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9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淮南向来传统就是军政互不干涉,而且一切以军需为先,就算任务艰巨,杜赫等人也只能咬牙承受下来,不会发声质疑这一动员计划。
  大堂会场中摆着一个较之沈哲子书房还要更大的立体沙盘地图,上面已经用红线标出了淮南军未来几个大的战区,倒是跟淮南军眼下的军事防区大同小异。
  淮南军六万甲士,兵种比例而言,仍然是水军规模最大,日常维持在两万人。涡口地近洛涧军工基地,驻军六千,由将军曹纳、徐茂分领。颖口、汝口之间乃是淮南水军大本营,路永为水军督护,除了防守本镇之外,还要兼护汝、颖、淮水路。
  胜武军六千人由胡润带领,防守寿春本镇。
  淮北三大防区,一是由毛宝防守的汝南,一是郭诵防守的颍川,一是沈牧防守的谯郡。另外还有万人骑兵军团,韩晃担任骑兵督护,其军共分五部,庾曼之、谢奕、沈云、萧元东分领四部护军,除就食三郡之外,也是淮南护卫商路、提控豫南的主要力量。
  至于周边的敌对目标,较之数年前并未有太大变化,但是内在联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今北方最令人瞩目的无疑还是羯国的内斗,自从石虎扶立南阳王石恢之后,石赵两君一直持续至今。
  其实以石虎的军事才能,程遐等羯国乱臣本不至于坚持至今,但石虎本就是大败归国,威望扫地,归去后又急于求战,结果再败一场,形势可谓恶劣到了极点。也幸在程遐等人实在不得羯国那些宗老们青睐,才给石虎机会退去,将大本营安在襄国北面不远、他的中山封国中,招纳羯胡老少,原本许多迁于襄国周边的羯族胡众也都大批北逃,前往投奔石虎,这才令石虎渐渐恢复实力。
  一旦恢复了实力之后,石虎的獠牙便就露出来。吸取了上次大败的教训,不再直攻襄国,而是以中山为中心逐步清理冀州,联结鲜卑索头,将段辽部击退,触手探入幽州,大掳诸胡部众,如今已经号有十万之众,其控制范围也南抵青州,北达幽州,西及并州,自号大单于,讨逆大将军。
  如果不是慕容家早前投靠段辽的慕容翰反水,与慕容皝合力吞并段辽,致使石虎后方直接面对鲜卑慕容的威胁,石虎早已经按捺不住要继续南下与襄国决战了。
  至于程遐等人,虽然占据了初期的优势,但也没能笑到最后。初期在面对石虎进攻的时候,尚能团结一致,放弃与石堪的内斗,同时又联合先一步溃逃的郭敖、石聪,将石虎兵败城下。其实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好,虽然他们能够控制的地方仅仅只有襄国、邺城之间,但这两地更是羯国元气最盛的核心地区,生民大量聚集于此。
  接下来便是一套老戏码,石勒之妻、荣升皇太后的刘氏秘密联络旧臣,想要推翻程遐,结果消息走漏,程遐直接废掉刘氏,奉自家妹妹程氏为皇太后,接下来又派石朗追击石虎,结果部众哗变而变。石朗败退归都,为了保住军权直接袭杀郭敖等旧臣。而后邺城石堪再次起兵向襄国,想要入辅朝政,但他的军队多为石勒临死前凑起的晋人良家子,又被程遐等人包括襄国城中的晋人耆老策反良多。
  最终,石堪被加封魏王,以大将军而退。其人大概也了解凭其石氏养子身份不足入主襄国,因此便将重心放在了南面。如此一来,反倒开创出另一副局面,首先是他原本的徐州旧部、如今盘踞在泗水流域的刘徵等乱军,自然要奉石堪的魏王旗号。
  其次便是原本豫州残留的陈光等乱军,想要南投而不被接受,于是便也听命于石堪。至于眼下盘踞在洛阳金墉的桃豹,本来是石虎的拥趸,结果石虎一败再败,兼之石堪又出兵渡过黄河,控制住了黄河南岸要塞枋头,让他彻底没有了退路,于是也就只能低头从属于石堪,担任司州刺史。
  如此一来,羯国眼下就分成了这样几股力量:挟君保于襄国的程遐、石朗,同样挟君的石虎,困于关中、出又出不来、压又压不住的石生,以及坐镇邺城、控制洛阳到枋头这一段黄河水道的石堪。表面上来看,石堪的实力最高,因为他控制的乃是最为精华的中原地区。
  所以,淮南军下一步的军事目标就是这个魏王石堪位于河南的势力。


第0867章 战前
  谢艾有幸列席旁听,感觉颇为奇妙。
  此前他并没有类似的经历,毕竟仅仅只是凉地一儒士而已。但是关于神州陆沉、胡虏肆虐华夏的话题,平日也多听人谈论,言辞或是愤慨或是悲怆,不一而足。
