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10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父还有犬子呢……我听闻,这小小王将军并无将才,当年打匈奴还失道迷路了……”
  但毕竟有家学的底子在,王离治理军队有一定办法,杀了几个人后,收拾得新兵服服帖帖。更有在北疆历练多年的上郡兵团作为主力,新兵们被夹在其中,顺从地往武关开进。
  “等吾等抵达商县后,见上郡兵、南阳兵,加起来密密麻麻,营地比十个宁秦县城还大。”
  人多胆壮,杨喜他们又安心了些。
  可这点对胡亥朝廷最后的信心,却在武关的轰隆巨响里,被击得粉碎……
  回忆起那一夜,杨喜仍会面色发白,身体战栗。
  像是一千根蜡烛同时升空,还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闪耀白芒,光彩夺目。
  “妖术?”
  “天雷?”
  “火鸦?”
  “陨星!?”
  远在武关以西十里待命的十万大军都望着这一幕惊呆了,接着是新的一阵巨响,武关烟尘滚滚,突然告破,小小王将军狼狈撤离,眼看三军骚乱,阵型不整,遂下令撤退!
  “那哪是撤退,分明是逃亡……”杨喜喃喃道,他一个同乡,就在那一夜不小心被乱兵践踏而死。
  事发突然,北军人心大乱,首尾不能相顾,一时间溃不成军,成建制往西北逃,唯恐后方的流星坠至,一路狂奔,只恨父母少生了两条腿。
  而南军前锋东门豹乘机在后追击,歼灭俘虏万余人。
  杨喜运气不错,他是骑吏,有马,是夜一口气跑了五十多里,回到商县后,才停下脚步。
  这时候大军已疲于奔命,开战前十二万人,只剩下八万不到,士兵们情绪低落,大家沮丧到了极点,在继续向峣关撤离的过程中,更是谣言四起。
  回想武关的那一幕,大多数人将它与秦始皇三十七年时,无数颗流星划破天际,坠向东方的可怖场景联系起来……
  “有预言说,亡秦者黑,莫非是真的,黑夫真有天神相助?”
  一些在武关近处目睹全程的兵吏则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分明听到了南军在欢呼:
  “始皇帝显神了。”
  “始皇帝为何会帮叛军打官军?打自己的儿子?”当时杨喜感到莫名其妙。
  一些从南阳退回来的老卒说出了早先听说的传闻:
  “胡亥少子也,不当立,南军宣扬说,是胡亥与赵高弑君篡位,黑夫则是受遗诏起兵,否则为何始皇帝要封他为‘武忠’呢?”
  “当立者谁也?长公子扶苏?他不是谋刺始皇帝畏罪潜逃了么?”
  “当立者恐怕也非扶苏,而是始皇帝显神所助之人!”
  底层士卒的脑洞越来越大:
  “始皇帝之神,没有传给胡亥。”
  “也未曾庇护扶苏。”
  “而是被武忠侯所继!难怪他能以天雷火鸦破武关!”
  猜测越发不负责任,最终,更夸张的说法出现了。
  “始皇帝如此庇护黑夫,莫非他,也是帝子?”
  ……
  “武忠侯难道也是始皇帝的儿子?否则为何能得先帝之神助。”
  “叔孙先生,是这样么?”
  讲述到这暂时中断,杨喜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正挥笔记录他故事的叔孙通。
  这儒生是昔日秦始皇博士,如今武忠侯身边红人,北伐军的舆论宣传,战前由季婴负责统战,打完仗就交给叔孙通润笔。
  昨日大战方毕,叔孙通正是奉武忠侯之命,来战俘营寻找合适人选,与之攀谈,最后相中了带头投降的杨喜。
  他要杨喜描述,从被抓壮丁成为一个助纣为虐的伪军——伪帝之军,到幡然醒悟,投诚北伐军的前后经历,心路历程……
  此刻,叔孙通停下了手中的笔,有些愕然,杨喜的发问,与黑夫交待他的工作无关,但这个无知小卒之问,倒是提醒了叔孙通,他顿时暗暗拧了自己大腿一下。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有一件事,让叔孙通郁闷许久了,那便是君侯总喜欢到处标榜自己是“黔首之子”,甚至还固执地保留着“黑夫”这种土掉渣的黔首之名,硬是不改。
  在攻破武关后,叔孙通曾建议黑夫改名“尉邦”,“邦”是国家的意思,大曰邦、小曰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彼其之子,邦之彦兮”……都是好话。这就和君侯未来的身份地位比较相配。
  但武忠侯却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决然拒绝了此议。
  “我和这天下大多数人一样,八代贫农,没有上古帝王和先贤的祖宗……”
  他还笑道:“我就叫黑夫,不叫尉邦。”
  末了又加了一句:“也不会叫尉元璋……”
  这让叔孙通想不明白,当时一边琢磨着“元璋”其实也是好名,一边又腹诽道:
  “君侯分明能轻而易举,攀附上古之帝王血脉,名正言顺,开启大业……”
  “为何非要死守着低贱的黔首出身不放呢?”
