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夜行 精校版-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

昨天郑和回到宫中,朱棣就知道夏浔要辞去剿倭总督一职了,朱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准!

朱棣确实同乃父朱元璋同一性格,喜欢斗,喜欢针锋相对。

他决定了的事,看准了的人,那就是他的逆鳞,你越想碰,他越要保护。

夏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引势利导、推波助澜,推动更多人弹劾自己,其结果就是铺天盖地的弹劾只能让朱棣逆反心理加重,对他派出去的人,表现出更强势的支持和维护。

不过过了一夜,怒气消了,反过来再一想,他觉得夏浔的决定也有他的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夏浔一旦去了日本,再让他统率五省军队,指挥上根本无法兼顾,所以已然有些意动,此时听见夏浔主动请辞,他便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准奏,着即免去杨旭五省剿倭总督一职,领出使日本国钦差一职,兼巢湖、福州、双屿远洋舰队之统帅。由陈暄出镇浙东,节制五省,直至杨旭自日本归来。”

“臣领旨,谢恩!”

陈暄出班,与夏浔同时下拜领旨,偷偷瞟一眼夏浔,满怀感激。

丘福站在武臣班首,沉着脸一言不发。他们费尽心思,发动人马进行弹劾,就是想把夏浔搞下来,结果夏浔只一招以退为进,轻轻卸下差使,荣宠不减,反把这兵权交到了与徐老三关系最好的陈暄手里,这一来五军都督府继徐景昌之后,又要被他挖走一员大将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就是丘福此刻的感觉。

※※※※※※※

早朝议事已毕,朱棣瞟了夏浔一眼,说道:“杨旭留下,陪朕用膳。退朝!”

朝臣们又是一阵骚动,熟朋友都互相递着眼色:“看见了吧?皇上要留人问话,用得着朝堂上公开说么,皇上这是摞话给咱们听呢,辅国公,扳不倒!”

群臣徐徐退出,朱高煦一派的官员走出去的时候,都黑着脸色。

还是那间光线昏暗的厅堂,坐在那儿的人微微佝偻着身子,咳得更厉害了,看样子,他是生了病,身子一直不大好。

“老爷,您的病……”

匆匆从外边走进来的人见他咳得厉害,不禁担忧地道。

那人摆了摆手,带着痰音喘了一阵,嘶哑着嗓子问道:“有什么消息?”

来人把今日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那人沉默片刻,低低地笑了起来:“这个杨旭,越来越难对付了。专务总督,事毕复名,他这军权早晚都要交的,如今借着剿倭未了,主动交出兵权,那这兵权交给谁,他的话,皇上就得听,再说,皇上正为他主动请辞而心生歉疚呢。”

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地道:“到了他今时今地这种地位,个人权位已升无可升,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自己攫取多少权力,自己能爬多高,而是他能拥有为他所用的人,随他的意志而动。丘福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成全了他呀。”

“老爷有些陷入魔障了,只知说人,不知说己,丘福如此,咱们……何尝不是如此?”

站在对面那人暗暗寻思着,忍不住说道:“老侯爷也知道这件事了,他……让我给老爷捎句话……”

“什么?”

第528章 周旋

谨身殿里,朱棣殷殷嘱咐道:“隋征高丽、元伐东瀛,都是铩羽而归,反因那弹丸之地,耗尽国力,埋下亡国之内。此去,虽是剿匪,且有日本官兵之助,终究是一桩险事,你要再三小心!”

夏浔道:“皇上放心,臣此去,必定谋而后动,事若不济,也要全身而返,永乐新朝甫立,宜当求稳,稳中求进,臣是不会让我大明陷身泥淖的。”

朱棣赞许地点了点头,夏浔又道:“有关中日贸易,才是维持两国长久发展、消灭倭寇根源的办法。一旦重开海市,我大明不是坐而受之,也当遣人持勘合与日贸易,臣以为,在一些物资上,可以放宽条件,只不过当然得要他们付出相应的代价才成。”

朱棣瞟了他一眼,问道:“你的意思是说?”

夏浔道:“比如说——铜钱,这是严禁出口的,而日本铸钱的本事差得很,所铸铜钱动辄损裂,所以全用我大明货币流通,如果禁止出口……”

朱棣立即摇头道:“文轩,这一点没得商量,钱是交易工具、养命之源,我大明自己尚且不敷支用,只得以钞代币,难道还要把铜钱惠之于人么?”

