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三戒)-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王贤也看清了来人,应该是吴为和许怀庆!当然此刻,两人不叫吴为许怀庆,按照王贤写好的剧本,他们一个是礼部郎中程济,三十岁,另一个是武安侯郑亨,四十岁……对吴为来说,改头换面,增加点岁数不过是雕虫小技,所以王贤看到两人面目全非,但是听声音是错不了的。“二位卿家快快请起,孤真是无颜以对啊……”说罢,三人抱头痛哭起来,那不是装哭,当日在九龙口,那叫一个生离死别,如今兄弟重逢,虽在敌营,也值得大哭一场……看得脱欢也鼻子酸酸,悄悄退了出去,不‘打扰’君臣三个说话。

三人又哭了一阵子,许怀庆小声问道:“小吴,我脸上的妆不会花了吧?”

“不会,不用我专门的解药,洗都洗不掉。”吴为小声笑笑,对王贤道:“大人,您可真绝,竟把口信藏在大便底下。”

“没办法,他们盯得太紧。”王贤叹气道:“就是那泡屎,他们还过去看了看呢。”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吴为将明军现在的情况,简要讲给王贤知道。他本以为王贤会因为皇帝的无情而难过,谁知王贤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问道:“大军现在什么个情形?”

“果然如大人预料!我军已经开始分批撤军了。”吴为钦佩地看着王贤,他是亲眼见证了这家伙从一个一事无成的混混,到今天有胆有识的英雄的转变,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服。小声道:“其实将领们都知道,马哈木就在百里外扎营,整天嚷嚷着请战,要率军来取他狗头,但是皇上一直不同意,反而命步军先行,撤回广武镇。”

“看来确实是要撤军了。”王贤松口气道:“这样我们这出戏才能演下去!”

“嗯。”吴为点点头道:“马哈木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大军不撤,我们根本骗不了他。”

“呵呵……”王贤笑笑道:“不靠忽悠,你是怎么证明他们的身份的?”

“其实还是靠忽悠……”吴为干笑两声,把两人之前的经历讲给王贤听……

就算皇帝放弃了王贤,但他在九龙口救下的那帮兄弟,是绝对不会放弃他的。幼军的兄弟们也被军师义薄云天的举动,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表示要营救他。但此事只能智取不能力敌,而且属于未经通报、擅自行动,就算朱瞻基帮他们瞒着,也不能有太多人偷偷离开军队。

最后是吴为带着三百骑兵跟踪王贤而来,他们并不怕蒙古人发现他们,因为这是‘太孙殿下’被抓住了呀,要是没人跟着才真叫见鬼呢。所以那天王贤一发信号,当天夜里他们就找到了那泡便便,从便便底下找到了王贤留的字条……

看了王贤的计划,几人当时就惊呆了,竟是要他们假扮明朝使节,到瓦剌大营中谈判。他们不是担心这么做,会不会犯王法……他们一路追踪而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们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被马哈木识破了,反而害了军师?

不过现在在他们心中,王贤的话可能比圣旨还要好使,既然是他要求的,那是豁出命去也要办到。他们先定下正副使节……兹事体大,不是说你有胆量就可以胜任的,性情阴沉、临危不乱的吴为当仁不让,占据了一个人选。至于许怀庆会入选,是因为他年纪最大……这种国之大事,皇帝不可能派毛头小子去办的,一定要有老成之辈。

定下人选后,两人又演练两日,把可能遇到的状况都琢磨到了,才换上朱瞻基给弄到的官服,带着一百名换穿簇新侍卫服的兄弟上路……之所以不带更多人,是因为人再多也没用,万一出了事,白白搭上更多人的性命。但要是带太少护卫也不像样,大伙儿一合计,一百人应该是个合适的数字。

那边马哈木早就翘首以待,一听说明朝使节终于来了,他却摆起了谱……为了显示瓦剌雄风犹在,他特意派出大军,于营外十里列阵,上万名瓦剌骑兵,手持明晃晃的马刀和弓箭,摆好阵势等待明使的到来。

当吴为和许怀庆骑着马,刚踏入瓦剌大营的时候,瓦剌人的队列突然变动,一拥而上,把他们围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然而吴为等人却丝毫不见慌张,镇定自若地下马,在刀剑丛中走入马哈木的营帐。

马哈木帐中,也是站满了彪悍的武士,虎视眈眈地盯着来人。吴为和许怀庆掸掸衣袖,不卑不亢地朝踞坐在虎皮上的瓦剌太师马哈木行礼,自报了家门。

“明朝皇帝竟只派个郎中和伯爵来谈判,”马哈木却只哼一声道:“莫非是瞧不起老夫?”

