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场北面,大海寺旁的一片森林里,李密率领五千骑兵埋伏在这里,等待着张须陀一个足以致命的习惯出现。
李密冷冷地注视着战场的变化,他已经看出翟让不行了,开战还不到两个时辰,翟让的大军便渐渐支持不住,没有章法和阵法的作战,永远是乌合之众,瓦岗军的混乱使李密做出了这个判断。
这时李密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各路乱匪之所以屡屡被隋军击败,就在于没有建立起隋朝那样的官阶等级制度,各自为阵,权力没有集中,翟让也是如此,他太纵容手下,使他今天在大战时约束不了众人,没有人听他的指挥,他李密绝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瓦岗军必须属于他李密一人。
“魏公,瓦岗军败了!”有亲兵低声惊呼道。
李密也看见了,瓦岗军帅旗已倒,开始大规模溃败,李密回头低声令道:“等待我的命令出击!”
。。。。。。。。
战场上,翟让中军崩溃,大军一败涂地,张须陀挥刀大喊:“一路追杀,斩首翟让者,赏银五千两,官升三级!”
隋军一路追杀十余里,杀得瓦岗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就在这时,李密所发现的,张须陀的一个习惯性漏洞出现了,张须陀的指挥中枢五百余人,并没有随军追杀,而在原地围着指挥塔等待大军的战报,张须陀就在队伍中,四周只有他的五百亲兵,而三万大军已经追杀出十余里。
李密见时机来临,一声厉喝:“杀!”
五千瓦岗精锐在李密的率领下从树林内杀出,张须陀一眼看见了突然杀出的伏兵,他大吃一惊,立刻喝道:“三军集结!”
五百亲兵立刻集结成一个方阵,但瓦岗军的五千骑兵迅猛异常,从两边飞驰而出,截断了张须陀的前后退路,队伍合拢,将张须陀包围。
张须陀大吼一声,率军突围,他挥刀劈砍,一名瓦岗大将人头被劈飞,回身又是一刀,将两名骑兵拦腰斩断,张须陀勇猛异常,左右劈砍,只杀得人头滚滚,血肉横飞,竟被他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但一回头,他五百亲兵和大将贾务本都没有能冲来。
这五百亲兵跟随他多年,都视他为父,他只听见亲兵惨叫声不断传来,他狂吼一声,“给我闪开!”
他连劈数十人,再次杀进重围,他的五百亲兵已经被瓦岗军隔成数堆,张须陀杀入重围,找到百余人,从另一边杀出来,将百人救出,这时,他看见贾务本带领数十人被千余骑兵包围,看眼一个个被杀死。
张须陀眼睛都红了,他喝声如雷,第二次杀进敌军大阵,将贾务本和剩下的十几名亲兵救了出来。
李密见张须陀神勇无比,不由大怒,对王伯当使个眼色,王伯当张弓搭箭,瞄准了张须陀的战马,弓弦一松,一支狼牙箭闪电般射出,一箭射进了张须陀战马的眼中。
战马一声惨嘶,前蹄高高扬起,将张须陀掀翻在地,李密大喜,立刻下令,“不许杀,围住他!”
数千战马迅速奔跑,片刻之间,张须陀团团围在中间,数千把兵器指着他,张须陀拔出他的冷月宝刀,挺身而立,浑身浴血,冷冷地注视着包围他的数千骑兵。
李密战剑一指张须陀,得意地笑道:“张须陀,事到如今,你还不投降吗?”
张须陀仰头大笑,“为将者能战死沙场,何其快哉!”
他‘扑通!’向南方跪下,磕了三个头,悲声大喊:“陛下,臣张须陀不能陛下效命了,愿来世再为隋臣,捍卫大隋江山!”
