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三戒)-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苑,仪天殿,永乐皇帝一大早见过赵王后,就一直阴沉着脸,没来由打了几个小太监的板子,吓得一众太监宫女魂不附体。直到有太监通禀说,张辅来了。皇帝的神情才放松不少,让人赶紧准备早膳,那些太监宫女也终于松了口气,井然有序地忙活起来。

待张辅上殿,朱棣便招呼他道:“文弼这个时间来,肯定还没吃早饭吧,来来来,陪朕一起用膳。”

张辅其实在王贤那里已经用过了,但哪敢扫皇帝的兴致,便恭声笑道:“那微臣就享福了。”

“也没有龙肝凤髓给你吃。”朱棣摆摆手道:“都是些家常的早点,如今咱们想吃什么吃不到?就是喜欢这熟悉的老味道。”

“皇上说得太对了。”张辅谢了恩,在下首锦墩上坐下,只见桌上摆了十几种早点,什么小窝头、驴打滚、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与金陵这边的吃食迥异,但张辅却倍感亲切,因为都是他小时候在北京常吃的。

皇帝拿着筷子,指着一道道早点道:“你品品,看看能不能尝出是谁的手艺?”

张辅只好夹了一块炒肝,细细地品尝一番,然后搁下筷子,道:“是不是皇上潜邸中厨师吕大海的手艺?”

“哈哈哈,人都说英国公精明过人,不过这次你可猜错了。”朱棣闻言捻须大笑道:“吕老头今年六十多了,颠不动勺了,朕去年给他个光禄寺少卿的荣衔让他退养了,现在是他儿子接班了。这是他儿子的手艺!”

“倒已经可以乱真了,怪不得吕师傅放心让他接班。父子两代侍奉皇上,也是一段佳话了。”张辅看皇帝兴致不错,心里暗暗嘀咕,刚才临进来前,黄俨还悄悄对他说,皇上心情不好,让他小心点呢。虽说皇上喜怒无常,也不会变得这么快吧?

“别放下筷子啊,打太孙去了山西,难得有人陪朕一起用膳,你爱吃什么就尽管吃,你拘束了,朕也吃不好。”朱棣热情地说着,自个端起饭碗来用起早膳。

和皇帝一起进膳,张辅也不是头一回,不过放开胆子吃是不可能的。他恭谨地欠着身子坐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动着筷子,心里一边飞快地盘算……他知道皇帝的起居习惯,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五更天用饭,之后便开始一天的忙碌,这会儿虽然早,但也有卯时了,皇上怎么可能才吃饭呢?

或者说之前,有什么原因让皇上吃不下饭?张辅自然想到临走前,王贤所说的那件事……赵王进宫了!

看来八成是赵王已经向皇上坦白了什么。张辅暗暗有数后,便且安下心,陪皇上用起了早膳。哪知刚吃了两口,皇帝已经要漱口了,张辅一见这情形,连忙站起身要谢恩,却被朱棣一笑拦住道:“朕这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吃不多。你不一样,身子骨可好着呢,练武之人吃这么点可不行!”说着便起身道:“这桌饭是为你准备的,你可不能浪费。慢慢用,朕先去看奏章,吃饱了再来跟朕说话。”

张辅只好谢恩,待皇帝离开后,又坐下吃了几口。其实他根本不饿,但这大明朝谁敢拂皇上的好意?吃不下也得硬塞一番。张辅心知肚明,皇帝这是在向自己卖好呢,有道是吃人的嘴短,用了皇帝专门准备的御膳,待会儿奏对时该怎么说,他也明白了。

想到这,张辅愈加佩服起王贤来,好一个‘但求问心无愧,给皇上留好余地就是了’,正是拜他所赐,自己现在才能安心坐着,不然怀里揣着个红炭似的奏章,哪还能坐得住?

虽说朱棣让他慢慢吃,张辅哪敢让皇上久等?稍微又动了几筷子,便也漱了口,起身到里面谢恩。

朱棣在那里翻看着奏章,明显有点心不在焉,见他进来了,马上让人赐坐,又问他吃好了么。

张辅感动道:“臣何德何能,蒙皇上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皇上。”

“文弼言重了,你是朕的股肱大臣,在朕眼里,那是比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还要重要许多的。”朱棣提到‘不成器的儿子’,明显有些压不住火气,重重一哼道:“你知道方才谁来过么?”

“臣不知道。”张辅自然不会在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

“朱高燧那个逆子。”朱棣装出来的笑容,终于消失殆尽,恨声道:“他来向朕坦白,自己做了忤逆祖宗的罪行!”

