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高月)-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学占地数百亩,学堂、学舍、藏书楼、观天台、习武馆、骑射场等等,各种房舍上千间,分为青梅院、白荷馆和秋菊堂三个部分,实际上就是按年纪划分。

    杨元庆带着杨侑和数十名侍卫来到了青梅院,这里面都是十三岁以下的少年,走到一间学堂前,只听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

    从窗外望去,学堂宽敞明亮,一百余名少年席地而坐,年轻都和杨侑相仿,杨侑咬了咬嘴唇,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他眼睛闪烁着亮色,他是多么渴望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读书。

    而前面的先生席上,只见李纲盘腿而坐,脸色严肃,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书,旁边摆放着一根竹鞭。

    他被杨元庆骗到丰州,心中极为不满,无论郡衙或者总管府授予他任何官职,他都一概不接受,最后勉强接受了来郡学教书育人,成为郡学内资历最老,也是年纪最大的先生。

    这时,学监进去给李纲说了几句,李纲眼中有些惊讶,起身快步出来,他瞪了杨元庆一眼,却不理会,向杨侑施一礼,“殿下怎么来了?”

    杨侑看了杨元庆一眼,有些胆怯道:“二叔准我来这里读书。”

    杨侑叫杨元庆‘二叔’,使李纲心中有些不舒服,不过杨元庆竟然准杨侑来郡学读书,这却是李纲怎么想不到,看来这个杨元庆还多少有点心胸,他还是没有理会杨元庆,对杨侑点了点头,“那好吧!你就在这里读书,与平常生徒无异。”

    杨侑心花怒放,跪下来,向李纲恭恭敬敬磕了个头,行一个拜师礼,杨元庆笑道:“一切就拜托先生了。”

    李纲冷哼一声,不理睬他,牵着杨侑的手径直进去了。

    杨元庆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李纲脾气又硬又臭,想让他效忠自己,估计很难,不过他能给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倒也是不错。

    杨元庆又想到苏威,据说此公一来便提出要做总管府长史,或者做五原郡太守,总之他不甘为人之下,杨元庆只好封他为代王傅、关北六郡巡察大使,尊他为阁老,相比之下,李纲要比他有骨气得多。

    不过杨元庆需要苏威的声望,人品暂时不重要,而且苏威也确实很有才能,他将来能替自己迅速建立起一种制度。

    杨元庆又从窗户望去,只见李纲将杨侑领到一张桌前,让他坐下,又给了他一本书和笔墨纸砚,杨侑也和其他少年一样,专心致志地跟着读了起来。

    杨元庆看见了这一切,他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虽然贵为皇孙,但他骨子里却一个渴望自由、渴望同伴的孩子,只可惜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他也享受不了多久了。

    杨元庆回头对学监和负责杨侑安全的侍卫长道:“不准任何人透露他的身份,另外,要派两个武艺最高强之人紧随他左右,除了在学堂内读书之外,其他郡学的任何地方都必须寸步不离,晚上不在这里住宿,每天一早过来,安全上不得有半点大意。”

    “卑职明白!”

    ……。

    九原县的居民正在陆陆续续返回,这一次不像逃亡时那样仓促狼狈,大家都很从容,把一切收拾妥当后才起身,妇孺老人都是乘船回来,省去了旅途的劳乏。

    县城大街上人来人往,各家店铺也开了一半,酒肆里也有了生意,一队牵着骆驼的粟特商人出现在大街上,九原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着从前的繁华。

    杨元庆一行人来到总管府前,翻身下马,杜如晦已闻讯迎了出来,“我们都猜想总管一定会先回来一趟。”

    “为何?”杨元庆走上台阶笑问道。

    “你若不把丰州的事情安排好,怎能一走了之?想当甩手掌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也没想过当甩手掌柜,这不回来了吗?”

    房间里,两人坐了下来,杜如晦关切问道:“总管只带三万人东征,够吗?”

