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万人怎么会清简?”王贤不禁笑道:“我在富阳都累成狗了。”
“因为本县有江南第一家啊。”贾驿丞不禁暗道,这王典史果然是年轻,啥都不知道。
“哦,浦江郑家么,这个倒听说过,”王贤恍然道:“听说是太祖皇帝封的。”
“不错。”提起郑家,贾驿丞与有荣焉道:“郑氏一门九世同居,忠孝信义,自南宋至今已二百余年,族众数万,却从无犯法之男、改嫁之女。出过一百七十多位官员,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也只有如此忠孝信义的世家,才当得起太祖皇帝赐封的‘江南第一家’。”
王贤听了不禁震撼,这江南第一家,可比自己这‘江南第一吏’强之百倍了。不过这么牛逼的家族,怎么毫无存在感?不然以他的敏锐,不至于疏忽到这种程度。
“不过郑家可够低调的。”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王贤忙打个哈哈道:“好些年没听到他们的动静了。”
“咳咳……”贾驿丞犹豫一下,还是小声道:“郑家人这些年,确实很安静。”顿一下,忙岔开话题道:“但至少在本县,他们还是说一不二的。官府有什么事交代下来,都会不打折扣地完成,根本不用操心。所以人家都说,来浦江当官也好也不好。”
“怎么个好也不好?”
“好处是不用官府操心,本县便税粮早完、盗匪绝迹、百姓和睦、秩序井然。”贾驿丞道:“坏处是,不管本县状况多好,外人都认为是郑家的功劳,跟官府没关系。”顿一下,苦笑道:“讨厌的是,府里省里也这样看。”
“好么,感情浦江县是郑家在管着,官员只是摆设,所以干脆不设佐贰?”王贤心说这个县还真奇葩。
“是,就连大老爷也深受其害……”贾驿丞苦笑道:“从……洪武三十三年,就在本县当知县,如今十二年过去了,还在本县当知县……”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驾崩,建文帝次年改元。但朱棣篡位后,企图把建文的一切痕迹都抹去,就连已经用了四年的建文年号,也不会放过。
于是建文元年成了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成了洪武三十三年……一直到洪武三十五年。
“是么……”王贤再傻也不会当着同僚的面评价上司。因为传言是会变味的,传到知县耳朵里还不知成什么样呢。想一想十二年不得升迁的知县,心里还不怨念逆流成河?他可不想成了人家的出气筒……
两人又简单聊了聊浦江县的风土人情,见天色不早,贾驿丞起身告辞道:“二老爷早些歇息吧,下官一早就让人去县里报告。”
“有劳了。”王贤点点头,露出无奈的笑道:“千万别这么叫,小弟受不起。”
“习惯就好了。”贾驿丞笑着退出了房间。
“二老爷……”等他走了,王贤却自己轻声重复起来,面上笑容略略自得。
“不就叫你声二老爷么,高兴成这样。”灵霄一屁股坐在一旁。为了保护王贤,她决定还是委屈一下,继续假扮他的侍女。不过谁要指望这位侍女端茶倒水,肯定会失望的。
“你懂什么。”王贤乐呵呵笑道:“这就好比玩牌九,本以为抓到的是杂七、杂八,谁知却抓到一副双红头!”
灵霄不懂牌九,眨眼看着王贤,不过大致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是赚到了呗。
王贤确实很开心。虽然短短一年时间,实现了从吏到官的大飞跃,但谁不想尽善尽美呢?金华府浦江典史,能比得上杭州府钱塘县典史么?他真不知道那位大明天官是吃饱了撑的,还是跟自己有前世冤仇。竟然嘴里说‘功臣另有重用’,下手却把自己发配了……真是没处说理去。
为此魏知县安慰他,典史多好啊,权力大、手下多,而且不入流品。
王贤险些郁闷死,哀怨地看着老师道:“前几条也就罢了,最后一句有什么好的?”
