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参加小玛丽·路易丝加冕仪式的5万多“市民”中,至少有4万人是乌弗拉尔用了一天2法郎的高价,从其他德意志邦国请来的“群演”;剩下的1万观众中,大半也是奥什第一军的法国士兵暗中假扮的;所以,真正参加欢庆女大公加冕仪式的布伦瑞克本地市民的总数量,估计还不足五千人。
依照安德鲁的安排,等到公国的全部权力移交之后,瑞典与萨克森公国的军队将陆续撤出布伦瑞克公国的领土,而奥什将军的第一军将奉命驻防布伦瑞克、吕讷堡与沃尔夫一带,守卫整个布伦瑞克公国的内外围安全。
由于玛丽·路易丝女大公仅3岁不到,等到其成年还有10多年,而安德鲁不可能始终待在布伦瑞克。于是,就需要一位不挂首相名号,却要行驶首相职责的主行政官。不久,这位北方独…裁者选择了45岁的巴泰勒米男爵担当国务大臣。之前他一直在丹麦和荷兰两地担当只效忠安德鲁的法国大使。
至于玛格丽特夫人的亲哥哥,人事与监察部的勒戈夫部长屡次拒绝了妹妹的盛情邀请,不愿意到一个小国出任警务大臣。等到安德鲁承诺会在一两年之后,以女大公名义册封勒戈夫一个伯爵头衔,后者才勉为其难来到布伦瑞克效力。
就在玛丽·路易丝女大公加冕仪式的过程中,蒙塞将军指挥的东方方面军12万大军,以及紧随其后的6万战略预备队,正向东普鲁士和柯尼斯堡方向,发动潮水般的猛烈进攻。
……
第343章 斯德哥尔摩风云(续5 进攻东普鲁士)
从1792年9月到1793年2月,安德鲁法国凭借两次法普战争,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摧垮了曾经欧洲的第一军事强国普鲁士。等到第二次法普战争结束时,很多人借用了《费加罗报》的夸张描述:“安德鲁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
不过,安德鲁在内部评述这两场法普战争的胜利时,他摆出一副高屋建瓴的神眷者姿态,宣称:“这不是一场简单意义上的王朝争霸战,而是代表新生进步力量与代表腐朽落后力量,两种不同政治势力和不同拥护群体之间的搏斗。”
就军事来说,双方在战争准备、战略决策、武器装备、通讯传递、士兵素质、作战指挥和战术原则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布吕歇尔将军在战后无不悲哀的叹息说:“我们与法国人在军事上的巨大差距,需要整整10年来弥补。”
数月前,普鲁士王国的众多精英,诸如施泰因男爵、哈登堡侯爵,以及一直想要致力于普鲁士军队改革的布吕歇尔和法约尔等人联合一起,集体上书给驻守柯尼斯堡的威廉三世。最终,在摄政王的支持下,这个普鲁士王国(仅有东普鲁士地区)决心进行一系列涉足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的重大改革。
就在施泰因男爵作为国家首相上任的第二天,他就亟不可待颁布命令,宣布将在三年后将全部废止普鲁士的农奴制度,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他之后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鼓励人民参与政治,实施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
然而,穿越者基于另一时空拿破仑一世养虎为患的深刻教训,绝不打算给予偏执狂的普鲁士人任何一个想要翻身的机会。即便是在两国停战期间,远在兰斯的安德鲁密切关注巴黎政局变化的同时,他也忘不了下达各种指令,从政治、经济与外交等各个层面无情打压东普鲁士的生存空间。
7月中旬,安德鲁法国直接宣布施泰因男爵、哈登堡侯爵,以及布吕歇尔将军正在策划反对兰斯的阴谋,要求柯尼斯堡方面向法国宪兵交出上述3人,并押解到兰斯受审。作为普鲁士摄政王的威廉三世不敢公然违抗安德鲁的命令,只能请求这些国家精英尽快再度逃亡国外,这一事件也导致改革计划中途夭折。
即便如此,安德鲁依然不满足,在顺利得到布伦瑞克公国的合法统治权之后,再度下令开启第三次法普战争,也被部分史学家称之为普鲁士王位争夺战。已经作古的腓特烈大帝一生经历了多次王位继承人战争,主要包括奥地利王位继承人战争、萨克森王位继承人战争与波兰王位继承人战争。等到他死后仅7年,就轮到自己妹妹的后代,一个有着霍亨索伦家族血统的法国佬赶来争夺普鲁士王位。