    “只要保证粮食,三万人是足够了,我先打刘武周,这样肯定会有兵源补充,等打完刘武周,手中估计就有十万军队了,然后便可以全力进攻太原,就不知薛举能不能替我支撑三个月。”

    李渊在太原留有五万军队,由李元吉统帅,另外在河东各郡还有部署有三万军队,再加上太原城墙高大坚固,想打下来并不容易,这些杨元庆心里都有数,但不能因为难打他就退却,如果能拿下太原,就将成为他攻打河北最有利的大本营。

    “可我听说刘武周也曾攻打太原,和李元吉军队打了三仗,两胜一败,把李元吉压制在太原城内,可见刘武周的战斗力也不弱,总管切不可轻敌。”

    “这个我明白。”

    杨元庆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问:“刘文静如何了?”

    杜如晦苦笑一声,“他已经绝食两天了,他说要么放他回去,要么就饿死,绝不投降,此人比李纲还要硬。”

    杨元庆沉思片刻问道:“他可给李渊写过信吗?”

    “没有,只是刚来时,他给家人写过一封信,信还在我这里,没有给他送出去。”

    “拿给我看看。”

    杜如晦片刻取来一封信,是刘文静写给他妻子的平安家信,内容很简单,就是他已身在丰州,一切都好,让妻子和家人不要害怕。

    杨元庆看完信,他沉吟了一下,便吩咐一声旁边亲兵,“去把贾正意找来。”

    很快,文书郎贾正意走了进来,他上前躬身施礼,“卑职参见总管!”

    杨元庆把信递给他笑道:“在后面再加上一行字,丰州富饶,人民安定,吏治清廉,令天下士人向往之,乃乱世中一块净土也!”

    贾正意堪称天下第一仿冒高手,当年在江都,他仿冒张谨的笔迹,送了张氏家族之命,贾正意揣摩片刻,便提笔一挥而就。

    “总管,好了!”他将信递给了杨元庆。

    杨元庆结过信,看了一遍,简直是天衣无缝,贾正意已经到了从笔意来仿冒的程度。

    杨元庆心中暗赞,把信交给杜如晦道:“派人把这封信给刘文静家人送去,再告诉刘文静,既然他不肯为我效力,我也不勉强,让他不用绝食,一个月后,我自然送他回去,绝不食言。”

    杜如晦接过信,一竖大拇指赞道:“总管果然高明之极!”

    杨元庆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很期待李渊看到这封信时的表情。

    ……

    两天后,杨元庆率领五千骑兵向榆林县而去,开始了他的东征之行。

    ……

第十章 矛盾激化

    自从大海寺之战击败张须陀后,瓦岗军的势力急速扩张,占领了河南十三郡,兵力已达六十万,声势浩大,成为第一大造反势力,而这时,瓦岗军内部的危机也在日益加深。

    李密在击败张须陀后,打出魏国公旗帜,一路东进,河南各郡县官员纷纷投降李密,李密好言安抚,命他们各任其职,他严肃军纪,奸淫杀人者斩,使威望日益上涨,一路之上,投降他的各路反王不计其数,李密走到齐郡时,他的军队已达四十万之众,远远超过翟让的二十万人。

    为了攻打洛阳并控制粮食,李密将洛口仓加大数倍,兴建了洛口城,这里便成了瓦岗军的都城,李密和翟让的核心军队都驻防在洛口城内,两人各占半城,洛口仓的粮食也各占一半。

    表面上两人依然亲如兄弟,但背后两人却在暗中较力,争夺粮食和军资。

    这时,李密在军事上已成为瓦岗军首领,而翟让只是副将,但在人事内政上,翟让却掌握着大权,就像程咬金说的笑话,两兄弟虽然分了家,却依然住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绊绊之事,但他们两人并不是兄弟分家这么简单,随着事业逐渐做大,两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不同,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翟让之兄翟弘是一个极为贪婪好色之人,他被翟让封为柱国、荥阳郡公,率五万军驻守荥阳郡,翟弘也没有什么本事,依仗他是起兵元老以及主帅之兄,成为翟让手下的第二号人物,在荥阳郡抢夺民女,搜刮钱财,霸占良田,无恶不作。

    这天晚上,翟弘在自己府邸里请几名手下大将喝酒,又唤出几个侍妾相陪,众人怀中搂美,喝酒划拳,喧哗热闹,一直喝到一更时分,翟弘已经有了七分酒意。

    这个几个手下中,有一名大将叫王宝全,他找翟弘是有事相求,他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对翟弘陪笑道:“二当家,兄弟有一事相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