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午10时,蒙塞下令全军弃守作为掩体的村落,继续北上。其间,侦查骑兵不断回传的报告显示,敌方骑兵部队消失的无影无踪,似乎退守国境线之外,坚守图尔奈城;或是转移到东面的蒙斯,与阿尔文齐将军的步兵师团汇合一处。
“你认为他们观察哨会在哪里?”指挥官忽然转头,对着作战参谋问了一句。
絮歇双眼凝视着前方,说道:“一定是在我们忽视的地方,静静的观察着我们。比如说,左前方2公里外,那座废弃已久的教堂钟楼顶。只需要在阳光充足状况下,利用一面能反光的镜子,并借助塔顶与地面那近20米的垂直高度,向8公里以内,隐藏某处的奥地利骑兵指明我军的确切方位。”
“很好!”蒙塞显得非常高兴,继而赞扬起面前的年轻少校。显然,絮歇待在贝尔蒂埃参谋长身边的学习期间里,成长很快,也收益良多。等到这次战斗结束之后,蒙斯想打个申请,希望将絮歇从军团参谋部调职到自己麾下,年轻军官的能力足以胜任一个营长,团长,或许更高的职务。
于是指挥官继续问道:“你说那位奥地利王子会将伏击圈设置在哪里?”
絮歇毫不迟疑的答道:“前方5到6公里外,我记得有公路两边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现在已是6月中旬,玉米杆的平均高度超过了2米,足以隐藏人与战马的行踪。”
出征之前,絮歇曾跟随一队骠骑兵越过边境线,两度实地勘测过行军途中的地势、地形、植被与建筑标志,各种情况早已了然于胸,无需翻出地图来查阅。
蒙塞再问:“我们需要在哪里组织防御?”
“距离玉米地1。5到2公里外,有一处很大的缓坡开阔地。嗯,具体面积,我无法做实地测量,估计有在巴库尔军营的足球场两个那么大,或许更大一些,长度与宽度适合步兵旅的组织防御作战。”絮歇接着解释说。
“我建议全旅以团为单位,组织起品字形的3个空心方阵。计算敌方骑兵从上马、出阵、慢跑、加速以及最后冲刺到我军所需的时间,骠骑兵一般需要6、7分钟,而重骑兵通常需要10到12分钟。而这这一时间内,足以让我军组织好防御队形,并赶在第一波进攻之前,架起12门火炮,以霰弹迎头痛击。”
“不!”指挥官摇了摇头。
“按照骑兵惯例,第一波攻击只是骠骑兵的试探,所以,火炮先不要暴露出来,除非是那位哈布斯堡王子派出他们的胸甲骑兵团。我曾听长官说过,奥地利禁卫骑兵的头盔都是银制的。哈哈,总算有件像样的战利品了……
少校,现在将我的命令传达给各团营的长官,让他们督促士兵检查武器装备与随身的弹药箱;并顺便告诉大家,临战前的休息已经结束,通知军乐队鼓舞所有人都大声唱起歌来,和我一起迈向胜利的战场……还有一点,在战斗开始之前,让骠骑兵先清除掉废弃教堂钟塔上的敌方探子。”
“将军,唱什么?”参谋官在调转马头前,又追问了一句。
“当然是我们北方军团的战歌,《出征曲》!”蒙塞微笑着说。
《出征曲》与两个月前于斯特拉斯堡诞生的《莱茵军团战歌》同为姊妹篇。总体来说,前者更适合出征在外,尤其是对外战争的法兰西军人。《出征曲》也是那位拿破仑皇帝的最爱,以至于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国歌。不过如今,安德鲁赋予了《出征曲》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北方军团战歌》;
而《莱茵军团战歌》从问世以来,一直就是外省长裤汉与地方志愿军的最爱,以至于这首进行曲在一个月后,被5百马赛义勇军第一次传到巴黎时,就莫名其妙就改变了歌名,并最终演变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国歌,《马赛曲》。
数分钟后,在欢快笛声与节奏鼓点的伴奏下,4千5百名法国…军人在奥属尼德兰的土地上唱起了那首雄壮激昂,鼓舞斗志的战斗曲,《出征曲》:
“唱着歌,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自由引导我们,勇往直前!
