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高月)-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起来,百官也不见不到他。”

    “说得好!”旁边王世恽赞道。

    王世充眉头微微一皱,“那禅让时怎么办?需要他出面的。”

    云定兴微微笑了起来,“那更简单了,我们把禅让坛筑高一点,百官们站远一点,然后找一个面目和他依稀相仿的少年,穿上龙袍,再用罗盖遮一遮。。。。。。”

    不等云定兴说完,连王世充也赞了起来;“果然妙极!”

    云定兴工于奇巧之术,心思也极为慎密,他又道:“还有,殿下要做得像一点,要三次上表辞让,然后再矫诏敦促百官劝进,只要皇泰帝不露面,一切都要做得像真的一样。”

    王世充极为满意,他拍了拍云定兴的肩膀,“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做得好,我让你做百官之首,任尚书左仆射!”

    云定兴欢喜异常,连忙跪下道:“臣谢主隆恩!”

    王世充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得意。

    。。。。。。。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地表演后,‘皇泰帝’正式将天下禅让给了王世充,王世充用全套皇帝车驾进入宫城,即皇帝位,随即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明。

    而皇泰帝杨侗则在宫中出家为僧,法号悯然,数日后,王世充命人驾一叶小舟,将僧人悯然秘密送去了太原。

    。。。。。。。

    陈留县位于今天的开封以南,属于梁郡管辖,它紧靠通济渠,河网纵横,交通便利,隋王朝在这里修建了货运中转站,筑有上百座大仓库,不仅具有交通和物资储运上的便利,而且四周沃野千里,它所在的梁郡同时也是河南道十二郡中人口最为密集的一郡。

    正是这些种种优势,使得李密决定将新都城安置在陈留县。

    此时李密已经成功地去瓦岗化,随着他正式将国号改为魏,瓦岗军便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李密此时手中也不再有四十万雄兵的辉煌,他的兵力只有二十万,不过他俘获了宇文化及的近六万精兵,使他拥有一支人数达十二万的精锐之军。

    正是有这样一支精锐之军,所以李密并不是很惧怕隋军,也不畏惧唐军,他自诩为第三势力,足以和隋唐两军。

    晚上,魏王府外书房内,李密背着手站在一幅地图前,眯眼凝视着地图,而在他身后,内史令邴元真正在劝说他和唐军结盟。

    “王爷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隋朝杨元庆,而不是唐朝李渊,唐朝还可以往南方发展,灭掉萧铣和林士弘,再继续向南向东扩张,可以和我们和睦相处,但隋朝不一样,它只能向南,我们就是隋朝必然面对的敌人,联唐抗隋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邴元真这么卖力地劝说李密,是唐朝三千两黄金刺激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骨子里对杨元庆的惧怕。

    当年大海寺之战,便是他协助李密一手策划,导致张须陀自尽而亡,也使他和杨元庆之间结下了不解之仇。

    邴元真心里很明白,他又含蓄地提醒李密,“王爷应该还记得张须陀吧!秦琼、罗士信、牛进达和贾润甫这些张须陀的旧将都得到了重用,还有杨元庆是张须陀之徒,具说他们情同父子,王爷认为和杨元庆可有和解的可能?”

    。。。。。。。。。

    【双倍期间,月票极为重要,望大家看完书,投一张月票给老高,老高万分感激!】

    ……(未完待续)

第三章 唐魏结盟【求月票!!】

    唐朝的使者是黄门侍郎温大雅,他在抵达陈留县三天后才得到了李密的接见。

    陈留宫勤政阁,这是李密处理公务的官房,温大雅在几名侍卫的引领下,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李密官房的大门前。

    “启禀王爷,唐使带到!”

    “请他进来。”

    大门开了,温大雅安昂首走进了房间,房间内宽敞而明亮,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正中间坐着身着紫龙袍,头戴三梁冠的魏王李密,左右各坐了一名大臣,李密对面放着一张坐榻,显然是留给他的。

    此时温大雅却注意到,靠窗户摆放着一张宽两丈,长三丈的巨大沙盘,自从杨元庆率先使用沙盘后,其他各大势力都跟着效仿,李渊的御书房内也放着一张涵盖整个中原的巨大沙盘。

    温大雅收拢心神,快步上前向李密行一礼,“大唐皇帝陛下特使温大雅参见魏王!”