“顺宁王别误会。”吴为道:“出了这种事,我们陛下倍觉面上无光,因此一直宣称殿下已经回营,这时候若将士们发现,陛下又派出使节,让陛下的威信何存?”顿一下道:“所以才派了我们两个不惹眼的角色,趁夜悄悄出营,来跟王爷谈判,看看怎样才能迎回我们殿下?”

马哈木听听也有道理,便不再纠结双方的地位不对等,伸手道:“拿出来吧。”

“王爷要什么?”吴为不解道。

第三百四十四章谈判

“你们皇帝的信呐!”马哈木瓮声瓮气道:“老夫得先看看他说了什么,才能定夺!”

“我们陛下当然有信,”吴为一摊手道:“但却是口信。”

“口说无凭,”马哈木拉下脸道:“让老夫怎么相信你们?”

“顺宁王少安毋躁,”吴为淡淡道:“就事论事,有的谈判需要我们皇上写信表达诚意,但有的谈判根本不需要……比如这次,我们殿下在你们手里,怎么可能跟王爷耍花样呢?”说着正色道:“我们皇上最疼爱的就是我们太孙,那是一丝一毫也不能让他受伤害的。”

“谅你们也不敢耍花招……”马哈木一想也是,老子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还能坑了我不成?虽然对明朝皇帝的轻慢不爽,但对方才是胜利者,他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失败者,哪有表现出的那么强势?哼一声道:“你们皇帝带来什么口信了?”

“我们要先见到太孙殿下才能说。”吴为道。

这也算题中应有之义,马哈木点点头,便让人请王贤过来,但旋即才知道,他在脱欢的陪同下,出去打猎了,眼看中午到了,回不来了……蒙古人热情好客的习惯,啥时候也改不了,马哈木说,那就先吃饭吧。

便烤了全羊,盛了奶酒,请两名钦差入席。不过马哈木不会再亲自动手,他依然盘膝坐在虎皮上,一手撑膝,一手摸着蓬乱的胡须,面色阴沉,尽显枭雄之态。他的弟弟太平则坐在一旁,满怀激情,口若悬河,大谈明军必败,胜利终究属于瓦剌的种种理由。

吴为和许怀庆两个,实在想不到瓦剌人也有这么不着调的家伙,他们已经知道,明军两场大胜,斩首八千余级,俘虏七千余人,缴获马匹数万,瓦剌部损失的实力超过一半……这绝不是说,瓦剌人还有一半的实力,因为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算术题,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士气……通常来讲,这个时代的军队,损失超过一成,就会溃不成军,就算是主场作战,能承受的损失也不会超过两成。现在瓦剌人的损失达到五成,必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到极点,就算成吉思汗再世,也无法再次凝聚军心、鼓舞士气,更别说和明军再次一战了。

现在太平还坚持说瓦剌必胜,实在是扯淡,而且是扯大淡,许怀庆听得呆若木鸡、一言不发,吴为随口附和,心不在焉,倒是吃了不少烤羊肉:“唔,这羊肉不错,贤义王尝尝……”

“我整天吃……”太平丝毫没觉出,对方是想把自己的嘴堵上,依旧滔滔不绝,直到口干舌燥,才端起奶酒牛饮起来。

见明使吃得差不多了,马哈木咳嗽一声,提出了瓦剌方面的条件,其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明朝和瓦剌结为兄弟之国,交换誓词、永远通好。为表示诚意,明朝嫁瓦剌一公主和亲。瓦剌也会将一公主嫁与明朝,永结秦晋之好。其次、明朝开放宣大等边境城市,与瓦剌进行榷场贸易。第三,明朝承认瓦剌对河套地区的管辖权。第四,明朝返还被他们俘虏安乐王的博罗,以及其他俘虏。第五,鞑靼太师阿鲁台,派王子失捏干到和林作人质,发誓效忠答里巴汗。”说完长长一串要求,马哈木缓缓道:“五条都答应,太孙殿下自会安然返回。”

尽管吴为两人是冒牌使臣,但是被马哈木的贪婪和无耻惊呆了,原来这兄弟俩是一脉相承的,这哪是战争失败者该有的态度?难道真以为‘太孙殿下’在手,就可以吃死了大明么!

这样的条款,是任何一个大明使臣都无法接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