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杰利科有清楚的战略观,自然明白保存舰队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正是这些担忧与顾虑,让杰利科显得极为犹豫。
当时,他明知道雷德尔的舰队就在东北方向上,而且最多只有六艘主力舰还能作战,却没有下令追击,而是首先派出了以轻巡洋舰为主的侦察舰队。名义上,是去掩护贝蒂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撤退。实际上,杰利科更想知道,在雷德尔身后,是否有公海舰队的主力,或者说前方是否有敌人设置好的陷阱。
结果,在战场局势相对明了的情况下,双方都选择了观望。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杰利科选择追击雷德尔,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收获,但是至少能让他获得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即公海舰队在取得战术胜利的时候,却在战略上输掉了主动权。
可惜的是,杰利科并没有这么做。
当然,从总体战局上看,杰利科的犹豫不决并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希佩尔的主力舰队根本不可能及时赶到。
九点过,杰利科派出的轻巡洋舰发现了雷德尔的舰队。
在主力舰的重炮威胁下,英国轻巡洋舰没敢冒险靠近,只是远远的跟随在后,始终呆在三百毫米舰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此时,雷德尔拿那几艘轻巡洋舰也没办法。
别忘了,雷德尔手里只有六艘轻巡洋舰,而且全部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了。伴随主力舰活动的,只有几艘小型舰艇。虽然这些小型舰艇能够阻止英国轻巡洋舰发动鱼雷攻击,却无法单独击败轻巡洋舰。
被大舰队的轻巡洋舰死死盯住,雷德尔丝毫不敢大意。
十点不到,在危机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雷德尔选择了撤退。
雷德尔并不知道,此时希佩尔率领的主力舰队离他只有大约八个小时的航程了,而且杰利科并没有全速追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雷德尔没有选择撤退,恐怕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别的不说,在发现雷德尔徘徊不前,既没有主动上前决战,又没有撤退的时候,杰利科也很是疑惑,甚至在怀疑之前做出的判断。说得直接一点,雷德尔在选择撤退之前,杰利科觉得公海舰队的主力并没赶到。
要是再耗上两个小时,杰利科很有可能主动去找雷德尔决战。
到时候,希佩尔离战场也就只有不到六个小时了。只要雷德尔指挥得当,就算无法战胜杰利科,也能缠住杰利科,争取六个小时不算什么难事。当然,雷德尔肯定会因此承受很大的损失,可是与重创、甚至是歼灭大舰队相比,就算雷德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全军覆没,也算不了什么。
有趣的是,雷德尔选择撤退,反而难住了杰利科。
虽然雷德尔舰队里的主力舰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四节以上,而杰利科率领的十七艘战列舰中,速度最快的也不到二十二节,但是与贝蒂交战之后,“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的速度降到了二十节以内。
也就是说,只要杰利科愿意追,就肯定追得上。
只是,得花上好几个小时。
可以说,雷德尔的决定非常及时。如果他晚两个小时下令撤退,杰利科又全速追击,在希佩尔赶到之前,雷德尔就会被杰利科追上。
当然,杰利科与雷德尔都不清楚这一点。
此时的杰利科,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不追的话,他就得承担责任。追的话,又有可能中了对方的圈套。
最后,杰利科还是决定追,只是非常谨慎。
不管怎么说,杰利科不会替贝蒂背黑锅,也不想落入对手的圈套之中。在追击雷德尔的时候,杰利科派出了数艘轻巡洋舰。杰利科想得非常清楚,只要发现公海舰队就撤退,绝不与公海舰队决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五章嘎然而止
更新时间:20127110:58:40本章字数:5031
九月九日,下午四点过,雷德尔率先与希佩尔会师。
因为“毛奇”号受损严重,所以在撤退途中,雷德尔转移到“德塞利茨”号上。与希佩尔的主力舰队会合后,雷德尔来到了公海舰队旗舰“国王”号上,向希佩尔汇报与大舰队的交战情况。
此时,尾随雷德尔的几艘英国巡洋舰已经被赶跑了。
