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黑夫有了氏后,不管是多远的亲戚都想来沾一粘。比如彦的母亲,她是黑夫的便宜老爹的妹妹,按理说,彦怎么也轮不到跟他一个氏,但这些荆楚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硬是要让彦沾黑夫的光。
  还是黑夫的母亲明智,婉拒了此事,但却收了彦做假子,还对他说:
  “既然别人管我叫糖妪,那你以后便叫糖彦罢,就是一个名号,也不必入籍贯。”
  这件蹭氏风波才就此作罢,而黑夫家的红糖工坊,也顺理成章,取了个“糖氏”的名号。
  工坊的口号,黑夫也帮他们想好了:“无甜不欢!”
  黑夫打量彦的装扮,却见其身披皮毛大裘,暴发户气息浓厚,再瞧里面穿的,好歹没有得意忘形到穿帛服,踩文绣之履。这在秦是违法的,商贾即便再有钱,去了外面,也得穿葛麻衣裳,以显示其地位之低下。
  在要不逾越律令,黑夫也没有多说什么,明面上,彦也是百万身家的商贾,若是穿的太寒酸,反而没面子。
  黑夫也不客套,让彦坐下,将不能在信上说的事情一一道来。
  “开始吧,一件件说清楚。”
  彦开始啰里啰嗦地汇报起,南方去年甘蔗种植园扩张的情况。
  距离黑夫将第一根野甘蔗移到自家田地里开始,至今已九年矣。靠了楚王旧宫里的甜甘蔗改良,虽然甜度仍然大不如后世,但已经能嚼出滋味来,不像一开始一般,寡淡如水。
  除了品种渐渐改良外,甘蔗的种植面积也在急速扩张。秦朝不允许土地兼并,而黑夫如今少上造爵位,仅有田产84顷,分散在安陆、南昌两县,光靠这点土地当然无法生产足够的甘蔗制糖。
  于是黑夫便让彦在数年前,将大把的甜蔗种免费送给乡里乡亲。听闻甘蔗能卖给红糖工坊得钱,安陆乡党、南昌移民们开始纷纷效仿,经过数年发展,如今甘蔗地已扩散到了整个南郡、豫章郡。
  彦喜滋滋地汇报道:“如今南郡整个云梦泽和大江边,都能看到甘蔗地,几乎每个县,都有百顷蔗田,开在各地的糖坊,都能源源不绝得到原料。”
  “当地官府没有阻止罢?”
  黑夫最关心的是这点,各郡县的土地毕竟有限,若大把良田用来种甘蔗这些经济作物,势必会影响粮食生产。这关系到当地官府的上计,即便糖坊会给当地官府缴纳大量税赋,即便黑夫在当地背景过硬,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
  彦理所当然地说道:“谁敢找少上造的麻烦?”
  黑夫皱眉:“不是让汝等不得仗势欺人么?”
  彦连忙道:“弟岂敢如此,都是按照少上造的吩咐,派人告诉南郡各县蔗农,甘蔗要种在无法生产粮食的低洼之地,或者粮田沟渠边缘,尽量不要挤占粟稻……”
  只要不影响粮食产量,又能增加赋税,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各县官府都把甘蔗当成汉水、江陵常见的橘树一般来收税,种果树,也是朝廷大为鼓励的产业。
  豫章就更不必说了,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原本是竹木和黄金,但竹木太普遍,卖不出价钱,而矿产蕴藏量又有限,交通不便,开采所得不足以抵偿支出费用。
  所以,种植甘蔗,熬制红糖运往九江等地贩卖,就成了豫章郡最大的财源,非但不能打压,还得大力扶持。
  更别说,新赴任的豫章郡尉殷通,和黑夫一起在北地郡共过事。
  彦是常年在南郡和豫章之间跑到,便道:
  “殷郡尉对惊十分器重,举荐他做了南昌虞官,专门管辖山泽林地之业。他还力劝豫章郡守,说什么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豫章若想不在穷困,年年上计居全国最低,就得大力种甘蔗木!”
  殷通是这么煽动豫章郡守的:“安邑有千树枣;燕有千树栗;蜀、汉、江陵有千树橘;河济之间有千树萩;陈、夏有千亩漆;齐、鲁有千亩桑麻;渭川有千亩竹……各地以此富裕,豫章江南之地,为何不能立千顷甘蔗呢?”
  被殷通说动后,豫章郡守便决定,将甘蔗与红糖作为豫章郡未来十年的主业来搞!
  一来,这玩意不像粮食需要废太大精力去精耕细作,二来,豫章有的是空地,根本不怕其挤占粮田!