张须陀反手猛地一刀向自己心脏戳去。。。。。。
数千瓦岗骑兵默默地望着张须陀的尸体,一阵风吹起,将一面大隋残破的赤旗吹来,覆盖在张须陀的身上。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野心泄露
张须陀战死,他的部众被迫南撤谯郡,将士一路号哭,河南郡十二道为之黯淡,瓦岗军则士气大振,一路反扑,不仅占领荥阳全境,许昌郡、梁郡、东郡、济阴郡、济北郡、淮阳郡、东平郡也全部被其占领,郡县官员望风而降,整个中原腹地都成为瓦岗军的疆域。
瓦岗军的兵力再次恢复到四十万,但兵力结构发生了倾斜,李密的兵力增加到二十五万,而翟让的兵力因大海寺惨败而减少到十五万,同时,李密因攻占洛口仓和杀死张须陀而声望大增,隐隐已成为中原领袖,翟让则因大海寺之败而对李密生怨,两人的矛盾最终因领导权的更替而开始激化。
江都的天空因张须陀的战死和瓦岗军的迅速扩张而变得愁云惨淡,三军更是士气低迷,皇宫内,杨广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尽管他追封张须陀为荥国公,谥号‘忠’,但这依然不能振奋士气,取代瓦岗军攻掠中原所带来的冲击。
御书房内,杨广默默地听着裴蕴的汇报。
“李密自立为魏公,以行军元帅府瓦岗军衙,设三司、六卫,元帅府内设长史、司马及各曹参军,约束军纪,削减税赋,郡县官员皆任原职。。。。。”
这一次杨广出乎意料地没有发怒,他低低叹了口气,“草莽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贵族造反,他们懂得建立政权,治理天下,没有李密,瓦岗不过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天下大乱,朕当如何是好?”
杨广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眼睛充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伤感,这时,虞世基躬身道:“张须陀虽亡,但天下能带兵者并非张须陀一人。臣可以推荐几名大将,供陛下甄选。”
“你说吧!朕听着。”
“陛下,臣首先推荐江都通守王世充,此人镇压江南造反,屡立奇功,而且手段极狠,横扫江淮,同样百战百胜。他堪称张须陀第二。可由他去率领张须陀余部,镇压瓦岗之乱。”
杨广点点头,王世充虽善于带兵打仗。但此人善于迎奉,为官八面玲珑,和张须陀的耿直忠诚不能相比。不过王世充确实是替代张须陀的最好人选,此时是急用人之际,杨广也顾不了太多。
“朕准了,传朕旨意,加封王世充为左屯卫将军、左光禄大夫、河南道讨捕大使,受越王节制,即刻赴中原剿匪。”
杨广下达了旨意,又问道:“还有谁可推荐?”
“臣再推荐马邑郡太守王仁恭,此人纵横沙场数十年。能征善战,不亚于杨义臣,陛下若能用之,可平河北之匪。”
“可朕听说他整日沉溺杯中之物,不理政事,此人可用吗?”杨广疑惑问道。
“陛下,凡大才能者失意。大多沉溺于杯酒,或寄情于山水,王仁恭若能启用,他必将奋发以报君。”
杨广沉思片刻,终于点点头。“朕可先任命他为邺郡通守,若剿匪有起色。朕再任命他河北道剿匪大使。”
“陛下圣明!”
‘圣明?’
杨广脸上露出苦笑之意,他微微叹息道:“北方乱势已成,朕已无奈,现在南方林士弘造反,才是朕心腹之患。”
他回头问裴蕴和虞世基,“你们二人都是南朝之臣,对南朝熟悉,能否推荐一人,去平剿林士弘之乱?”
裴蕴上前躬身道:“陛下,臣推荐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他善于水战,而且忠心报国,此时他就在江都,可命他去丹阳造船,平叛林士弘之乱。”
虞世基也道:“陛下,臣想推荐的第三人正是来护儿,他平鄱阳湖之贼最为合适。”
“正是朕意,准!”
难得杨广今天连听劝谏,他的沮丧心情也渐渐恢复,他给虞世基使了个眼色,命他先退下,这时,御书房内只剩下他和裴蕴两人。
杨广看了一眼裴蕴,问道:“朕刚才见爱卿欲言又止,爱卿想说什么?”
裴蕴躬身道:“臣是想说李渊。”
杨广一怔,“李渊怎么了?”
“臣刚刚接到河东道监察御史的弹劾,李渊在剿灭贼帅毋端儿时,得到六万降卒,他将这六万降卒整顿为军,以为私用,此事并没有向朝廷禀报。”
杨广愣住了,这时,他猛地想起一事,上午他接到高君雅的密报,还没有来得及看。
杨广立刻从桌上找到密信,撕开信皮看了一遍,他顿时大吃一惊,和裴蕴说的完全一致,而且李渊超编招募军队达两万余人,这样的话,他手中实际上已有十万军队。
杨广忽然想起了那句谶语,他到吸一口冷气,莫非谶语指的其实是李渊,而并非李浑和李敏,他恨得咬牙道:“朕被他忠厚之相欺骗了!”
杨广刚要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