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九州)-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和周家的小郎君也在啊,也好,奴家便今晚便请你们一齐吃夜宵。”

杨花花的心情显然不错,主动和少年们逗起了乐子。

“娘亲,今日的投壶比赛结果如何?”

裴徽虽然射艺不精,却也喜凑个热闹,偎到杨花花身侧问道。

杨花花请拍着爱子的掌心,和声细语缓缓而诉:“今日你没随我去真是可惜了,虽然投壶比赛比不上真正的挽弓射箭,可也着实精彩非凡。先是你暄哥哥打头阵,一连投中六壶,只可惜投第七壶时用力过猛落了偏。”

杨花花抿了一口茶水道:“接下来的出场的人便是侍御史卢中伦,他呀……”

“娘亲,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捡紧要的说。”

裴徽有些不耐的摇着杨花花的手臂,催促着。

“嗯,那娘亲就直接跳到后面!”

杨花花慈爱的点了点头道:“广平王殿下见无人可投中第九只壶,便向陛下请了命临壶而立,小王爷啊自是箭无虚发,连中九箭。”

“太好了!”

裴徽兴奋的挥舞着拳头,在他心中皇室中的子弟唯有广平王殿下最为英武,也是他除了李括外最敬佩的青年才俊。“那广平王殿下可夺了魁首?”

“你个白眼狼!”

杨花花捻起手指在儿子眉心点了点:“你忘记你四姨了吗,那可是你括哥教出来的神射手。广平王殿下虽然英武却只中了九箭,可你四姨一出马可是十壶全中!”

裴徽有些不屑的摊了摊手:“我看是殿下有意让着四姨,不然为什么九箭全中,偏偏最后一箭落了壶?”

“就你聪明!”

杨花花轻叹一声,直是拿这个娇惯的孩子无可奈何。

“括儿哥,奴家可是听陛下说要好好封赏于你呢。”

杨花花抿了一口清茶,转过头来轻声道。

“陛下天恩,只是我已经被封为疏勒兵马使……”

李括冲北面抱了抱拳,声调中却是透着些许疑惑。

“真是一个呆子!”

杨花花叹了口气道:“上次的封赏是针对陇右战役,这次的封赏却是因四妹。上次是公,这次却是私。陛下可不想让外人说,堂堂一国之君却到臣子那里打秋风!”

“陛下的心胸,实则阔广。”

李括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哎,真不知道你这样的人怎么做到一军兵马使的,竟是一点也不会揣测上司的心理。”

杨花花隐隐有些我少年担心,官场尔虞我诈,这样的雏儿当真能顺顺当当的朝塔顶爬去吗。

“不过陛下倒是喜欢你这样忠厚的将领,没准你小子捡了个大便宜。”

杨花花不想太过打击少年的积极性,遂随意捻起一撮引子,给少年点燃以作希望。

“不知今日陛下可否提及,陇右将领重新调配的事宜?我被陛下封为疏勒兵马使,照理应去兵部领了文书……”

李括颇为关心此事,便硬着头皮想通过杨花花探听探听圣上的口风。毕竟,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抓到高秀延私通吐蕃的证据,给死去的铜武营将士一个交代。

“什么?你是说赴任时间?”

杨花花难以置信的盯着李括,足足愣了几秒。

“呵呵,呵呵。”

杨花花掩嘴笑道:“括儿哥你还真是有趣,你莫不是以为陛下委派你为疏勒兵马使,你便要即刻赴任吧?”

“看来奴家要好好给你授上一刻,不然你这个堂堂的疏勒兵马使没准下一刻就单枪匹马奔安西赴任了。”

杨花花摇了摇头道:“每隔几年陛下都会重新调配各藩镇的兵将,确保不会出现节度拥兵自重的情况。陛下登基后,除去那胡儿安禄山,还没有一个节度使连任超过五年的。你虽然是从长安神策军入的行伍,出身却算在了陇右。你小子在河湟会战中立了大功,陛下不想你被哥舒翰培植为亲信这才把你调离陇右,派往安西。”

“至于这赴任时间吗,只要陛下没有下旨、兵部没有催促,你尽可以拖着。庆王殿下自开元四年起不还遥领着安西大都护吗,难不成他还得跑去安西赴任?”(注2)

杨花花呷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嗓子:“虽然你这疏勒兵马使是实职,但眼下刚打完大仗必定要好好修养一番声息。既然陛下都没催,你着什么急。长安城中的氤氲香氛就这么令你生厌,你就这么想跑到大漠孤山里和蛮子砍杀?”