  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当地人口严重不足,只能用当年战争里俘获的楚人做工头,从山林里抓获的扬越人做隶臣,砍去大脚趾,专门打理蔗田。
  所以黑夫在豫章的旧部们,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带人进山剿扬越人,掠夺其人口,带回城郭,一种独特的种植园经济已在豫章萌芽。而黑夫的把兄弟,名义上的干越大酋长吴芮,也利用余干的地理优势,从东边的瓯越、闽越往豫章输送越人奴隶……
  所以豫章郡的蔗田、红糖产业,与南郡各县百姓自发种植,再将原料交由黑夫家工坊生产不同,大多种在官田上,工坊也食于官府,由官府专营专卖。
  说到这,彦偷眼看了下黑夫的脸色,提出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疑问。
  “少上造,弟做买卖十多年,只见这世上的商贾,一旦有了什么珍奇的货物,都藏得紧紧的,唯独少上造不同。”
  “刚到咸阳的第二年,少上造便将制红糖的配方献给少府,只是北方地寒,不能种蔗,少府未在意。”
  “之后,少上造又将配方连带不少蔗种送给巴氏的巴忠,使其在巴蜀沿江一带也开始种蔗熬糖。去年豫章郡初建,欲将我家工坊改为官营,少上造明明可以拒绝,却也爽快地统统卖给官府,这是为何?”
  在彦看来,黑夫太过“大公无私”了!
  若不是黑夫如此大方,他们家的红糖生意,早已贯穿整条大江中上游,从巴蜀到豫章,全是打着“糖氏”旗号的商船和工坊!每年获利,岂会仅有在南郡、咸阳卖得的数百万钱,当至千万!
  彦虽然过去只是个卖饴糖的小贩,但跟着黑夫跑了几趟咸阳,也渐渐有了些野心。
  他希望,“糖氏”,能和巴、乌两家分庭抗礼,成为天下最成功的三家商贾!
  岂料,彦的野心才表露出一点点,就被黑夫一盆冷水浇灭了!
  黑夫道:“你说的没错,乌氏倮比封君,与列臣同朝,而巴寡妇清,被陛下尊为宾客。一个是鄙人牧长,一个是清穷乡寡妇,却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看上去的确很威风……但,他们能得到这一切,只是因为其富裕么?”
  彦有点不知怎么回答,难道……不是?
  黑夫瞪着彦:“秦素来轻商贾,视为国之五蠢之一,你做过小商贾,应当知晓,平日里连漂亮衣裳都不能穿,遇到征战,也最先遭征召。”
  “即便如巴、乌,看似尊荣,其实也危如累卵。陛下一句话,巴寡妇清就被迁徙到咸阳来遭软禁,其手下上万僮仆解散大半,先前做的井盐生意,也乖乖献给官府。因为天下一统,巴氏除了给陛下献丹砂制水银外,已别无它用!陛下更不需要其雄踞巴中,说话比巴郡守、尉还管用!”
  “而乌氏倮,我见过他很多次,这天下第一富商无时无刻不苦着脸,因为他知道,自家的生意还能做多久,做多大,都取决于陛下还用不用得到他……”
  “当陛下欲伐匈奴、月氏时,乌氏倮惶恐欲死,若两邦皆灭,他这中间商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直到探明月氏国以西尚有无数城邦,直到第一件属于乌氏的羊毛衣织出来,乌氏有了新的被朝廷利用的理由,他才开怀大笑,对我说‘吾死之前,乌氏无忧矣’!”
  黑夫来到关中这么多年,秦始皇对商人商业的态度,他已经摸透了:对朕有用的,就捧着宠着,一旦无用了,便弃如敝屣!
  秦朝、法家搞得是大政府主义,盐、铜、铁、酒、粮,恨不得一切经济活动都官府包办,绝不会允许什么市场自由,一旦出现了连驷千乘大商人,要么纳入旗下,要么打击致死。
  关东的定陶陶朱氏、魏国孔氏、邯郸郭氏,也是富裕千金,能与封君抗礼的大商人,在秦朝统治那些地方后,不就蔫了么?要么生意缩水,要么被强制迁徙。
  这种态势下,还想搞什么行业垄断,搞什么商行天下?怕不是红糖吃多了,嫌自己身上黑点不够多!
  黑夫敢肯定,即便自己不让堂弟献上配方,不自动舍弃豫章的工坊,迟早也会被秦始皇喊去问话:“听说卿家的产业,已经遍布整条大江,富可敌国了?”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接到这样一道送命题,而赵高还在旁边窃喜。
  “天下的生意这么大,是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