雷德尔着重提到,杰利科的主力舰队很有可能已经赶到,但是没有与之遭遇,因此无法判断杰利科的去向。
显然,这给冯承乾与希佩尔出了一道难题。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即便“玛丽女王”号与“不屈”号没有被击沉,也无法继续作战。根据之前获取的情报,杰利科手上应该有十七艘战列舰。
正是如此,冯承乾、希佩尔与雷德尔都主张跟杰利科决战。
当然,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杰利科愿意前来决战。
商量好之后,希佩尔让雷德尔返回“德塞利茨”号,首先安排“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撤回威廉港,然后率领六艘战列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前去寻找很有可能还在设得兰群岛附近的大舰队。
希佩尔说得很明确,雷德尔只需要前去搜寻大舰队,不用与大舰队交战。
雷德尔走后,希佩尔也率领主力舰队跟了上去。
舰队作战的战术相对简单,雷德尔在前,希佩尔只需要跟在后面四十海里左右,在雷德尔发现了杰利科之后迅速赶上去。虽然大舰队战列舰的航速普遍较高,但是有几艘的速度并不快,特别是三艘“柏勒罗丰”级与三艘“圣文森特”级,最高航速不到二十一节,比公海舰队最慢的战列舰还要稍微慢一些。舰队的速度,不由最快的战舰决定,而是由最慢的战舰决定。只要被公海舰队咬住,除非杰利科打算抛弃六艘速度慢的战列舰,不然就得跟公海舰队决战。
杰利科会抛弃六艘速度较慢的战列舰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别说贝蒂刚刚吃了败仗,损失了“不倦”号与“不挠”号,就算没有任何损失,杰利科也不会抛弃六艘战列舰。
要知道,如果损失六艘战列舰,英国皇家海军就将丧失兵力优势。
希佩尔与冯承乾都相信,只要雷德尔咬住了杰利科,决战就将爆发,而且公海舰队的胜算更大。
关键就是,雷德尔必须找到杰利科。
可以说,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虽然希佩尔与冯承乾没有指责雷德尔,但是两人都知道,雷德尔在撤退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即没有派遣轻巡洋舰去搜寻杰利科。严格说来,这也不是雷德尔的错,因为雷德尔手里就没有几艘轻巡洋舰。更重要的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咬住了雷德尔,他首先得确保自己的安全。
很明显,找到杰利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严重欠缺侦察手段的时代,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支四处活动的舰队,基本上就是大海捞针。
所幸的是,大舰队并非无迹可寻。
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大舰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等待与公海舰队决战。二是掩护受损的战舰向南撤退,避免与公海舰队决战。希佩尔与冯承乾都觉得,后一种可能更大一些。
别的不说,只要杰利科手里只有十七艘战列舰,他就不会与公海舰队决战。
问题是,杰利科同样有理由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
最关键的理由就是,杰利科并不知道公海舰队已经进入北海,而且他率领大舰队北上的任务就是保卫设得兰群岛。能够成为舰队司令,杰利科肯定是一个目的明确的将领。在不能肯定对手是否存在的情况下,他不会轻易放弃既定目的。如此一来,杰利科就很有可能只让贝蒂撤退,他继续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
事实上,这也是继续作战的基本判断。
只有这个判断成立,才有得打。只要杰利科率领大舰队南下返回朴茨茅斯,就算公海舰队全速追击,也不见得能够追得上。
别忘了,雷德尔与希佩尔会合的时候,已经向东航行了近三个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杰利科已经达到设得兰群岛附近,没有追击雷德尔的话,此时与希佩尔的距离在一百海里以上。以两支舰队的速度差为一节计算,也差不多需要四天才能追上,而四天之后,杰利科已经回到朴茨茅斯了。
问题是,希佩尔与冯承乾的判断并不完全准确。
当时,杰利科确实在雷德尔后面,而且正以二十节的速度追击。只是,在雷德尔与希佩尔会合前大约一个小时,杰利科停止了追击行动,并且下令转向一百八十度,率领大舰队往回走了。
杰利科为什么要放弃追击?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杰利科最大的担忧,还是去向不明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