“多谢夫人提点,我只是想知道确切的时间好早作准备。”

自己不过提了一句,却引得杨花花一番长论,少年直是一阵头痛。

“作什么准备?你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应对眼前的危机吧!”

杨花花摇了摇头道:“别看你现在晋升高位,又得圣眷,可这朝廷官场上的事向来是风云变幻,没准你前一刻还是一朝国公,后一分便落的个身死族灭。李林甫那老贼已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要不早作打算,迟早得被那个老贼害死!”

注1:大龙:指在棋局上尚未获得安定,可能受到对方攻逼、威胁的整块棋子。

注2:唐前期主管安西的是安西大都护。和前期的大都护比起来;安西节度使的地位其实不高;兼任安西副都护而已。而后期安西大都护往往只是朝中要员兼任的一个虚名,无实权。

第三十一章 浮沉(九)

自打李括扮作小道与那高德忠一算命格后,高大管事隔三差五便来到崇业坊与少年汇报那些生人的动态,希望少年能一窥天机,给他指出一条明路。不知为何,少年掐指一算,总能将高府中新近发生的大事数落个清。大到高府二少爷新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红阿姑做填房,小到厨子因克扣银钱买了死鱼被主家发现而生生吃了一顿板子,少年都说的头头是道,仿佛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眼前。

这更让高管事坚信少年便是玄亘道长的嫡传弟子,是天尊降入人间救他于水火的福星。鬼神之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既然高大管事已经笃定了少年的身份,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莫说几个蕃人的身份、动态,即便少年要他说出他家老爷晚上和哪个夫人共赴一室行那合欢之好,怕那高大管事也会毫无保留的悉数道来。

经过一番试探,李括已基本摸清了那些蕃人的动态,虽不能肯定那些人便是吐蕃派到长安来的细作,但可以肯定的是高秀延对他们的态度颇为恭谨,这一点从那些蕃人居住酒楼的豪奢程度就可以窥之一二。一番谶言打发安抚了那高管事后,李括便第一时间赶到杨府与虢国夫人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在虢国夫人看来,没有绝对的把握,最好不要打草惊蛇,逼得那高秀延使出同归于尽的狠招。毕竟如今河湟会战已经打完,几个寻常吐蕃人旅居长安还是很正常的。想那高秀延能够官运亨通,直做到金吾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所靠的绝不仅仅是一点人脉。对付这种官场的老油条,不出手便罢了,一出手便要蛇打七寸,一击毙其命!

况且高秀延是老贼李林甫的得力臂膀,若无足够的证据证明高秀延私通吐蕃,以老贼在朝中的人脉,此事一番斡旋后怕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因此,虢国夫人决定分两头行事。一面少年继续牵住高管事这条线,尽可能多的撬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她利用杨氏在长安的情报网调查东市那批蕃人的真实背景,为高秀延私通吐蕃一事提供佐证。

拿定了主意,人的心情便变得极佳,连带着日子都过的舒畅了起来。正如虢国夫人预料的那样,圣上对各边镇要员赴任之事只字不提,兵部也就揣着明白作糊涂,当了个老好人。看这个架势,怕是今年除夕这些边将都能留在长安了。对于此,李括自然乐得自在,他需要充分的时间搜集证据搬倒高秀延,也想借这个机会多陪陪娘亲,好好为老人尽尽孝。

除去每隔几日去那崇业坊算上一卦,以应付那高管事,李括大部分的时间都闲在了家中。李卢氏的身子虚寒,少年便亲自按药方抓来补药,煎好服侍娘亲用下;老太太落了清闲便思念起了亡夫,李括便端来胡凳陪老人家唠起了嗑。自己今后怕要常年领兵在外,能多陪娘亲一刻便多陪上一刻。

每每入夜,少年便点起油灯,独自坐在案几前研究起兵法。河湟之战给了少年很深的感触,虽然自己靠着奇谋屡次化险为夷,但这仗打的越久,少年便越感觉到无力。在国子监看的那点兵书放到了战场上根本不够填牙,三哥传授的经验与实际情况一结合就叫人抓了瞎。都道学无止境,少年此刻才体会到其中之意。

翻开阿爷留下的那本《卫公兵法》少年逐字逐句的忖度,一法一招的比划演练。他跟李卫公学排兵、学布阵;他跟大唐战神学统兵、学御人。兵者诡道也,少年逐渐变得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