  可是他在席中听到淮南众人讨论羯胡种种,既无激愤,也无沉重,就像是在讨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那令人谈之色变的胡祸,他们只是简单道来,但是在这平静氛围之中,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自信。
  这种心态,谢艾并不陌生,就像是他在治学中遇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不可谓不难,但谢艾在面对的时候,并无多少畏难,因为他很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很难,但只要他用心去深研,问题早晚会得到解决。
  淮南众人似乎就是这种心态,他们能够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小觑问题和对手,而是深知自己使命所在,讨论问题难易与否,那是看客做的事情,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
  羯国如今分裂成数部,但并不意味着淮南军事压力就小。一个人或许能够通过各种取巧方式战胜一个本来不可能战胜的对手,但当一个对手分裂成数个,或许力量削弱许多,但却令博弈环境变得复杂数倍都不止,会增加更多的变数。
  中朝八王作乱、互相残杀的时候,应该没想到最后捡了便宜的是他们所看不起的杂胡义从。胡虏次第而兴,各自猖獗一时,大概也没想到笑到最后的是代北不起眼的拓跋氏。北魏拓跋氏轰轰烈烈汉化改革,结果却被他们所忽视放弃的六镇军卒造了反。六镇军卒,高欢独拥五镇,大概也曾有志吞天下的雄心,然而还是被宇文氏屌丝逆袭。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原本的历史上,石堪原本只是石赵内乱中一个不和谐的小音节,而吴兴沈氏也不过只是江东高门眼中一个稍有个头的小臭虫而已。谁又能想到,这两方能够成为眼下逐鹿中原的主力。
  石堪的力量并不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强。其人所控制的疆域横跨黄河和太行山,自邺城向西原本石赵的疆土几乎尽为接纳,而且接收了相当数量的羯国禁军,单单安排在黄河要津枋头便多达万数人马,至于其本镇邺城,更是维持着最起码五万人的大军。
  这些军队都不可作乌合之众视之,要知道这一路人马乃是从羯国核心力量中分离出来,必然继承了石勒所留下相当大一部分遗产。这一点从其人快速向西扩张就可以看出来,早前淮南军大进豫南,甚至就连远及河内都有当地乡宗人家愿为联络,可是如今这一类的声音早已经销声匿迹。
  不过势力大小是一回事,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又是另一回事。不过沈哲子却很清楚,未来这一场战争并不能寄望于对手的内讧矛盾。
  说起来这也是一件好笑的事情,石勒尚在世时,羯国各路人马虽然有矛盾嫌隙,但最起码还有一位共主,也正是国立蒸蒸日上的兴盛顶点。结果几十万大军汹涌南来,反而不能彼此配合,矛盾爆发结果大败亏输。
  如今看来,羯国已经分裂成几部分,而且石堪其人威望也远不足御众,但是随着淮南军强势崛起,眼下的形势反而给他们提供了联合起来、守望相助的可能。
  此前几年,虽然淮南重点在经营地方,但是沈哲子也不是没有动念将河南几部乱军发动强兵围剿,化解一部分边境压力。要知道随着淮南军推入豫南,淮水天险已经不足为恃,而整个豫南也无奇险可守,周边漫长边境可以说是全不设防。
  尤其在正北有着陈光这个乱军地头蛇的存在,为了防备其人南来掳掠,淮南军不得不在颍川、谯、梁之间备置重兵。一旦淮南军有了大举集结用兵的迹象,无论是洛阳的桃豹,还是泗水的刘徵便俱都蠢蠢欲动,一副要抄淮南后路的架势。所以在没有能够速战速决的笃定胜算前,淮南也被这几路人马牵制的不太从容。
  豫南这样一个平坦且无遮拦的地形,即便是重兵陈设的要塞能够发挥出的防守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就像数年前淮南军偷袭石聪所镇守的谯城得手,如今淮南军也面对着这样的困境。所以为了防备周边侵扰,淮南军除了在豫南大筑戍堡以作警戒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