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秦末中原大乱,实力不俗的南方军团被赵佗一煽动,直接断了与母邦的联系,拒不返回,恐怕就是出于对政府的失望。
  而眼下,为朝廷食言坏律买单的,就是前线的将军们了。
  赵佗那边还算处置得当,军中没怎么闹事,但贾和没意识到这点,秦军士卒,因久不得归愤懑不已,这份怨恨,聚集到贾和身上,说白了,他的死,不过是在为朝廷失信顶缸。
  陆贾道:“今君侯虽杀贾和泄三军之怨,但若不加更易,过不了太久,都等不到明年瓜熟蒂落时,那位新上任的辛将军,甚至是昌南侯你,也会遭到士卒怨恨所指啊!到那时,下吏唯恐,军中会有连称、管至父之事!”
  “大胆!谁敢如此?”利仓动怒,欲拔剑。
  黑夫止住了他,看向陆贾:
  “你是来替你的乡党、同袍们说情?想让我放他们回家?”
  陆贾下拜:“下吏也是在为君侯考虑,昔日,子贡向孔子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又问:若必不得已而去,要去掉一项呢?”
  “孔子曰:去兵。”
  “子贡又问:若必不得已,要去掉两样呢?”
  “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然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不立,军无信,能立焉?能战焉?还望君侯三思!”
  引经据典,层层递进,不愧是历史上的名嘴。
  黑夫负手称赞:“好口才,不过,士卒归与不归,此乃朝廷之令,我纵然是大将军,也无从更易。”
  秦始皇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平百越,三军将士均不得返国。当然,黑夫猜测,就算平了百越,这数十万人,很大可能也永远回不了故乡了,他们多是秦始皇想要消灭的楚籍兵民,是这个国家的“毒”,自然要输送到外面,祸害越人去了……
  朝廷、兵民,各有各的理由,夹在中间难做人的,就是将军了。
  黑夫低头看看案几上剩下的瓜皮,笑道:
  “这瓜,真不好吃啊。”
  ……
  “陆生回来了!”
  “怎么样?昌南侯怎么说?”
  半个时辰后,陆贾回到了营中,占军中人数最多的淮南兵便都围了过来,询问纷纷。
  他们都知道,是陆贾拜见大将军,言贾和苛待楚籍士卒,隐瞒战损的事,才促成那场痛快的斩首。
  眼下,陆贾俨然成了楚籍兵民的代表,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替他们向黑夫请愿,诉说士卒思乡之情。
  陆贾被围在其中,只能请利仓和同来的官吏约束秩序,向他们宣布大将军的话。
  “昌南侯说,他知士卒思乡之苦,他也想家,但为将者,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
  “如今百越未平,兵戎未休,故将军不能将汝等直接放归。”
  此言刚末,士卒们顿时鼓噪起来:
  “说白了还是不肯放吾等!”
  “他与那贾和并无两样啊!”
  抱怨声不绝于耳,陆贾只好让他们肃静,才提高了音量。
  “不得胡言!昌南侯爱兵如子,因朝廷严令,不能纵士卒归乡。但他说了,不会让士卒再越过三关,与越人交战。入冬后,便有新卒来轮换汝等,让服役满两年的人,离开此地,先去衡山、南郡的营地休整、屯田,一旦南方征平,汝等便可就近回家!”
  “有人来轮换?”
  “我家就在衡山郡边上!”
  “总算能离这鬼地方了!”
  这是意外之喜,先前的失望化作喜悦,士卒之怨,思乡是根源,但南方暑热辛苦,也是他们恨不得立刻离开的原因。
  眼下虽不得归乡,但最起码,得到了将军承诺,或去南郡,或去衡山,离家乡近了一步,且气候舒适,比在这饱受病痛折磨,深入险阻与越人死斗强多了。
  士卒们惊喜不已,欢呼阵阵,终于,在一次次瓜熟失期后,盼来了一丝曙光。
  昌南侯,一下子又成了万众敬仰的好将军,他风评在无限制地拔高,军营中已容不得说他坏话,虽然黑夫遮遮掩掩,没有说他“不得纵兵归乡”的理由,事后却有人替黑夫鸣不平。
  “汝等也不要不知足,仔细想想,哪怕昌南侯现在就让大军就地解散,使彼辈手持致书归乡,也不会得到官府承认,回家都见不到妻儿父母,就会被缉捕,罚为刑徒!因为咸阳的朝廷发文说了,南征未定,不得归也!”
