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自己义正词严的指责?
尽管已经是大明朝的皇帝,尽管已经功勋赫赫、前无古人,但在这座父亲建立的都城中,朱棣永远也无法理直气壮,他总是会感觉到,父亲的幽灵盘旋在金陵上空,用一种轻蔑的眼光,睥睨着自己这个叛逆者……
“今天,一切都要做个了断!”便轿停下时,朱棣也终于定下心神,待走下轿来,脸上的犹疑畏惧,已经无影无踪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位手握乾坤、雄霸天下的永乐皇帝!
乾清宫中,火把照天,守卫是平时的三倍,太监侍卫们如临大敌,全神贯注地守卫着这座宫殿,因为建文帝就被关押在里头。
赵赢走到朱棣身边,轻声道:“皇上,要不要现在就见他。”顿一顿道:“或者晚一些也可以。”
“现在就见。”说完,朱棣便大步迈入宫中。太祖也罢、建文也罢,统统都是过眼云烟,现在大明的皇帝是自己,我无所畏惧!
层层侍卫让开去路,把皇帝引到乾清宫的一间偏殿中,那里头,坐着个神态安详、面容清绝的中年和尚。
朱棣紧紧盯着那和尚,尽管十八年没见,但还是一下就和记忆中的那个乳臭未干的建文皇帝对上了号。不过毕竟十八年没见,而且之前也统共没见过几面,朱棣也不敢确定,这人就一定是建文。
“老奴已经找当年侍奉他的太监宫女辨认过了。”看到皇帝疑惑的神情,赵赢在朱棣耳边轻声道:“而且据纪纲的人交代,建文腋下有个黑痣,当初懿文太子妃就是凭那颗痣,和他相认的。”顿一顿,他小声道:“已经检查过了,确实腋下有痣。”
“唔。”朱棣点点头,对赵赢的能力他还是信得过的,看看这间偏殿,朱棣缓缓道:“还记得这间屋吗?”
“记得。”僧人那温和的声音响起:“当年皇爷爷宾天,我就是在这儿接见的你。”说着笑笑道:“没记错的话,这间大殿应该已经烧了,难为皇叔把它重新复原了。”
“朕身为天子,不过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朱棣已经基本相信,此人就是朱允炆了。那种坐在那里,就像主人一样的感觉,可不是随便什么冒牌货能装出来的。
这可是大明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啊!
“是啊,你是皇帝了。”那和尚柔和地笑道:“而且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皇帝。”
“是吗?”朱棣的嘴角,情不自禁微微上扬。毕竟,这天下有资格评价他的不多,眼前这位恰恰是其中之一。“能得到手下败将的夸奖,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是的,我失败了。”那和尚完全没有火气,依然笑着坐在那里道:“现在只是一个六根清净的僧人,你就是让我下跪,我也毫不犹豫。”
“免了吧。”朱棣的心情,变得极为放松,现在的谈话,要比他来时设想的愉快太多。
李严给朱棣搬了把椅子,让皇帝和和尚对坐。
偏殿中宫灯昏黄,正适合这种抚今忆昔的交谈。
“当初,你是怎么逃出去的?”朱棣终于问出了,在心里埋藏了十几年的疑问。
“当年……”和尚的目光渐渐深邃起来,带着皇帝回到了十四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你率领军队渡过长江,兵临城下,京城里头乱成了一团,一向被我倚为左膀右臂的谷王叔和李景隆,竟然擅自打开金川门,放你的军队入城。”
随着他的话,朱棣也回到了那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天下夺的是多侥幸,所以他一直坚信,自己才是天命所归!“这是因为,天命在朕不在你。”
和尚笑笑,不和他争辩,接着道:“那时候,我身边的人都知道大势已去,皇后也自杀殉国。本来我也万念俱灰,想要随她而去……”
朱棣不再言语,仔细听和尚讲述那段秘辛道:“但常茂、怀恩他们几个救下了我。我哭着说,君王死社稷,难道还有错吗?他们便劝我,说,天下事尚有可为,国有难,君主可以出亡,此亦历朝故例。”
朱棣点点头,此刻他已经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了。
“可是普天之大,何处可以安身啊?当时你们的军队已经入了内城,京城内外更是大军云集,我觉着就是想逃,也难以逃走了啊。”
朱棣又点点头,这就是他不明白的地方,明明已经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朱允炆他们是怎么逃走的?
