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高月)-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好一个可评上上。”

    虞世基将齐郡审查奏折递给封德彝,“这本奏折由你来批,写上你的疑问,‘官若清廉爱民,乱贼何如之多?’然后作为重要奏折,单独递给圣上,注意时机,必须在我在场时上交。圣堂最新章节。”

    “卑职明白了!”

    封德彝接过奏折退了下去,虞世基冷冷一笑,‘杨元庆,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哭到最后?’

    .........

    御书房内,新任兵部尚书樊子盖正在向杨广汇报最后的备战情况,“陛下,从天下各地兵府已调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其中调至涿郡一百万二千人,直接赴辽东十三万人,截止前天为止,天下之兵已有七成抵达,还有三成在路上,最迟十月中旬可全部抵达。”

    “十月中旬才能全部抵达,然后到达辽东,岂不是冬天了?”

    杨广极为不满道:“难道还要朕拖到明年春天才能开战吗?”

    樊子盖小心翼翼道:“陛下,不仅军队没有到齐,运送物资的民夫也差得远,现在才到百万,还有两百万未到,粮食送不上去,就算军队到齐也没有用?”

    杨广怒火上冲,一拍桌子道:“这些地方官都是吃白饭的吗?朕三个月前就下旨了,到现在才来三成,虞爱卿何在?”

    “微臣在!”连忙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听旨。

    “立刻传朕的旨意,十一月十五日为最后期限,传旨河北、河南、山东各郡,若还有民夫未到者,太守、郡丞皆斩!”

    “微臣遵旨。”

    虞世基退下去了,杨广又对樊子盖道:“兵部传牒给各兵府,也同样以十一月十五日为最后期限,凡还没有赶到的兵府,鹰扬郎将斩!”

    樊子盖心中惶惶然,这一个月要发牒全国,怎么可能来得及?他不敢多言,慌忙答应一声,退下去了。

    这时虞世基领着一名内史进来,将刚才要下的旨意递给杨广,“陛下,这样拟旨可好?”

    杨广读了一遍,随手在旨意上画了一个‘敕’,表示认可,虞世基把旨意递给内史,吩咐他,“立刻去拟旨。(《》。)”

    他又取出一份奏折笑道:“陛下,这是上党郡邱太守的奏疏,上面说,有民间义勇之女孙九郎、赵八娘等二十八人上书官府,请愿赴辽东作战,这是民间忠烈之女,邱太守请求给予嘉奖。”

    这样的消息令杨广心情略略好转,他点点头笑道:“看来并不是天下之民都畏惧高丽之战,还是有愿为国效命者,传令丘和嘉奖这二十八名贞烈之女,至于上战场就免了。”

    这时一名宦官走入御书房,将一本奏折放在御案上,虞世基迅速瞥了一眼,正是齐郡的审查报告,他眉头一皱,故作惊讶问道:“这是谁送来的奏折?”

    “回禀虞侍郎,这是封内史,说比较紧急。”

    杨广也注意到了,他拾起奏折问道:“虞爱卿,有什么不妥吗?”

    “回禀陛下,这份奏折臣还没有审阅。”

    杨广翻开内容看了看,便笑道:“不妨事,这是御史台的奏疏,可以直接给朕。”

    “是!微臣告退。”

    虞世基转身要走,杨广却叫住了他,“虞爱卿,把封内史叫来。”

    杨广也发现了疑点,两个月前的奏折怎么现在才送来?片刻,封德彝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封德彝是老内史了,杨广也对他颇为信任,杨广拿起审查报告问道:“怎么两个月前的审查报告现在才送来?”

    “微臣也不知,御史台今天一共送来七本,这是审好的第一本,其他六本微臣正在审阅。”

    “把七本全部拿来!”

    封德彝跑回内史省朝房,很快,他便把其他六本一起抱来,杨广翻了翻,时间都不一样,有早有晚,而且每一本都有裴蕴签过字,杨广便吩咐宦官道:“去把裴御史找来!”

    宦官飞奔而去,杨广简单看了一遍齐郡的报告,又取下夹在中间的内史意见条,问封德彝道:“封爱卿,这里面的意见是你所写吗?”

    “回禀陛下,是臣所写!”

    “嗯!‘官若清廉爱民,乱贼何如之多’,你这是何意?”

