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看来,贪图伐胜之名,只不过是一个骗人的幌子而已!
“故,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儿臣担心,变故的发动,乱邪的兴起,从伐越开始啊,还望陛下,慎重!”
一口气说完,扶苏拜倒在地,闭上了眼睛。
虽然希望渺茫,但他只希望,自己的父皇,能听一次劝诫啊!
良久的沉默后,秦始皇开口了。
“说完了?”
“儿臣已知无不言。”
“知无不言?”
秦始皇冷笑:“孺子坐于咸阳,不知世事,便开始点评起天下利弊,军国大事来了。你还是那样,依朕看,你还是与那些在书斋中指点天下的儒生,相处太多了!”
“儿臣不是揣度,也没有妄言,每一句话,都是实情!”
换了其他公子、大臣,见皇帝动怒,早战栗拜倒,当场认错了。
但扶苏却抬起头,勇敢地回应道:“太原、陈郡灾情,群臣皆知,只不过对陛下报喜不报忧而已。”
“至于百越,这一个月来,扶苏请人替我找来了所有提及百越的文献典籍,一字一句查看,知道了其地理。又请来去过豫章、厉门的墨者,与之详谈,了解民生,虽不如亲身实地探访,但亦略知一二,绝非信口胡说。”
这就是扶苏请淳于越、唐铎二人帮的忙。
秦始皇嫌他务虚而不务实,好,他便学着做实事。嫌他过去的谏言空洞无物,好,他便一点点探访,心里有底,证明自己设想没错后再开口。
他只希望,通过这些准备和改变,自己忠言,能被皇帝听到心里去。
但扶苏不知道,在他眼中,需要安抚的人,却是皇帝想发往边塞消耗的!
扶苏想要缓,皇帝却想急。
秦始皇看着年轻的儿子,满头华发,再看看铜鉴中自己花白的鬓角胡须,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丝嫉妒。
你能等,朕能等么?
人性本恶,这天下想要速治,只能用重典!
他欲通过外拓来安内的苦心,不能为外人道哉,此小子也根本不明白!
剧烈的冲突,相逆的想法,无法调和的矛盾。
更让皇帝恼火的,是扶苏接下来的话。
扶苏再拜道:“包括胶东守当年所书《南征记》,儿臣亦彻夜不眠,读了三遍!南征不易,亦是从此书中得的结论。那字里行间,皆是劝陛下罢南征之意。如今朝中群臣皆不知南方凶险,故一味支持南征,既然陛下觉得扶苏之言不实,何不问问,对南方最熟悉的尉郡守怎么看?”
扶苏相信,只要是仔细了解了南方情况的人,都会和自己持相同看法,更何况,当年变着法子规劝秦始皇,让他推迟南征的黑夫!
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年,但扶苏还是忘不掉,在北地郡义渠城靖边祠外,黑夫对他说的那番话:
“公子岂不闻雍地老秦人有歌谣,‘宁赴塞北戍,不就江南徭!’恕我直言,没有西拓,便有南征,到时候中原民夫要面对的,可不是修好了直道驰道的路途,也不是可以披羊毛衣御寒的塞上,而是烟瘴遍地,水蛊横行的岭南了,倒毙路旁的人,只怕要多出十倍……”(见434章)
西拓与南征,两害取其轻,只可惜,也只是拖了几年。
虽然扶苏对黑夫去年进言,钉齐乱俘虏于道十分不满,但不论是他与李斯力辨,让焚书变成修书,还是每到一处,都想方设法兴利,羊毛、晒盐,让辖区富足,这一点,扶苏是极为佩服的。
他也相信,在南征之事上,黑夫会给秦始皇提出正确的谏言!
事到如今,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皆讷讷不敢言,能劝阻皇帝的,或许只有黑夫了……
但他不知道,这句话,犯了秦始皇的大忌!
“好啊。”
秦始皇忽然笑了,但那笑,却有些不寻常:
“你倒是读了不少书,但八年前的形势,与如今的形势大为不同,朕亲自去过豫章,所见所闻,与那《南征记》迥异。”
他笑容消失,面色陡然变得冷酷起来。
“朕的确想听听,黑夫会如何说!”
是与时俱进,还是刻舟求剑!
