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将所有直接参与叛乱的人统统钉死!那些树立十字木架的亭舍范围,也从齐地四郡,扩大到了赵地、魏地、韩地、楚地、燕地……
每一个亭舍,都将竖起一座十字木架,上面钉着一个叛贼,木钉会贯穿他的手脚,亭卒会每天喂他一点水,苍蝇会在他身上产卵,乌鸦会啄食他的血肉,每天都是痛痒折磨,直到鲜血流干,直到蛆虫在皮肤肺腑间啃咬蠕动,才会死去!
这就是反叛的代价!
整个六国,三分之二的天下,每条道路,都会被恶臭和畏惧笼罩。
而提出这个惨绝人寰提议的黑夫,其恶名,也将从辽东到会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黑夫向秦始皇回馈了他的“忠心不贰”,秦始皇,也欣然给了相应赏赐!
“胶东守黑夫,以胶东兵入临淄,禁叛卒之暴,戢乱国之兵,安千丈之城,定万家之邑。又合诸郡之兵,破贼于高唐,诛首恶,擒伪王,平定齐乱。黑夫之功,可升爵两级,拜为大庶长!”
第0572章 君臣
六月底时,秦始皇的封赏,由谒者杨樛送到临淄……
黑夫谢过君恩,又恭恭敬敬,接过了刻“大庶长”字样的墨色玉圭。
大庶长是秦的第十八等爵,商鞅变法之前,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之后地位稍降,但仅次于侯……
谒者大夫杨樛亦朝黑夫拱手道:
“这样的玉圭,尉君可是换了十来枚了,从粗糙的石玉变成白玉,再变成稀有的墨玉、紫玉,从三寸到半尺,再变成现今一尺,距离一尺二寸的紫玉圭,仅有二寸之遥了。”
杨樛不由感慨,七年前,他奉命去给黑夫送“左庶长”玉圭,虽然他断定这个年轻军吏日后定成大器,却也没料到,他爬得这么快,这么高,不过七年时间,就完成了“卿”这一级别,从最低到最高的征程,迈过这一步,便能到达人臣荣耀的顶点:封侯!
最夸张的还不是七年八级,而是经常连跳两级。眼下黑夫的爵位,已经和他的老丈人,廷尉叶腾等同了,若非太过年轻,直接召回咸阳,担任九卿或者其副手,亦完全足够……
反观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胡须倒是长得老长,爵位却只升了两级,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都是托了杨大夫的福,每次黑夫升爵,皆是大夫来告知,实乃黑夫的赐福星官!”
黑夫仍旧满口谦逊,让杨樛很受用,但也不敢有过多交集,秦始皇最忌讳近臣与封疆大吏交往过密了,公事还是得公办的……
好在,黑夫也很懂,他这边才接过大庶长玉圭,又立刻让人将漆合端上来,里面静静躺着鎏金虎符,左右两边都在……
秦朝制度森严,为了防止将领坐大,除了长期镇守边关的大将外,每逢战前才给主帅、副将发放虎符,符不合,兵不发。战争一旦结束,就要立刻交还,如此一来,兵权便永远控制在君主手中。
所以纵然如武安君白起者,君要你死,亦不得不死,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秦法律令,它不仅是秦吏的武器,也是约束他们的绳索,而握着绳索另一头的人,是君主。
持其一端,想松就松,想紧就紧。
所以商鞅能兴法教,也能作法自毙。范雎能在秦昭王的庇护下躲过一次咎责,但当秦昭王不再需要他时,亦要受刑罚处死。韩非在笔下说透了一切,处处为加强帝王权柄考虑,却忘记了,当他希望的那种“完美君主”终于应运而生时,他这位将君王心思权势剖析透彻的“知己”,也走到了末路。
“你说的每句话都对,但既然你如此聪明,又对韩念念不忘,那对不起,只有让你去死了!”