……
8月初,第三次法普战争正式打响,法军与萨克森军队迅速攻入柏林、波兹坦与勃兰登堡一带,重新恢复了在西普鲁士地区的统治。
两天之后,随着东方方面军司令官蒙塞的一声令下,以麦克唐纳的第二军和法属波军的第一军(柯斯丘什科)担当的左路军,以及勒费弗尔的第四军和法属波军第二军(东布罗夫斯基)的右路军,共计12万人,携带了2百多门火炮,兵分两路,朝着兵源缺乏,信心不足的东普鲁士军队猛扑过去。
在进攻方略上,左路军将沿着瑞属波美拉尼亚方向,首先攻击普军重点防守的戈茹夫,以及皮瓦、奇武胡夫等地,直至拿下维尔瓦斯河的入海口,但泽港(格但斯克);至于右路军,在掩护左路军侧翼的同时,并与波兰爱国者配合,一路攻占原大波兰地区的波兹南、比得哥什、托伦等地,最终拿下奥尔什丁要塞。
依照方面军的作战方案,等到但泽港与奥尔什丁两地顺利攻克,左路军与右路军将继续向东北,两路大军会师于普鲁士临时首都柯尼斯堡城下。
毫无疑问,东方方面军前期将要面对的对手,是普鲁士仓促中组建的10万军队。其中服役1年以上的老兵仅有1。5万左右;其他的都是通过不同途径骗到军营的新兵。别说实弹射击,半数以上的士兵等到临战前才摸到真正的实战枪械。
为了鼓舞士气,年轻的威廉三世决心亲自担任抗法普军的总司令,重新归国的布吕歇尔将军,老资历的法约尔将军,以及年轻的费迪南亲王分别担当三个普鲁士军团的指挥官。其中,法约尔军团的指挥部设在交通便利的比得哥什城,一个位于巴达河和维斯瓦河之上的城市;而费迪南亲王军团的驻地选择在距离法约尔军团80公里外,西北方向的皮瓦城。
上述两个军团分列整个普鲁士军队防御的左右两翼。至于人数最多,且战斗力最强的布吕歇尔军团,其主要职责是拱卫临时首都柯尼斯堡的安全,坚守但泽与奥尔什丁一线。作为柯尼斯堡的最后一道防线,布吕歇尔和他军团将尽可能的拖延法军的攻击步伐,等候圣彼得堡方面承诺的10万俄国援军及时赶到。
总体上,普鲁士军队的总兵力比起东方方面军要少2万,双方在官兵素质、军心士气、武器装备与粮秣补给方面更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普鲁士人没有任何战略预备队。此外,波兰人拒绝了交战双方的拉拢,继续保持可笑的中立。
对于法军远征军而言,大后方还有姗姗来迟的两个法国后备军,布律纳将军的第五军与马塞纳将军的第八军。他们被坐镇绿山城方面军大本营的蒙塞司令官,滞留于易北河与奥得河一带担当战略预备队,顺便看管普军战俘,监视占领区的市政官员与普通民众。等到萨克森的马格斯堡军团过来接手防务之后,蒙塞将亲自率领两个战略预备军开赴柯尼斯堡前线,并防范有可能来自波兰的危险。
坦率的说,法军参谋部有些高看那个以软弱无能而著称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和贵族议会军。一周前,华沙方面再度回绝了安德鲁的出兵结盟要求,也不承认法属波军的存在事实,但要波兰大贵族控制下的5万议会军从侧后翼攻击士气势汹汹且一路高歌猛进的法国…军队,哪怕借他们1百个胆量也不敢。
事实上,那些贵族议会军士兵与许多波兰民兵在得知法国…军队已经兵抵大波兰地区后,便在一些爱国仁人志士的号召下,纷纷脱离大贵族军体系,转而投奔法军序列。那是法军最高统帅安德鲁在战争爆发之后,适时打出了一个令大部分波兰爱国者振奋人心的口号:“帮助波兰王国恢复在1792年时的国境线”。
1772年8月,俄、普、奥三国在圣彼得堡签订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根据条约,俄罗斯占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以及部分拉脱维亚,面积9。2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普鲁士占领瓦尔米亚、除格但斯克市以外的波莫瑞省、除托伦市以外的海尔姆诺省、马尔博克省,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58万;奥地利占领克拉科夫省、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里西亚大部,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