‘按照《大明律》,’魏知县,哦不,现在是魏修撰了,开心道:‘官员未入流者,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一旦入了流品,你今生就与科场无缘了。’
王贤对那个秀才身份还是挺在意的,便仅以此自慰。谁成想,原来自己这个典史,竟然是浦江县的二把手!不说别的,一想到再不用伺候三尊神了,他就开心坏了。
第二天等到傍晌,才有两个书吏姗姗来迟,拜见了二老爷,又传达大老爷的口信……何时上任,王典史自己决定就好。
“那就明天吧。”王贤想一想,赶早不赶晚,也能给上司个好印象。
“这个……”两个书吏一个姓郑、另一个也姓郑,浦江县大半都是这个姓。长脸郑是礼房司吏,闻言劝道:“二老爷还是再晚一天上任吧,也好让弟兄们准备充分点。”
“这有什么好准备的,一切从简即可。”王贤淡淡笑道。
“二老爷……”另一个圆脸郑,是本县的胥吏班头,闻言小声道:“官场俗话说,‘上官初四不为祥,初七十六最堪伤,十九更嫌二十八,愚人不信必遭殃。任上难免人马死,满任终须有一伤’……明天就是二十八了。”
“这都是无稽之谈,本官是不信的。”王贤板起脸道:“就这么定了,明天上任!”
见他如此坚持,两人只好应下,又交代几句,说明早有轿子来接,两人便告辞了。
两人一走,灵霄奇怪道:“小贤子你要是不信俗话,为啥赶着九月之前上任?”
“第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两人编出来诳我的。第二,就算不是编的,我话已出口,也不能随着他们改。”王贤叹口气道:“胥吏如何对待长官,我最清楚不过,每有新官上任,胥吏们必要先称斤两,甚至有嚣张的,直接给下马威。”
“放心啦。”灵霄很仗义道:“他们敢欺负你,我就揍他们!”
“好意心领了……”王贤无奈地看她一眼道:“忘了咱们的约法三章?”
当初他是不想让这大小姐来浦江的,但灵霄哪里肯听他的,王贤只好跟她约法三章,第一要听我的话,第二不要随便使用武力,第三,有外人时要给我点面子……王贤说不然打死我也不带你去。
“记得……”灵霄倒是很守信用,当时答应了,就不再违背,除了气炸了肺的那次。她郁闷地撇撇嘴,朝王贤扮鬼脸道:“他们要欺负你,我也不管了!”说完不再理他。
王贤无奈地摇摇头,对帅辉道:“我今天不出门,你和二黑去县里看看地形,明天心里也好有个数。”
两人应一声,便结伴出去了。后晌才回来,跟王贤嘀咕了许久,王贤似乎面色不太好看。
晚上,王贤借花献佛,回请贾驿丞吃酒,待酒酣耳热,方直截了当问他:“县里似乎有作弄典史的惯例?”
“没有的事……”贾驿丞忙摇头道,无奈碰上王贤这个厉害角色,没几句话,就让他全撂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二老爷上任
雄鸡一唱天下白。
一到卯时,王贤便起床。今天是他上任的大日子,昨晚有些小小失眠,在床边呆坐了好一会儿,望着昨天熨好,挂在衣架上的鲜绿色官服,王官人的嘴角,扯起一丝笑道:“来人!”
外面帅辉和二黑也早就起来,两人穿着簇新的交领淡青衫,系着红腰带,头带黑色平定巾,上饰三支孔雀翎并一支雉尾,一个端着洗脸的清水,一个端着梳洗的家什,喜气洋洋地进来。
其实两人留在富阳,靠着王贤的余荫,或是继续混在公门,或是自个经商,都会过得很安逸。但两人都还年轻,一来想离开富阳见见世面,二来亲眼见着王贤,短短一年时间,竟完成了从混混到小吏到司吏到典史的连环跳。两人惊慕之余,都相信他前途一片光明,是以打定主意跟着王贤继续混,肯定比在县里有出息。
说书的不是说了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两人把自己的命运,全靠在王贤身上了,非但办差兢兢业业,还悉心伺候他起居。待王贤洗过脸,便端坐在铜镜前,帅辉熟练地将他的长发束在头顶,打好了结,再用一根发带细细系牢,不至松脱,最后插上一根玉簪。
“大人,穿官服了。”二黑将那一片春天嫩草地似的绿纱官袍捧到王贤面前。按照规制,大明四品以上官服用绯袍,五到七品穿青袍,八品以下为绿袍,清晰划分出了高级官员、中级官员和低级官员……这个万恶的阶级社会啊!
王贤不禁暗讽自己贪心不足,一年时间从吏到官,进入了这个社会的统治阶层,足以让人羡慕到发狂了。便在白纱中单外,罩上嫩绿色的团领官袍,系好衣带,整好衣角,看着铜镜中映照出胸前的练鹊补子,王贤更加满足了。终于,咱也混上这块布了。
补子比服色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