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参谋长会议有四名成员,但是只有三人有资格成为主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时,陆军与空军还提出,在国防部下还应该设几个与总参谋部类似的,由军人当家做主的机构,比如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等。陆军与空军提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这些机构都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更决定着军队的展,因此应该由更懂得军事的人来做主,而不是让文职官员当家。
只是,陆军与空军的要求都被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总后勤部、还是总装备部,都与军费有直接关系,而掌握军费是文职官员的事情,因此不可能让军人来管理这两个部门。
当然,政府也做了妥协。
这就是,在国防部的后勤处与装备处,各设有三军种办公室,由三军种各派将领担任要职,专门为部门领导人提供建议。只是,最终的决策权掌握在部门领导,也就是文职官员的手里,而重大的装备研制与采购项目则需要得到国防部长的批准,某些极其重大的项目则需要由总统批准。
总而言之,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军事改革。
要知道,在此之前,陆军司令部与海军司令部都是部级单位,与中央政府的其他部级单位平起平坐。更重要的是,陆军司令部与海军司令部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连后来成立的空军司令部也是一个强权机构。这种三军分立的局面,除了导致军队拥有的权力过于庞大之外,还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三军单独申报预算,导致军费开支难以降低,极大的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结束三军分立的状态之后,由国防部统一申报军费,能节约不少钱。
当然,成立国防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军费开支,或者说是更加合理的利用每一分钱。
六月中旬,国防部试运行。
所谓的试运行,就是处理一些必须立即处理的事情。事实上,当时国防部连基本框架都没有,甚至没有确定由谁担任国防部长。此外,国防部的办公机构也没有成立,甚至不知道设在哪里。
只是,有些事情确实需要由国防部出面来处理。
这其中,就包括为友好国家提供无偿的军事援助。
当然,在此之前,必须搞清楚中**队到底有多少剩余物资,特别是多出来的装备,以及这些装备的性能。
显然,顾祝同得感谢李向龙。
在张文渊与骆崇明忙着去整理装备资料的时候,顾祝同已经在走下一步了,即如何合理第分配过剩装备。
当然,这不再是中国海军自身的事情了。
原因很简单,援助出去的装备,自然有援助对象,而援助对象的国力、与中国的关系等等都将成为决定援助多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双边关系中,关键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
说白了,受援国必须有明确的政治与外交立场。
显然,这是外交上的工作。
这个时候,顾祝同不得不干一些外交家的工作,即与各个受援国的外交武官,特别是海军武官进行交涉。
所幸的是,张文渊与骆崇明没有拖后腿。
两人在整理好了各军种的装备资料之后,也开始与受援国的武官接触,以确定援助的规模与级别。
这些烦琐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七月初。
到此,组建国防部的事情终于落实,刘伯恩安排了中国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即原外交部长闵文灿。
让外交部长担任国防部长,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当然,这也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安排。
要知道,中国国防部是在大战末期成立的,而在大战结束之前,也就是军事改革全面开始之前,国防部的主要工作是对外,而不是对内。要到大战结束之后,国防部才会成为推动军事改革的主要力量。
也就是说,闵文灿只是临时担任国防部长。
在闵文灿完成了使命之后,肯定需要一位新的、能够更加有力的推动军事改革的国防部长。。。)
/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六百一十章你争我夺
更新时间:2012122317:13:15本章字数:4798
。。
军事援助,最终是以捆绑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单独提供某个军种的武器装备。
比如,最先接受军事援助的泰国就获得了一艘“唐太宗”级舰队航母,一艘“重庆”级防空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而这些战舰足够组成一支航母战斗群,此外还获得了一百二十架舰载机,其中八十架将部署到舰队航母上,另外四十架为备份,平常部署在海军的机场上。陆军封面,泰国获得了一百二十辆中型坦克、一百六十辆履带式装甲车与八十辆突击炮,正好能够组建一个整编装甲师。空军方面,泰国获得了四百六十架战斗机与战斗轰炸机,四十中型轰炸机与六十架运输机,主要用于替换泰国皇家空军中那些已经严重过时的老式作战飞机。此外,泰国还获得了二十架反潜巡逻机,一艘大型船坞登陆舰与四艘远洋潜艇。除掉这些大型装备,泰国还将用中国陆军提供的二十四万支半自动步枪、一万二千挺轻机枪与四千挺重机枪更换皇家陆军中的全部枪支,并且将为这些枪支采购近十亿发各种口径的枪弹。要知道,在此之前,泰国皇家陆军的枪支全部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因此采用的也是德制口径。虽然绝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无偿提供的,但是泰国必须自行承担运输与维护费用,还得购买配套的弹药。
为了这些武器装备,泰国将在战争结束后的五年之内分期支付十四亿华元。
可以说,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因为泰国在战争期间每年的财政预算也不到二十亿华元。只是,相对于更换全军主要装备来讲,这点花费算不了什么了。即便在大战爆发前,也需要花上数十亿华元,而以大战后的水准。至少要两百亿华元。此外,与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相比,这笔花费也小得多。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与泰国进行了接触,而且提出了为泰军全面更换武器装备的援助方案,而泰国将为此花掉四十亿华元,仅仅是用在运输上的费用就高达六亿华元。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在性能上还差了很大一截。
当然,这也与泰国本身有关。即泰国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又地处南洋,离中国本土非常近。大概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并不认为能够拉拢泰国,所以在尝试着与泰国进行接触的时候,并没有诚心要跟泰国交好。
在大战结束之前,同盟国集团中,总共有十二个国家接受了中国的无偿军事援助。包括泰国、伊朗、埃及、苏丹、摩洛哥王国、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荷兰、葡萄牙与西班牙。只是,这十一个国家并非全部在战后成了中国的友好国家,最后只有泰国、伊朗、埃及、苏丹、摩洛哥王国、土耳其与保加利亚成为了中国的新盟友,而其他国家都搭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车。
只是,受援国也不仅仅是同盟国集团的成员国。
在大战结束之前,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国没有把援助范围扩大到同盟国集团之外,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这么做。主要就是,大战还没有结束,同盟国集团仍然是一个整体。所有国家都得维护这个整体的完整性,并且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就不能把军事援助扩大到集团之外。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战败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无法接受军事援助。
更重要的是,某些战败国的基本情况肯定会发生变化,在战争结束之后肯定会被肢解成多个国家。因此没有受援的直接对象。
至于中立国,在战争期间,加入同盟国集团是获取军事援助的基本条件。
只是。到大战结束之后,这些约束就不存在了。
在战后。中国首先把援助对象扩大到了所有国家,即只要愿意跟中国签署同盟条约的国家都能获得无偿军事援助,包括曾经的战败国。
战后,第一个接受援助的是新加坡。
有趣的是,为新加坡提供无偿军事援助,还闹出了一些事情来。
这就是,新加坡是否应该做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
要知道,新加坡在战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属于大马来亚,即后来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都属于英国的海外领地,由同一个殖民政府统治。只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居民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