从北到南,军号嘹亮,
奏响《出征曲》,战争时刻已经到来。
颤抖吧,法国的敌人……”
官兵们很需要这团结一致的士气,每当唱到迭句时,喊声更为激昂:
“……法兰西祖国在鼓舞着我们,
我们能战胜或者能牺牲。
法国…军人必须为它的荣誉而活,
为了它,法国…军人必须要牺牲!”
……
在另一头,奥地利骑兵已困在闷热且潮湿的玉米地里,苦苦煎熬等待了近3个小时,直到法国佬那响彻云霄的歌唱传来。
“该死的法国佬,总算是来了!”卡尔将军愤愤的骂了一句,他的后背早已汗湿,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全身汇入军靴里,继而变成小水洼……而且所有的骑兵都是如此,无一例外。在开战之前,士兵们的第一件事不是翻身上马,抽出军刀,而是先倒空靴子里的臭水。
听到法国人的歌声,骠骑兵团的指挥官霍顿上校不由得皱起了眉头,20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其对于不寻常的事物有着本能的反应,他察觉到某个地方出了问题,感觉有些不对劲。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警惕之心数小时前就有了。
那是对面的这支法国步兵旅表现的太奇怪。之前在边境线上,遭遇到浓雾围困和己方骑兵袭扰时,法国人在部署防御时号令清晰,行动敏捷,简直无可挑剔;现在却是冒冒失失的迎上前,显然不符合之前的上佳表现,除非……
一想到这里,霍顿上校本能想去劝说卡尔将军放弃这次突袭行动,但没走两步,就放弃了。那是他忽然想起年轻的指挥官曾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再来反对进攻计划,否则,卡尔将军会解除他本人对骠骑兵团的指挥权。
……
第200章 步兵与骑兵的正面对抗(中)
在七年战争期间,欧洲陆军的步兵团为每分钟平均走72步,而腓特烈大帝为应付欧洲列强奥、法、俄、瑞等国的围攻,强行把普鲁士人的行军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钟95到100步。数十年后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皇帝继续增加到120步。这样,就使得师旅级的行军速度每小时5到5。5公里,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通常一天走到三十公里无压力;对于炮兵而言,当然会慢一点,每分钟大概走85米;但如果是骑炮兵的话,行军地处平原,且路况还行的话,时速在每小时5公里左右,大致也能跟得上步兵的速度。
至于骑兵,通常的极限速度是每小时20公里。正常的行军规定保持在10到12公里之间。骑兵作战时,常常依据常步、速步、跑步、快跑步和袭步的不同,速度分别是:一分钟100米、220米、320米、420米,而袭步的要求更快,以战马的全速来跑。袭步主要用于急行军和快速袭击。等遇到战斗紧急情况时,就需要严重透支骑兵与战马体力了。
……
等到卡尔大公再度举起单筒镜时,他已收到废弃钟楼不再发来情报的事实。毫无疑问,安插在那里的几个己方探子被法军的骠骑兵察觉,估计已是凶多吉少。不过,这也无关紧要了。此时在另一头,法国步兵的歌声越来越近,连他们的脚步声也已经清晰可闻了。计算着相距伏击圈不足半里格(约2公里),只要他们再走个几百上千步,就可以重演上一次图尔奈伏击战的辉煌胜利。
“该死的!就差这一点点距离了。”奥军指挥官气呼呼的收起单筒镜,那是他看到废弃教堂屋顶居然挂出了一连串彩旗,这显然不是奥地利军队专属的,而是法国人的侦查骑兵,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法国人发现了玉米地里的异常,继而向大路上的步兵旅挂出的战斗警报旗。
那边,得到警报的法国…军队随即停止前行。等到军号吹起时,数千名士兵正在各自军官的号令下,有条不紊的转换之前的行军纵队,准备就地组织防御战。
卡尔大公很是遗憾的猜想,倘若法国步兵再继续前行1千米,那就是骑兵攻击的最佳伏击距离了。不过,现在的冲刺距离稍稍远了一点而已,事实上倒也能接受,而且地势开阔,非常适合骑兵冲锋。唯一不太有利的,是冲击路线形成了小角度的缓坡,骑兵属于向上仰攻,马匹消耗气力会比较大,尤其是对重骑兵。
“去通知霍顿上校,让他的骠骑兵先行试探。”卡尔将军一边让传令官下达自己的作战指令,一边戴好头盔,骑上战马,领着身后的千余名禁卫骑兵鱼贯而出,离开了在此藏匿3个小时的玉米地。而在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