    “原来是温侍郎,请免礼!”

    李密的文学修养极好,本人又是出身关陇贵族,这便使他的排场和礼仪都还像模像样,颇有一点正式王朝的气势,李密自我感觉也良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座像样的都城,像太原或者长安那样的大都城替他撑起门面。

    李密又微微一笑,摆手道:“温侍郎请坐。”

    “多谢殿下!”

    温大雅坐了下来,李密又笑着给他介绍旁边两名高官,“这两位是尚书右仆射房玄藻和内史令邴元真,都是大魏王朝的重臣,温侍郎想必也听说过。”

    温大雅当然知道,李密虽然从宇文化及手中接纳了一帮隋臣,像裴蕴、虞世卿等人。不过是充充门面。而大权实际上还掌握在他从前的心腹幕僚手中,就像眼前这两位,这也是封德彝从李密处逃回来的主要原因。

    “原来是两位重臣。大雅久仰了。”

    三人各自见礼,当温大雅和邴元真行礼时,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有一些事情彼此都已心知肚明。

    房玄藻却像老僧坐定一样,眼睛半闭,仿佛什么都和他和他无关,温大雅的见礼他也爱理不理,显得十分傲慢。

    这倒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房玄藻反对和唐朝结盟,他不希望李密卷进隋唐相争中去,他看得很透,唐朝明显就是在利用魏朝。房玄藻坚决反对,但李密却很热衷,令他无可奈何。

    温大雅在房玄藻处碰了个冷脸。有些尴尬。只得笑了笑,对李密道:“鄙人前天已上呈了我朝陛下写给殿下的亲笔信。想必殿下应该已经看过,不知殿下是否愿意接受我朝陛下的建议。”

    李密淡淡一笑,“我确实已经看过唐朝皇帝的亲笔信,也充分考虑了他的建议,从原则上,我可以接受他的方案,只是一些细节上需要再商讨一下,不知温侍郎能否能做主?”

    温大雅略略一怔,连忙欠身道:“如果改变不大,我可以做主!”

    “改变倒是不大,不过我想追加一些小条件。”

    温大雅听说李密想追加条件,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尽管他临行前唐廷已经考虑到李密可能会提出条件,但朝廷准备让步的地方并不大,其中圣上明确表示,土地和人口坚决不让步。

    温大雅实际上可以做主的余地并不大,但他沉住气道:“不知殿下想要什么条件?”

    “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需要唐朝提供给我三十万石粮食,以作为军需之用。”

    听到对方要三十万石粮食,温大雅一颗心略略放下,荆襄那边粮草充足,三十万石粮食拿得出,这个条件他可以答应。

    不过他不能一口答应,让李密觉得太容易了,温大雅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沉吟一下又问:“不知魏王殿下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至于第二个条件嘛!”

    李密拖长了音调,语气变得冰冷起来,“我要一个人头,封德彝的人头,作为结盟条件。”

    温大雅吓了一跳,第一个条件还是他装模作样,但第二个条件他就真的不能接受了,怎么可能!封德彝现已是唐朝的内史侍郎,已是显耀高官,唐朝怎么可能再把他的人头交给李密,否则,以后谁还敢投靠唐朝。

    “第二个条件有点强人所难,请魏王三思。”温大雅委婉地拒绝了李密的第二个条件。

    “这样我就很遗憾了,我本想和唐朝结盟,可惜啊!”李密摇了摇头,言语中充满了遗憾之情。

    “殿下,可否换一个条件,将心比心,如果唐朝提这样的条件,殿下能接受吗?”

    李密仰头想了片刻,眼中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既然是强人所难,那我只好换一个条件了,好吧!我不勉强唐朝,我就换一个条件,我要十万匹绢布。”

    这才是李密的真正条件,封德彝的背叛虽然令他恼火,但那只是面子上的损失,现在李密更看重的是实际利益,粮食、布匹这种最现实的财物,用一个封德彝人头换取十万匹绢布,这可是大买卖。

    温大雅一下子明白了李密的意图,他心中暗骂一声无耻,好在这个两个条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