  据说,这话是陆贾说的。
  所谓致书,就是证明众人服役期满,合法放归的文书,这份文书一式两份,一份送到户籍所在地,另一份让更卒们自己拿着,千万别丢了。
  你自己声称服役归来?那可算不得数,必须有开具的证明。
  可若是地方官府得了朝廷命令,不予承认呢?那纵然将军开恩,也没用。
  想想还挺有道理的,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于是,楚籍兵民,对黑夫只剩下感激,而怨愤,开始转向失信的朝廷、官府……
  玩全面战争,还知道把士气耗尽的部队往后拉呢,黑夫的判断是,这群士气枯竭的兵民,已不可用,留下部分有经验的将吏,其余全部替换成武昌营训练的新军!
  而且众人也高兴得太早,入冬前,这几万人还有许多活计:种田屯粮,伐木修路,甚至是开挖附近的铁矿锻造兵器,就算回到南郡、衡山,一样要屯田种地,直到将他们的劳动力榨干为止!
  黑夫的心,黑着呢!
  陆贾也没逃过,他被黑夫安排了一项差事,不得拒绝!
  “陆生,你不是口才了得么?给你十天时间,为我去游说阳山关叛卒,十日之后,关门不开,大军拔城,必屠之!”


第0658章 阳山
  后世有句俗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郴县前往阳山关(广东阳山县)的路上,黑夫感触颇深。
  “贾将军还是一心为国的,这条路就修得不错嘛,为我省了不少麻烦。”
  坐在骡子背上,翻过“骑田岭”后,回望身后在绿色密林中蜿蜒向上的道路,黑夫如此感慨。
  骑田岭虽是五岭中较小较矮的,但一样峰峦迭起,万木飞翠,昔日并无道路,仅有飞猿鸟道,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马不通,大军翻越极不容易。
  第一次伐越之所以败绩,除了北兵不适应岭南气候,多有病死外,交通困难也是原因之一。南郡、长沙的粮食要送到番禺去,只能靠人背着翻过骑田岭,再在阳山关走水路,效率极低,难以为继。
  贾和吸取了这教训,驻扎郴县期间,别的事没干,花了大半年时间,驭使兵卒徭役,凿山开险,将这条羊肠小道拓宽至可行车马,着实不易。
  只可惜老贾为人太过实诚,一心为国,到头来众人却归怨于他,丢了脑袋不说,这条用血汗开辟出来的路,全给黑夫做了嫁衣。
  每每想到这,黑夫都想落两滴鳄鱼眼泪了,为贾将军哀之了。
  黑夫答应入冬后派人来轮换,让众人回南郡、衡山过年,卖了戍卒一个大人情后,挑选精兵收复阳山关,自然是顺理成章。
  翻过骑田岭后,大军休憩一日,沿着湟水(连江)行进,却见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到处都是,根本无从行舟,但在水流拐了个弯后,前方却豁然开朗……
  这是一处宽约3万亩的谷地,背靠阳山岭,湟水自西北向东南流淌,一座石头修筑的小关隘依山傍水,横亘于南端狭窄处。
  这就是阳山关,眼下仍为一千叛卒控制,关门紧闭,城头挤满了人。
  黑夫放目望去,阳山关河岸边,有一座小码头,但连带船只,都已被烧毁。
  河对岸,是一片阔地,起码一半种了粮食,粟苗已青青葱葱,有些许屋舍村落点缀期间。
  其上侧平地对岸,有一座高约六七百米的山峰,上面筑有一烽火台,正冒着烽烟……
  一艘小船在纤夫和撑篙的共同努力下,从下游划了上来,又泊到对岸,却是黑夫派来联络湟溪关守军的利仓,还有一名身材矮小的秦军吏。
  还没走到跟前,那军吏就有些情难自抑,跌跌撞撞走了几步,拜倒在地,声音哽咽:“司马!”
  不用问,这肯定是老部下。
  黑夫的旧部跟随他的时间前后不一,所以称呼也不尽相同。
  最早的那批人叫他“亭长”,稍后点的,参加了第一次伐楚的叫他“百长”,第二次伐楚,一同转战豫章的,则习惯性地称呼他“司马”。
  黑夫上前扶起此人,在其肩头重重拍了他几下。
  “安圃,快十年未见了!”
  此人正是湟溪关守将安圃,他和黑夫的交情极早,黑夫在安陆做亭长时,安圃是尉史,没少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