君主都是叶公好龙的,没人懂自己时自叹孤家寡人,有人懂自己时,却又害怕本心被揣摩。再者,知己可为友,不可为臣,而万万人之上的帝王,是没有朋友的。
“也只有张仪这种鬼机灵,功成名就后,才溜得飞快,算是得了善终吧……”黑夫暗道。
和第一次得到玉圭时的单纯欣喜不同,此时此刻,这淡紫色的大庶长标志握在黑夫手中时,他却感受不到这“暖玉”的温暖,只有冰凉,丝丝入心。
他的心,早就脏了。
说实话,皇帝的封赏还是很公平的,除了刻意拔高了黑夫一级外,皆严格按照律令来执行。黑夫之下曹参、共敖等人,都有升爵,共敖以平原津一战斩杀田都,一跃成为“五大夫”,曹参也因破高唐时,手下部队有先登之功,又斩杀田横,遂连升两级,变成了“官大夫”。
全军将士有功者,亦各按军爵律封爵,新得的田亩,多被安插在齐地本土,叛乱诸田原先的土地上……
这是鲜少出现的事,先前秦始皇灭六国,亡其社稷,却不触及基层。甚至颁布了“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承认原先的土地归属,不碰这块蛋糕。
而秦军士卒的封赏,多发回原籍,灭楚之战后,整整六十万人升爵,地一下子不够分,就安排到豫章、北地等边疆开荒,当时还引发了不少怨言,黑夫手下的共敖,气得差点想兵变……
可这次,皇帝却一反常态,开始将秦兵将士的田地,安插在人口众多的齐地,这释放了不一般的信号:
如果说,泰山封禅代表秦始皇和六国,尤其是齐鲁知识分子的决裂。
那么,这次诸田齐乱,则让皇帝完全抛弃了先前“缓缓图之”的想法,他不再满足于维持过去的状态,朝廷政策徒然收紧!
诸田或灭或迁,兵卒和军功地主会被安插进来,稀释当地势力。
另一方面,被秦始皇从2000追加到10000人的处死人数,将被带去各处,钉死在齐、楚、燕、韩、赵、魏各地,每一处亭舍,这亦意味着,皇帝彻底平抛弃了王道政治的可能,打算以兵道、霸道,用暴力和恐怖来压制天下……
这种纠之以猛,或许会变成火上浇油。
但彭城的满朝文武,没人敢劝,秦始皇是一个报复心很重的人,刺杀加反叛,这被多处死的八千人,代表着皇帝的怒火。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时候跟皇帝讲怀柔的人,怕是要被当做那种“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的五奸之一吧。
嗯,头铁又天真的扶苏除外,可惜他身在咸阳,鞭长莫及。
所以,黑夫的这种往自己手上染血的“自污”,也是无可奈何。
那种君臣际会的场景,只是文人墨客的想象,或者说,春秋之时的领主和家臣,因为宗法、封建、血脉的羁绊,或许还有赤胆忠心。
但在战国,在秦,在权力顶端的朝堂之上。真实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他们是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维持两者的,更多是利益,而非所谓的“忠义”。
秦始皇喜欢读韩非子,黑夫的老丈人叶腾也是韩非粉丝,所以黑夫有幸读过其中几篇。
韩非讲过一个故事:“夫卖佣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钱易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功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
这是说,雇农用力耕种,不是由于对主人有什么恩爱,而是由于能多得报酬;主人对雇农的待遇较好,也不是由于他们爱护雇农,而是希望雇农把田耕种得好些。
主人好比皇帝,雇农好比群臣,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就是官僚帝国君臣关系的写照。
真实,太真实了。
双方因势之高下而为君臣,维系关系的说到底还是利益,但君与臣的利益,往往不同:君主希望臣子能一心为公,但臣子往往怀有私心,要为自己牟利,要为自己和家族留后路,甚至出于安全的考虑,想要把身上绑着的绳子松一松,甚至太阿倒持,让剑尖的那头对准君主。
玩得好的,就成了田氏,成了赵魏韩,玩得不好的,就成了吕不韦。
这种矛盾,就决定了,不管在那种情境下,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博弈,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
所以黑夫面对秦始皇,这位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大老板,还想干干净净,出淤泥而不染,不太可能啊……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身处体制之内,皇帝的信任,是黑夫还能继续做事的源泉,若是失了帝心,死倒不至于,但一纸命令,他就要滚回咸阳做寓公。
只有不断做事,才能想方设法,游到“势”的上游,因势利便。
黑夫赌对了,他让皇帝龙颜大悦,连升两级不说,还放了黑夫一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