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夫还未说话,李信已狠狠瞪了羌璜一眼:“兵者诡道也,战场上,能将敌人击下马便是胜利,不管是用弓箭还是绊马索,还讲究是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若那样的话,吾等为何要讲究厚甲利刃,强弓劲弩?直接赤身裸体,手握双拳去与敌军搏击不就行了?还不向右庶长赔罪!”
  羌璜被训了一通,只能向黑夫赔罪,讷讷不敢再言,黑夫则感觉自己真的要对李信刮目相看了。
  那个只知道莽冲蛮干的李信,已经死在了荆楚之地,眼前的这位,是勇锐之余,还多了几分沉稳睿智的李将军……
  黑夫知道这些陇西汉子的性格,也不以为忤,笑道:“李将军说得对。荀子曾经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高鞍和马镫,我这南方人驾驭起马来,也不亚于自小与马为伴的北人、戎狄!”
  他看向李信:“而若是本就骑术精湛的人,有了这两物,更将如虎添翼!”
  “不愧是造出了麻纸的少府丞,难怪陛下说你常出奇思妙想。”
  作为多年在边关作战的车骑将领,李信已意识到了高马鞍、马镫的好处,现在的他早不是那个目中无人的高傲少年了,听出了黑夫言下之意,谦逊地请黑夫让他试试。
  李信让人牵来自己心爱的白马,将高马鞍稳稳固定在马背上,手指滑过马鬃,那银色的马鬃,正好配上他银色的头发,有种悲凉的美感。
  只见他踩着马镫,一跃而上!双脚甚至都没用力,手中缰绳甚至没有抖动,白马便立即有回应,顺着主人的心意,嘶鸣着开步小跑起来。
  洮水两岸,是一大片开阔的草场,很方便骏马驰骋。时值五月,绿草遍地,一直蔓延到了远方的高岗,岗上绽放着一朵朵小黄花,在干燥的烈风吹过时拼命晃动,密草石块之间,颇有一些狐兔。
  银色的马载着白发将军,越过草地,跨上高岗。马儿壮健捷疾,将军容貌气质超凡绝伦,有了高鞍和马镫,更完全解放了双手。
  李信拿起背后的弓,抽出箭矢,驰骑彀射,几乎每一次拉弓开弦,都有一只狐兔死于箭下,引得千余人高呼喝彩。
  他仍不满足,抽出剑来,开始做些高难度的马上动作,前后、左右、周旋进退,极其灵活,让人目眩神迷。
  当速度到达最快时,人马如同一体,已看不清虚实,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唯独李信身后高高扬起的朱红色大氅,仿佛是一对燃烧的翅膀!要带着一人一马,展翅而飞!
  “果然是如虎添翼啊……”羌璜看得如痴如醉。
  这就是一位骑将的魅力罢,连黑夫也不佩服不行,一个词亦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并脱口而出!
  “真飞将军也!”
  “然也!飞将军!”
  羌璜等崇敬李信的骑将也大声附和,坐实了这个名号,黑夫仔细一想,李信本就是陇西李的始祖,李广还是他的后代,曾祖抢了玄孙的名号,也没啥毛病。
  一些李信昔日的故吏朋友,已热泪盈眶,他们已经很久未见李信如此驰骋而行了……
  这一刻,那个轻骑追击太子丹,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斩强敌的少年将军,仿佛又回来了!
  隔了好一会,李信才从高岗上奔驰而回,身边还跟着几名奉命在岗上放哨的骑从,都人手一堆猎物,这是短短一刻内,李信的斩获。
  正当黑夫要与众骑吏过去,听李信如何夸奖高鞍马镫时,他却满脸严肃,高呼道:
  “全军戒备,人上马!弩上弦!将右庶长和辎重保护在后!”
  李信从军前掠过,大声示警道:“有羌戎在朝吾等靠近!已至十里之外!”
  ……
  PS:见兵马俑二号坑秦鞍马俑,以及《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六韬》“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


第0373章 羊圈
  虽然行军在外,谨慎是没坏处的,但那些小心翼翼靠近秦军的数百羌、戎,却不是来冒犯,而是来……跪舔的。
  看着那个拜在李信脚边,身穿戎服,辫发羌戎君长,黑夫扫了一眼御者桑木,示意让他将高鞍马镫藏起来,又轻声问一旁的羌璜道:
  “此人莫非是臣服于秦的臣邦君长?”