张辅这下更清楚了,也不好摆出一脸茫然,那样就明显在装了,只好轻声道:“赵王向来仁孝,就算做了什么错事,也是有原因的吧?”

“你还替他说话!”朱棣怒气冲冲,但却明显是顺着张辅的意思说话道:“你知道他干了什么吗?”

“臣还不知道。”张辅轻声道。

要不怎么说,说话是一门艺术呢?一个‘还’字,便向朱棣暗示了案情的进展程度。有时候做臣子的就是这样,你既不能忤逆了皇帝的意,又不能显得太无能,这里头的分寸把握,就是所谓的‘侍君之道’,想到王贤小小年纪,居然能把握得妙到毫巅,张辅就忍不住腹诽,莫非这小家伙是什么老妖怪转世?

别说,英国公猜得虽不中,却亦不远矣!

“唉,朕跟你说实话吧。”朱棣一脸羞臊道:“那孝陵殿前的银杏树,就是这逆子让人偷偷灌水泡死的!”

“啊!”张辅马上流露出恰当的惊讶道:“为什么?”

“为什么?”朱棣神情复杂道:“这逆子的想法殊为可笑!你应该知道吧,前些日子,有些个言官瞧不得我们父子团聚,非要逼汉王就藩这件事吧?”

“知道……”张辅闻言暗暗心惊,想不到皇上对汉王就藩这件事,居然是这种反感的态度。不过转念一想也正常,因为藩王就藩后,就不能再回京了,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所以父子兄弟一旦分开,就今生再不能相见。而大臣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非要汉王就藩。只要汉王一就藩,就再也别指望见到皇帝了。那样太子的位子就稳当了,大明朝也没有什么储位之争了。

但朱棣能对那些兄弟侄子狠下心来,可轮到自己的儿子,却是万万不舍。

皇帝今年五十五岁了,在这个年代,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人老了都分外顾念亲情,何况是他最喜爱的两个儿子。一想到自己一狠心,就再也见不到这俩儿子,他就十分难舍。再想到那样一来,太子便可高枕无忧,随着自己一天天老迈,很可能不把自己这个父皇放在眼里。

想到过去这十多年,自己对太子的凉薄,朱棣就难免心生疑虑,更加不想放两个儿子就藩。不过朱棣也没法反驳那些臣子,因为他们毕竟是为了大明的社稷安危,为了让天下的藩王无话可说,老老实实蹲在他们的藩国里。所以皇上虽然有心训斥大臣无人伦之理,却又实在说不出口。

这时候,孝陵殿前的公孙树枯死了,汉王又遇刺了,虽然都让皇帝火冒三丈,却又不得不承认,这让皇帝变得主动多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父子君臣

金殿之上,朱棣又想起半个时辰前的场景……

“父皇……”赵王跪在御前,重重磕头道:“是儿臣一时头昏脑热,才想出这么个馊主意的,”说着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可我没想到那些树那么怕涝,只是多浇了一次,竟枯死了一些……”

“你这个孽障!”朱棣听得勃然大怒,飞起一脚就把朱高燧踹翻在地。朱高燧闷哼一声,顾不上疼痛,又从地上爬起来,泣道:“儿臣之前在府里先试过,浇得水比那多多了,可我府里那些银杏树,不过是掉了一些叶子,这会儿又全都缓醒过来了!”说了这一通话,赵王才感到胸口一阵阵气闷,他咳嗽两声,脸色涨得通红道:“儿臣本想借着银杏树落叶,跟父皇谏言说,这是祖宗不忍我们父子分离,所以才示警的,只要父皇不肯听信那些奸臣的挑唆,那些公孙树就必然会复原的!”

听了儿子这样说,朱棣脸上的怒气才没那么强烈了。朱高燧忙趁热打铁道:“儿臣听到那些树竟然枯死的消息,想死的心都有了……”说着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儿臣只是气不过那些大臣,凭什么他们可以父慈子孝,一家人时时团聚,却让我们天家父子骨肉分离?儿臣没法想象,从此再也见不着父皇,该是何等的暗无天日!”

朱高燧如果晚生几百年,就没马景涛什么事儿了,只见他哭得撕心裂肺,使劲捶打着自己的胸口道:“父皇啊,您年纪大了,圣体又欠安,儿臣恨不得日日侍奉御前尽孝,要是让儿臣这辈子见不着父皇,还不如直接赐死儿臣得了!”

朱高燧哭得肝肠寸断,如杜鹃啼血,把朱棣一颗铁石心肠都哭软了,看着那张酷肖徐皇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