夏浔微笑道:“这就是了,交易者,互通有无。然而自己也嫌不足的东西,谁会拿去卖与外人呢?然则却有几点,皇上可曾想过么?”

“什么?”

“我大明的铜钱、金银都比较短缺,自己也是不敷使用的。而钞,是金银和铜钱的替代之物。可这钞发行无序,且无实际价值,一旦战乱动荡、天灾人祸,便迅速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原本家财万贯者,顷刻一无所有,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乱之源?

以钞代钱,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足够的金银和铜,朝廷就不会采用这个办法了。唐宋以来,常有为了铜钱,灭佛毁寺,取铜铸钱的,可是相对于偌大的天下,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据臣所知,日本多金银铜矿,他们需要铜钱,为什么不叫他们拿原矿或者冶炼出来的金属来换呢?

咱们取其矿石或银铜金属,用以铸造铜钱,这总要收取好处的吧?咱们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铜材的困窘了,而为他们铸造的铜钱返运日本,他们购买我大明货物还得流通回来。日本需要铜钱,就拿金银铜铁来换,这叫再加工,他们干挖矿、冶炼的粗活,咱们做些细致技巧的活儿,最后依旧是咱们受惠,何乐而不为呢?”

夏浔仔细想过纸币的优劣,在那个时代,发行纸币的弊端多于它的优点,而要改革它,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了,而且旷日持久,同时它的发行最终仍要取决于金银等贵金属的储量,想一口吃个胖子那就成了大跃进了,眼下这个阶段,是储积资本的阶段,当财富的储藏和工商业的发展达到相应的条件,自然会有种种变化。

夏浔可不想当王莽,干些太超前的事,何况他也没有王莽那么大的权力。明初的宝钞是以政权用法律为保障,强制推行的,后来崩溃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它在现阶段是不适合的产物,既然是因为金银和铜材太少,不得已而推行宝钞,夏浔想的就是扩大这些金属的来源。

其实大明也不是没有铜矿,不过现在勘测出来的矿山太少,夏浔可不懂勘测,再者能从外面运进来,自己的就让它在地下多埋一些年,留给子孙后代去使用岂不更好?

若换作以前的朱棣,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近来由于开海、禁海这方面的奏章太多,不可避免要谈到经济,而官员中却也不乏精通经济的有识之士,纷纷灌输之下,朱棣于经济一道也有一些见识了,听了夏浔的话不觉意动,他迟疑片刻道:“这样一来,好处尽为我大明所得,日本国王会答应么?”

夏浔笑道:“还是那句话:互通有无。若是他们自己能用之得法,也不会有求于我大明了,既然他们自己空守宝山却如废铁一堆,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现在可是他们有求于我们。再者,我们还可以用些手段,比如,特意制些铸模,专为他们铸造标有日本国王源道义一类名号的日本铜钱,皇上以为,源道义会不会欣然应允呢?”

朱棣点点头道:“好,就依你的去做。这些时日,围绕剿倭一事,沉渣泛起,百官奏疏,谈起许多事情,其中就有开海通商的谏议,你对此有何看法?”

夏浔自己并不主动提起,背后却费尽了力气,等的就是朱棣这句话,一听他问,却故意做出淡定模样,说道:“这些时日在沿海剿倭,对这些方面的事,臣也略知一二,臣觉得,如果开海,可以宣扬教化,扬我国威,同时南洋地广人少,因为四季如春,食物非常丰富,需要的时候,亦可我为中原之补充。”

夏浔谦逊地笑了笑,说道:“臣对这些所知有限,皇上面前不敢妄言,朝中尽多才学之士,皇上可以广开言路,兼收并蓄,再做圣裁!”

干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出错,夏浔可没忘记自己还有许多政敌;再者,在朱棣面前,也不能包揽一切,什么事儿都叫你干了,尽管他背后可以做许多事,却不可以当面做急先锋。反正这事儿,既然已经开了口子,必然会不断有人提起。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之所以为文官集团疯狂反扑,并不是开海市不好,也不是文官全都目光短浅,而是因为当时施行的是国家贸易,不是没钱赚,而是钱全让朝廷赚走了。有国家这个庞然大物出面,那些沿海的士族豪绅,无论是在货源、规模还是价格上,都完全没有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