  黑夫知道,秦朝九卿之一的“典客”。就是专门“掌诸归义蛮夷”的,其下的“行人署”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
  匈奴、东胡、月氏,海外的箕子朝鲜,濊国,西南境外种类繁多的蛮夷,东南沿海地区的闽越、瓯越、南越、西越,已经建立联系却还未归附秦朝的各族,便由行人署负责联络,其下还有专门搞翻译工作的人员。
  此外,典客之下还有一个叫“典属国”的机构,负责“掌蛮夷降者”。即已经降服于秦,在秦境内,但仍有独立势力的氐羌蛮夷,相当于后世的统战部。
  像豫章的干越,会稽的于越,巴郡南郡的巴人,都归“典属国”管。朝廷管他们叫“臣邦君长”“臣邦君公”,有点像明清的土司,当年嫪毐叛乱,就煽动了陇西境内的戎翟君公。
  经过对李信“飞将军”的称赞,羌璜似是一下就看黑夫顺眼了很多,应道:
  “然,将军任郡尉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可未闲着,洮水以西,离水以东百余里内,七八个部落均已在将军‘劝说’下,臣服于大秦!”
  “怎么劝,用劲弩利剑劝?”黑夫看着个臣邦君长战战兢兢的模样,可不觉得李信会与他好言相商。
  羌璜笑道:“右庶长说对了,将军出塞打过一次柴,将一个屡叛不服的大部族消灭后,这些羌戎就老实多了,纷纷请求内附为臣属。”
  从羌璜口中,黑夫得知,秦律里,对这些归附的“臣邦君长”是有优待的,让他们和子弟都享受“上造”爵位的待遇。
  若因不懂律令犯了下罪,应判处耐刑以上,可使出钱赎罪。又因为这些羌戎之人生性喜欢相互剽掠,若发生抢劫其他君长的“群盗罪”,也从轻发落,从死刑判为鬼薪。若要处以腐刑,考虑到这是极大的羞辱,也可以判为“赎宫”,出钱赎罪,若没钱,就把部落里的牛马抵债吧。
  当然,若不要命地劫掠了秦人,那法官和典属国的官吏就要板下脸,从重判罚了……
  普通羌、戎属邦之人,则视为黔首,无法律上的特权。
  这些优待像是诱惑山羊入圈的青草,一旦入圈,就别想出去了。
  律令又规定:臣属于秦的少数民族的人,对其主长不满而想去夏的,不予准许。什么叫“去夏”?想离开大秦属境,称为“去夏”。
  这相当于限制了羌、戎属邦之人迁徙的权力,你不愿意臣服于豪酋,申请做秦的编户齐民亦可,官府会安置你到别处,从一个雇农做起。但就是不能离境,若举族迁徙,更视为反叛!会被当做群盗剿杀。
  除了缴纳牛羊马匹作贡赋外,当战争来临时,羌、戎属邦还必须出骑兵加入秦军作战。
  其实羌璜家,也是北地郡的羌人臣邦君长,但已入秦四代人,语言饮食均被同化,他祖父羌瘣更率北地羌戎骑兵从军,作为王翦副将,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上造。如今全家都已视自己的为秦人,而非羌人。
  这么一想,黑夫发现,秦朝筑长城,除了防止境外戎狄内侵扰民外,还有羊圈篱笆的作用啊,必将境内戎狄畜而养之,使之与秦人长期为伍,从生戎变成熟戎,最终彻底同化。
  “毕竟有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秦人,子女便是秦人的‘夏子’制度,随着移民通婚,秦人只会越来越多,境内的羌戎翟人则越来越少啊……”他看着那些赶着牛羊,远远畏惧地看着秦军的戎人,暗暗想道。
  这个制度,早在多年前,黑夫就听巴忠提及过了。目前看来,秦的同化政策是成功的,关西三郡驻军里,有大量秦化的戎人,他记得前世参观兵马俑时,也有好多有异族容貌特征的秦卒在展览。
  不过,在这长城之外的地方,羊圈篱笆没圈过来,臣邦君长若想逃离秦的统治,应不算难吧?
  “走?他们可不想走。”
  黑夫发问后,羌璜指着芳草萋萋的洮河河谷道:“氐羌以射猎为事,但也畜养牛羊马匹,种点谷子,塞外多山,不宜五谷,唯独洮水沿岸,有些平坦的谷地,不但能种植五谷,还方便放牧牲畜,彼辈可不想离开这片丰饶之地,去河湟、羌中与更蛮横的氐羌诸部争食。”
  黑夫了然,从这里开始,越往西,地势越高,自然条件就越发恶劣,能养活的部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