    “陛下,这是臣的一点疑惑,臣见杨御史给郡丞张须陀的评价是上上,而且清正廉明,爱民若子,微臣就不明,齐郡是造反最严重的郡县,如果官恤民,民为何要反?”

    杨广又看了看张须陀的评语,忽然问道:“封爱卿,你的意思是说,杨元庆有包庇张须陀的嫌疑,是这样吗?”

    封德彝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因为微臣很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哦?”杨广好奇地问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陛下,张须陀实际上是杨元庆的授业之师。”

    “他的师傅不是鱼俱罗吗?”

    封德彝摇了摇头,“陛下,鱼俱罗只能算杨元庆的半个师傅,杨元庆真正的师父是张须陀,杨元庆五岁时,还是微臣给他介绍,他们名为师徒,实际情同父子,所以臣认为,杨元庆给张须陀高评,有包庇嫌疑。”

    杨广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不过他也知道一点,张须陀爱民,并没有说错,去年齐鲁各郡大旱,饥民沸腾,张须陀率先放粮赈民,这正是他爱民的表现,难道他真一点粮食都没有贪吗?杨广也有一点怀疑。

    这时,裴蕴匆匆走进了御书房,躬身施礼道:“臣裴蕴参见陛下!”

    “裴爱卿,这本奏折怎么被御史台卡了两个月?”

    裴蕴得了杨元庆的密信,他知道虞世基要利用齐郡报告向杨元庆发难,他便替杨元庆拖了两个月。

    裴蕴笑了笑,从容道:“按照御史台的规矩,外查报告,需要进行内审,勘核无误方能上报,其实杨元庆已经送来二十二本巡查报告,我们今天审完第一批七本,报到内史省。”

    “朕能理解御史台有规矩,朕明白了。”

    杨广又看了看封德彝的疑问,沉思了片刻道:“御史就是朕的耳目,是朕了解吏治的桥梁,如果御史本身不能公正,那么他写的报告朕也无法相信,这次杨元庆奉旨巡查山东、河北各地,他究竟有没有严格巡查,不徇私情,朕认为有必有做一个抽核,既然张须陀是杨元庆师父,那么就从张须陀入手,如果杨元庆对张须陀能公正评价,那么朕就相信他所有的报告,也就不用再复核,朕直接采纳。”

    虞世基大喜,他太了解杨广,看似宽容,实则疑心极重,自己只要勾起他的疑心,那么他肯定会派人去复查,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裴蕴心中暗叹,果然被杨元庆猜对了,虞世基利用张须陀来造事端了,名义是封德彝上奏,可封德彝不就是虞世基的心腹吗?

    裴蕴上前又道:“既然如此,臣推荐侍御史陈静去查此案,此人光明正大,不徇私情......”

    旁边虞世基急给封德彝使个眼色,封德彝会意,上前笑道:“哪有御史查御史的道理,臣倒可以推荐一人。”

    杨广点点问:“封爱卿推荐何人?”

    “臣推荐千牛左右卫宇文皛去查此案。”

    封德彝最大的本事就是八面玲珑,对朝中各个大臣的人脉了解极透,他知道推荐什么人,杨广会欣然答应。

    宇文皛也是名门之后,从小在宫中长大,杨广极为喜欢他,命他为心腹侍卫,对他信任异常,虽然宇文皛和御史监察无关,但查杨元庆也正需要这样的人。

    杨广欣然答应,“封爱卿推荐不错,朕准了!”

    ..........

    【向大家再求月票,月底了,大家支持老高啊!】

    ……

第三十四章 两面三刀

    众人退了下去,封德彝和虞世基回到内史省,见左右无人,虞世基便埋怨他道:“那个宇文皛是何许人?我和他不熟,怎么才能让他为我所用?”

    封德彝眯着眼笑道:“使君和他不熟没有关系,宇文皛和宇文述之子宇文智及是八拜之交,使君去找宇文述,事情不就解决了。”

    虞世基恍然大悟,还是封德彝高明,他派了派他的肩膀,赞许道:“很不错!”

    ……。

    裴蕴从宫里匆匆出来,向自己的住处走去,杨广对杨元庆还是有了疑心,名义上是查张须陀,实际上是查杨元庆,他必须要告诉杨元庆,早作准备。

    裴蕴和所有的大臣一样,住在临沁池的大船上,船队和临朔宫相距只有十里,他们早上骑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