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回答显然出乎林奚的意料之外,她怔了半晌,眸中浮起失望之色,“琅琊阁不答朝堂事,这个规矩小女知道。但是对老阁主而言,平旌终究与他人不同吧?”

  “是,这个孩子当然与他人不同。无论发生了何事,只要我琅琊阁在,他就有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老阁主长眉微动,神色肃然,“但是姑娘,你真的以为长林王府现在需要我插手吗?”

  林奚不由微微一怔。

  “长林王萧庭生并非寻常人,他生于忧患,师从高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在朝堂上该如何收揽权柄,如何把控朝臣,你觉得以他的能力,是学不会,还是做不到呢?”老阁主握着茶杯的指尖轻轻滑动了一下,声调绵长,“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林奚凝神细思,剪水双瞳中慢慢露出了然之色,再次俯身行礼,“小女明白了。多谢老阁主开解。”

  老阁主抬手收了她未饮的茶杯,倾入水台,重新又斟了两杯新茶推向对面,微笑道:“世子妃也来了?”

  竹帘外的殿廊转角,蒙浅雪健步而来。她长发高挽,袖口紧扎,肩上系着玄色披风,俨然是要远行的装扮。蔺九陪在她的身侧,怀里抱着熟睡的策儿。

  “看来世子妃也是听到了消息,打算回返金陵?”

  蒙浅雪在茶台边跪坐下来,双手交叠于膝前,以额相触,行了一个大礼,“是。多谢老阁主两年照看,晚辈今日前来,确实是要向老阁主辞行的。”

  “那策儿呢?”

  蔺九在一旁代为答道:“策儿还小,世子妃已经答应把他留在山上。”

  老阁主微微皱起双眉,“你终究是个女子,不能上朝堂论理,就算回去了,又能帮什么忙呢?”

  “护持家人之心,男女并无差别。晚辈的确力量微薄,但也想要竭尽所能,与父王、平旌共渡难关。”

  老阁主凝视她许久,面上微起追忆之色,“你心思单纯,就如同你叔祖父一样,最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

  蒙浅雪忍住眼底涌上的热潮,“多谢老阁主谬赞。”

  “也罢。你们两位此去金陵,替我给平旌带一句话。”

  林奚与蒙浅雪对视了一眼,躬身倾听。

  “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只要情义不灭,尽心就好。该放手时自当放手,切莫求全责备,生了执念。”

  第十七章 孰是孰非

  金陵的初冬之季,白露已经凝霜,潮冷的阴雨中开始夹杂雪珠,护城河水也起了薄薄的浮冰。

  按照荀太后的指令,养居殿内在立冬后便烧起了地龙。可能是添加的炭火太过旺盛,伏在书案上发呆的萧元时额带细汗,一脸烦躁,侍女们过来搭披的外氅被他屡次推开。

  两名内监一前一后,各自躬腰捧了一沓奏本进入内殿,小心翼翼地摆放到桌案上。

  萧元时伸手拿过一本翻了翻,丢开,再拿一本,看两眼又丢开,最后突然发起小脾气,挥动袍袖将整桌的奏本全数扫落在地面上。

  准时赶在未初前过来护驾上朝的荀飞盏刚好迈步进殿,见状不由一怔,正要上前询问,后殿垂帘被侍女拂开,荀太后扶着荀安如走了出来,微笑着劝道:“哀家知道皇儿理政辛苦,但既为天下之主,多少也得为了子民们忍耐些才是。”

  萧元时盯着散落一地的奏本节略,抿了抿嘴角,“平……呃……怀化将军是什么样的人朕很清楚。他既然如此行事,想来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人都还没有回京辩解,内阁就呈送了这么多弹劾的奏本,朕一点儿都不想看。”

  荀太后冷哼了一声,“萧平旌抗旨不接,踩的是皇儿的脸面,丧期兴兵,冒犯的更是先帝在天之灵。此等罪行人神共愤,还有什么可辩解的?”

  宣诏使出京却未能宣诏这样的事情,对皇室威权的损害不言而喻,更何况萧平旌一向是小皇帝最喜爱的堂兄,事情出在他的身上,更是让这位年幼的为君者在恼怒之外,又额外添加了几分伤心和难过。

  荀太后见皇儿面色苍白低头不语,心下反而有些快意,忍不住又补了一句:“怀化将军行事狂悖就不用说了,长林上下人等只遵帅令不遵君命,也必须严加整饬,以儆效尤才是。”

  “不管怎么说,北境打的也是一个大胜仗吧?”萧元时虽然心有怨言,但被她逼得过紧反倒有些赌气,“朕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奏本,就没有一个给怀化将军求情的呢?”