  ……


第089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孔子昔日大开私学先河,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血统和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习性,能否成才,更多源于后天教育。
  他秉承有教无类,教出了一大批出身卑微的弟子,这批弟子中的子夏、曾参又再传授业,使私学大兴,间接推动了公族落,士人起的战国之风……
  但时隔三百年,叔孙通作为孔门后学,一边认为庶民士人通过教化能身居高位,一面又坚持帝王的血统论。
  天子应运而生,必有神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遂有殷商始祖契。
  姜原践巨人之迹,而身动如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而不踏,而弃之于冰湖之上,天降飞鸟,以其羽翼覆盖婴孩,这便是周人始祖后稷。
  有了殷周的神化起源作榜样,后世诸侯无不对自己的祖先大肆美化,燕国那种姬氏旧贵族承周之业,楚国自诩帝高阳及祝融大神之后自不必说。
  后起的秦、赵、魏、韩、田齐,也无不加尊祖先之事迹,尤其是田齐,在祖先虞舜之上,又找了黄帝做高祖,各国纷纷效仿,也将世系上延到炎黄、少昊时代。
  所有诸侯都有显赫的出身,没几个上古帝王做祖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祖宗给力——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叔孙通想不明白,武忠侯为何不随大流呢?
  他常为此事苦恼,但今日却被杨喜一下点醒,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对杨喜的无知询问,叔孙通只笑而不答,暧昧地说道:
  “这种事,除了始皇帝和武忠侯之母糖妪,谁知道呢?”
  而这两人,都已不在人世了!只要武忠侯一点头,还不由着他叔孙通乱编,只要故事足够传奇,哄杨喜这样的无知黔首,简直是轻而易举!
  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叔孙通又拿起笔来:“方才说到武关之战后了,你继续说。”
  杨喜应诺,谈起这半个月来发生的事……
  ……
  “十日前,吾等退兵至峣关之后,因为武关之事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是武忠侯引来始皇帝之灵,导致山摇地动,武关城墙坍塌一里,压死了无数人,众人都不敢在峣关城下御敌了。”
  “武城侯王离遂让大军驻扎蓝田……”
  “从吾等回驻蓝田开始,士气大降,便有逃卒出现了。”
  杨喜记得,七八天前,有一批去蓝田山砍柴的兵卒迟迟未归,杨喜等人奉命骑马去查看,却见林场已无人影,拉木头用的人力辇车扔在原地,那数十名士卒竟在屯长带领下,一齐逃了……
  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军中绝少发生的事,因为在前线当兵服役的人,身后往往牵连着一家老小,一人潜逃,全家株连,就算怕死,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可如今,秦人,刻板顺服的老秦人里,却出现了集体叛逃……
  王离大怒,让骑从去捉拿逃卒,要军法处置。
  杨喜却很理解,二世皇帝之政不得人心,据说还信任奸佞,乱杀大臣,再加上武关的事,北军早无战心。
  “若非害怕家中母亲、幼弟受牵连,我也跑了!”他嘟囔着说。
  同是天涯沦落人,杨喜很同情那些逃卒,在路过一个草垛时明明发现了一人潜藏其中,却假装没看见,敷衍了事地在周围转了几圈,回到营地,报告说没有见到人。
  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上,天刚蒙蒙发亮,营房就响起了紧急集合的鼓点。
  武城侯王离神情严肃、冷漠,旁边站着几个上郡军都尉、司马,四千名短兵则凶神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