恰在此时,谒者战战兢兢地入内,打断了这场父子冲突。
他瞧了扶苏一眼,朝秦始皇长拜,双手捧起一卷奏疏,高高举起。
“陛下,胶东尉郡守的上书,到了!”
第0581章 天时地利人和
秦始皇三十三年孟春之月(一月),三川郡守李由因其父李斯七旬大寿将至,被皇帝也许告归咸阳十日。但他才匆匆从洛阳回到都城,与父亲、兄弟姊妹还来不及说上几句话,便被皇帝传唤入宫。
李由虽然娶了秦始皇长女,算是皇亲国戚,但却丝毫不敢将皇帝视为自己的“妇翁”,礼数一板一眼,距离也隔着老远。
今日秦始皇是单独召见他,一封已经开封的奏疏由谒者送到李由面前。
“看看吧。”
既然皇帝让他看,那便只能看,李由打开之后,却见开头便是“臣黑夫再拜言……”
这名真是熟悉无比,李由抬起头笑道:“陛下,这是……”
“此乃胶东守对南征的建言,你以为如何?”
秦始皇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李由只能将这奏疏草草看一遍。
很显然,这是皇帝令群臣议“南征百越”一事,黑夫的回复,说起来,李由也得到了皇帝的询问,也写了一封奏疏来咸阳,到的还比黑夫早一些。
毕竟他曾破鄂地,定长沙、苍梧,更做过几年的长沙郡守,甚至平定过隔壁洞庭郡的越人叛乱,对南方的熟悉,不亚于黑夫。
对这件事,李由无疑也有些话语权。
父亲李斯给过他暗示,皇帝态度明朗,李由当然不可能反对此事。到最后,满朝文武,除了公子扶苏持不同意见,认为不可南征外,都认为百越可征,而且征之必胜!
黑夫,这个李由昔日旧部,如今却爬得比他还高还快,比他这女婿更得皇帝信重的家伙,李由还真想知道,他会如何回复。
“若是出言反对,恐怕要触怒陛下啊……”
以李由对黑夫的了解,这个深蕴官场的滑头鬼,肯定不会这么笨。
果然,这奏疏开篇,黑夫便表明了意见。
“三代之政不出九州,然陛下之高瞻远瞩,却不限于九州。方破匈奴,筑长城于北,又逐月氏,设玉门于西。今更欲征百越,昌大南疆,南方广袤,物产富饶,假以时日,可为秦添一州之地,此亘古未有之功业也!”
“俗谚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种桑栽桐,子孙不穷。故臣以为,南征之举,实乃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也!”
才看了这一段,李由心里已经骂开了,这厮还是那么会说话,这拍马屁的功夫,连他们父子都望尘莫及,难怪能屡屡越级升迁,距离封侯只差一步了。
总之,黑夫将秦始皇南征百越的战略夸上了天,不过,与寻常大臣不同,在一通猛夸后,转折来了。
“然若欲攻伐百越,我军有三不利也……”
其一是天时,百越之地暑湿,夏天的高温,绝非中原人能抵挡,烟瘴、水蛊、蛇虫毒物众多,曰晒夜露,疾疫经常流行。
其二是地利,越和中原交界处受高山限制,人迹罕至,车道不通,其内部绝少平原旷野,河流山林众多,小径时有时无,大军行进十分困难,不知道地势险阻就贸然深入,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是人和,与扫灭六国不同,越人与秦人言语不通,秦军完全是在异族异国里作战,后勤十分重要,出兵二十万,必须有三十万为其转运。而且越人几乎没有城郭,居住在溪谷间、竹林中,熟习水战,惯于用船,聚散十分容易。所以战争方式,也从攻城拔邑,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山林围剿,这是习惯阵战的秦军所不擅长的。
“兵法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总之,黑夫的意见是,打百越是好想法,不是不能打,只能不容易打……
若是只到此为止,那还是变着法子劝阻,秦始皇岂能看不出来?
但黑夫在最后,还附上了他解决这“三不利”的设想。
首先,这场南征之战,需要数年时间来筹备,一个个解决“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
天时上,并无太好办法,只能多用南方熟悉水性,习惯炎热的士卒。既然改变不了,就只能躲着炎炎夏日,在用兵时节上,要与北方用兵相反,决不能在春夏秋出兵,因为那是南方的“雨季”,雨林会变成绿色的坟场,最好选择在冬天进军,那时候是百越地区的“旱季”。
地利上,就必须花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