  荀太后沉下了脸,正要再说什么,下方的荀飞盏突然抱拳插言道:“陛下所言甚是。京城到边关路途遥遥,说抗旨只是一面之词,难说这其中没有误会。在怀化将军回京自辩之前,长林老王爷身为辅政重臣都未发一语,朝堂间却物议汹汹如同已经定罪一般,臣也觉得有些不妥。”

  “你这话什么意思?”荀太后恼怒地转身面向他,“连萧平旌抗旨逆君都不算是有罪,难道还要等着他谋反不成?”

  “请娘娘恕罪,”荀飞盏应声跪下,眉间却未有惧色,“微臣的意思是,不论是非如何,至少臣是打算替怀化将军求情的,不知陛下为什么没有看到臣的这份奏本?”

  “荀卿也有上奏吗?”萧元时惊讶地在刚被内监们收捡上来的文本中找了一阵,没有找到,想了想也就明白过来,眸色不由一沉,转头向母后看去。

  荀太后被他看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也只能朝向侄儿发怒,“荀飞盏!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宗族姓氏!你到底是陛下的臣属,还是他长林王府的走狗?你叔叔从小养着你,难道竟是养了一条白眼狼不成?”

  这句话骂得如此难听,连小皇帝都吃惊地站起身来,荀安如更是吓得全身发僵。

  “朕今天身体有恙,不去上朝了,荀卿先退下吧。”萧元时不可能为臣下反驳母亲,为缓和事态,只好先将荀飞盏遣开。荀太后一时恼怒喝骂之后,多少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重了,转头没有再说什么,以目示意荀安如跟出去劝解。

  离开养居殿的荀飞盏胸中怒意翻滚,步子迈得甚是迅疾,荀安如在后提裙奔行也追不上,只好怯怯地呼喊了两声:“大哥!大哥!”

  这个堂妹自幼温顺柔善,荀飞盏对她向来疼爱,虽然此刻不想说话,但闻声后还是停下脚步,等着她赶了上来。

  “太后娘娘只是脾气不好,其实不是那个意思……大哥切莫放在心上……”

  君臣有别,太后又是姑母长辈,荀飞盏不可能真的记恨,最盛的一股怒气过去之后,感觉更多的反而是无奈与沮丧,“太后娘娘已经困于心魔无法自拔,迟早有一天……有一天她会后悔的……”

  “娘娘确实有些急躁,但就事论事,陛下虽然年少,可这圣旨毕竟还是圣旨啊。叔父也说了,若是这次可以放过,怕的是将来群臣效仿,皇家威严荡然无存。”荀安如双眉凝蹙,显然是真心觉得迷茫,“据安儿在宫中所知,自北境驿报传来后,许多朝臣惊骇激愤,也并不全都是假的。”

  “可走到这一步又是谁逼的呢?这件事错就错在根源上,从一开始这道旨意就不该出京。”荀飞盏恼怒地反驳了一句,心头突然一动,伸手拉着荀安如转到僻静处,压低声音问道:“你告诉我,叔父回京之后,和太后娘娘究竟召见过哪些人?”

  自北境宁关战报传来之后,长林王萧庭生就已告病闭府,少见外人。即使荀白水回京掀起了滔天大浪,他也是淡然处之如同未闻,完全当作没有这回事一般。外间对他此举传言纷纷,大多猜测老王爷是想尽力避免提前冲突,荀飞盏的心里原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一直没有上门打扰。可堂妹今天悄悄说的话令他感觉十分不安,出宫后便换了衣裳,匆匆奔往长林王府。

  萧庭生往日待客,与公事相关的都在前院茶厅,另有私交的则邀入书房。荀飞盏路途熟悉,进了二门之后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书院方向,不料却被出来相迎的元叔拦住,径直带向了寝院。

  迈步进门,迎面便是扑鼻的药香,蒙浅雪正好陪着黎老堂主走出来。她其实只比荀白水晚几天回京,但因为在府未出,荀飞盏完全不知道这个消息,乍一见面整个人都呆住了,几乎以为是在梦里,连对面两人的招呼问候都忘了回应。

  幸好黎骞之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调改药方,而蒙浅雪又急着跟他出去询问父王的病情,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荀飞盏的失礼,唯有前方引领的元叔停了下来,轻咳一声以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