“这时候,皇爷爷留给朕的主录僧溥洽来了,他告诉朕,太祖宾天前,曾在他那留有遗箧,并嘱咐他,若皇上有大难时可开启,内有救急之法。”和尚缓缓回忆道:“众人一听是太祖的安排,都很振奋,赶忙让溥洽把那遗箧拿来。那是一口很高很大的红木箱子,本身就十分坚固,外头还包了厚厚的铁皮,箱子上锁着大铁锁,却没有钥匙。”
“钥匙在哪里?”朱棣已经全然沉浸在和尚的讲述中。
“没有人知道,况且就算有钥匙也没用,因为锁眼里灌了铜。”和尚缓缓道:“还是常茂表兄用一柄铁锤,把锁头直接砸掉,这才打开了。”
“里头有什么?”朱棣追问道。
“有十数套僧衣僧帽僧鞋,整整齐齐摞在里头。”和尚回忆道:“还有一摞度牒,上头写着‘应文’、‘应能’、‘应贤’之类的法号。最底下是一张黄纸,上头是皇爷爷的御笔……”说到这儿,和尚眼眶湿润了,哽咽道:“写的是……‘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原来如此!”和尚说到这儿,朱棣已经全明白了,原来侄子是靠着太祖皇帝留下的法子,剃发为僧,和手下分头出城。而且太祖皇帝安排的路线——从鬼门到神乐观,正是最不引人注意,也是自己当时防备最松懈的地方。
而当时,化妆成和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姚广孝名声如日中天,手下的一干武僧在军中领兵打仗,攻无不克。这让燕王军的将士们,对和尚怀着天然的敬畏,一看见光头便十分客气,让朱允炆的出逃,变得十分顺利。
“想不到,父皇竟能算到身后之事。”朱棣不禁感叹起来,说着怒气涌起道:“那为何不干脆传位给我?!”其实,他也知道,这只是向来喜欢为子孙安排好一切的父皇,给朱允炆安排的后手罢了,朱元璋就是神仙也算不到,四年之后会发生的靖难之役。
第八百六十二章东厂
至于扮成和尚出逃,更是巧合而已,洪武爷万不能算到有个姚广孝。
“这都是天数啊!”倒是和尚一语让朱棣释然了。
“是啊,天数。”朱棣点点头,认可了和尚这种说法。
“按照太祖皇帝的意思,我君臣数人剃度之后,便分为数拨出了宫。当时怀恩、常茂护着我从鬼门出来,便看到护城河外已经全是你的军队了,本以为这下逃不掉了。”朱允炆回忆道:“魏国公却派了一条船,悄悄把我们从河上接走了。”
“也是太祖皇帝的安排?”一提自己的大舅子,朱棣的神情就很不自在。
“是。他说太祖皇帝临终前,说要是有国难,就让他准备一条船,在鬼门外等候。”和尚的眼圈红了一下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啊……”
“哼……”朱棣不满地轻哼一声。
“我失态了。”和尚笑笑,不再感慨道:“离京之后,就开始了十多年的逃亡,跟在我身边的那些人,也都过世了,还剩下三五个,皇上就放过他们吧。”
“那要看他们,会不会再生事!”朱棣冷哼一声道。
“不会的。其实,我从来都不会威胁到你。”和尚看着皇帝道:“你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的。”
“我知道,但难免有人会想要利用你,所以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我必须找到你。”朱棣点点头。
“现在你已经找到了。”和尚眼角的鱼尾纹都透着解脱道:“杀了我吧,你就彻底解脱了。”
“当年你不杀我。”朱棣却飒然一笑道:“现在我也不会杀你。”说着笑笑道:“我在京城建了一座庆寿寺,本来是给姚广孝准备的……”
“听说他死了。”提到这个名字,和尚的情绪终于有些变化了,说起来,他江山就是被那老和尚葬送的。
“嗯。”朱棣淡淡道:“但庙已经建起来了,你去那里当个住持吧。”
“呵呵呵……”听了朱棣安排,和尚笑起来。
“你笑什么?”朱棣看着和尚。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我干嘛还要逃这十几年。”和尚看一眼朱棣道:“太辛苦了。”
“是啊,太辛苦了。”朱棣看着眼角生出鱼尾纹的和尚,也笑起来:“咱们还是过几天安生日子吧。”
“可以。”和尚看看朱棣,轻声道,“要是哪天,你觉着我碍事了,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