大明守卫石见。
  一个小小的石见,在大明还没有一个大的县大。但是这可是实打实的伯国实封啊,让一大帮文武大臣嫉妒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一县之地的实封,就连大明的王爷也没有这个待遇,因为大明的王爷就是养猪,除了每年的俸禄与最多一万亩土地的收入,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一点权力也没有。
  但是纪纲如今却拥有石见一地,一万多人的统治权,这种封赏别人不嫉妒才出稀奇了。
  在点火之后,朱棣随后就又宣布,今后大明征略海外,所获得土地,将会以此为准,嘉赏众将。
  这一下可就不是点火了,而是放了一把熊熊烈火。
  文臣都认为此赏太过,武将们一个个却激动无比。
  一直到最后,朱棣明言不仅武将,就连文臣若在海外归化的过程中立功,也能得此封赏,这才平息了这场纷争。
  听着刘万描述朝堂上的纷争,朱瞻基开心地笑了起来。
  今日播下了一颗种子,这棵种子以后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啊!
  只要大明的精英分子们都将目光投向海外,这个世界就很快会被染黄。
  封建立国,这可是自秦皇统一天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创举。
  能当一方土地的主宰,这可比位极人臣更要能吸引人。
  不仅仅是文武大臣,就连朱高炽也被震撼的不轻,到了下朝回来,依旧还有些魂不守舍。
  “此计可是你向你皇爷爷进言?”
  朱瞻基将他引到了世界地图前面,指着那美洲,澳洲,非洲问道:“父王,若不是以封建制度,我大明如何能有效统治这个天下?以东洲为例,船行半年,一年才能抵达,没有好处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里?我大明想要管理那里,不实行分封又能如何管理?”
  朱高炽大呼道:“若不能管,我大明要之何益?”
  朱瞻基笑道:“那里有大片的金山,银山,难道父王不想要吗?”
  这一下朱高炽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只是叹道:“以利驱之,因利亡之啊!”
  朱瞻基当然跟他解释不通这个世界如果大明不去占有,以后那些欧洲人就会去占有。最后他们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就会来打大明。
  不管如何,大明先占据这些地方,大力移民。哪怕这些地方以后不再听大明的话,那里也都还是汉人,还是黄种人。
  这样几百年下来,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给我老老实实窝在欧洲和非洲那旮旯里,别想翻了天。
  那个时候,即便是大明亡了,这个世界也是说中国话,写方块字的汉人做主。
  朱瞻基只能说道:“若父王不愿,当可以我朱姓王爷开始分封,文武大臣降封,这样不管如何,这个天下就还是我朱家的。”
  “陛下驾到……”
  朱瞻基父子顾不上说话,亲自迎了出去。不过他们还没有出门,朱棣就已经进了正殿。
  “你们父子在说些什么?”
  朱瞻基将父子两人的争执说了一遍,又说道:“外臣不得封王,而我朱家王爷与其留在王府圈禁,不如放他们到东洲,南洲。这中洲大地,就留我嫡系一支,今后子孙后代亦可如此照办。以后这个世界都是我朱家的,还可以手足相望,互为凭仗。”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此理倒是在理,但那些族裔不愿背井离乡又该如何处理?”
  “此事不便强求,我愿为先锋,携各王府兄弟手足一同去海外探路,然后再谋后事。万事开头难,只要在各地有了基础,还怕发展不起来,吸引不了人去吗?”
  朱高炽斥道:“身为太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