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有趣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对此产生重视,甚至允许迈特纳在公开发表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说白了,这就是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只是,提炼铀原素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而要把只占总量百分之零点四的同位素提取出来就是更加麻烦的事情了。
这些困难,使得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在大战期间依然进行得相当缓慢。
直到一九四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建造了第一座实验性核反应堆。
有趣的是,这不是世界上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在一九四二年底,美国就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核反应堆,而中国的物理学家则在一九四三年初,在甘肃的戈壁荒漠里建成了第一座反应堆。
在此之后,核物理学的实验探索工作全面加速。
大概在一九四五年底,中美科学家几乎同时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即铀原素在核裂变的时候,部分铀二三八会在吸收一个中子之后转变为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原素,而这种原素是更理想的核裂变原料。
也正是这在这个时候,各国科学家走上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因为对铀原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学家把重点放在铀原素上,想尽办法来提纯铀原素。中国科学家则把重点放在了钚原素上,即铀二三八在吸收了一个中子之后的转变产物。美国科学家得到的资助最为雄厚,而且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源,所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研究。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美国有望最先制造出核武器。
问题是,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进行得最不顺利。特别是在一九四七年之后,随着中**队攻入新墨西哥州,美国被迫把阿拉莫斯实验室转移到东北地区,导致科研工作停顿了将近一年。如果没有耽搁这一年的话,美国很有可能在一九四八年初就制造出第一枚具有实用性的原子弹。当然,导致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研制迟缓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军在大战期间的连续惨败。这就是,为了不至于迅速输掉战争,美军必须集中力量与资源来解决现实中的迫切问题,因此不可能在科研上投入太多的资金。事实上,从一九四四年开始,美军在核武器领域的投资就开始减少。
根据中**队在占领了新墨西哥州之后获取的资料,到一九四七年的时候,阿拉莫斯实验室获得的研究投资已经降到了一九四三年的百分之二十,比实际最低需要还少了大约百分之六十。
显然,如果有足够多的投资,美国的原子弹恐怕早问世了。
问题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也算不上充足。
更要命的是,制造钚弹的难度要比制造铀弹高得多,别的不说,钚是增殖核反应堆的产物,因此需要建造必须由重水进行冷却的核反应堆,也就必须生产重水,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要知道,在大战期间,重水的单位生产价格相当于同质量的黄金了。
可以说,当时最有望制造出原子弹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一九四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程师差一点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可惜的是,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个小部件出现的纰漏,使得试爆彻底失败,并且因此导致帝**方对科学家失去了信心。事实上,这枚枪式原子弹的设计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能够进行第二次实验,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当然,帝**方在这个时候停止资助核武器研究工作,也有其他原因。主要就是,英国已经战败,而美国战败只是时间上的事情,取得最后的胜利并不需要原子弹。更重要的是,帝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十分糟糕了,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研制核武器。
归根结底,依然是对核武器的认识严重不足。
到一九四八年的时候,帝**方还辞退了很多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让他们回到大学去任教,有的因此失业。
显然,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当时,冯承乾就明确告诉顾祝同,必须通过军火贸易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施压,让其答应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尽可能的笼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物理学家。如果可能的话,得让他们到中国继续进行研究,而中**方不但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还将提供更高的待遇。
当然,前提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答应在科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学家去中国工作。
当然,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学家。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百八十九章人才第一
更新时间:2012121811:15:04本章字数:4246
。。
虽然顾祝同没有参与其中,但是中**队搜罗人才的行动,在日本战败时就开始了。
在一九四一年初,冯承乾授意当时的海军情报局、即后来的军事情报局海军处成立了一个独立机构,专门负责在占领区与战败国搜罗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让其为中国的科研项目服务。
该机构的第一次行动就是前往日本。
在日本战败的时候,已经有上千名日本科学家被秘密带往中国。这些人,首先被关进了专门为其设置的集中营。与关押战俘的集中营相比,关押科研人员的集中营就是天堂。在集中营里,科学家不但得到了极好的照顾,在生活上完全不受歧视,享受的待遇甚至高于中**队中的普通官兵。更重要的是,每一名知名科学家都有一名警卫与一名文职秘书,除了离开集中营之外,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包括各类科学书籍与基本的科研设备,甚至能够跟远在家乡的亲人通信。当然,通信内容受到了严格监管,如果涉嫌泄露秘密,信件将被扣押下来。在集中营里,这些异国科学家接受得最多的就是思想工作。专门负责政工的军官每天都会找科学家谈话,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会提出让其为中国工作。如果科学家接受了政工军官的提议,则会接受更严厉的政治审查,直到确认没有其他企图之后,才会根据其能力分配到各个科研机构中。当然。这还没完。在正式参与科研工作之后。这些异国科学家还要接受为期一年到两年的监管,期间每天都要向负责部门汇报工作与行程,出行则需要由专门的人员陪同。通过这段监视期之后,就能获得一定的行动自由权,有的甚至能够在科研机构所在的城市获得一套居所。当然,如果表现良好,做出了重大贡献,就有机会申请成为中国公民,获得公民的所有权利。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已有近四千名日本科学家获得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不可否认,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一些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而是带着其他目的加入中国的科研项目。比如战后中国最大的间谍案。就是一名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的日本科学家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泄露了中国的原子弹计划,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三年之后制造出第一枚原子弹,打破了中国的核垄断。
只是,绝大部分科学家,很快都成了真正的中国人,在中国的科研项目中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最有名的,就是日本首席火箭专家桥本健太郎。在日本战败之前,桥本健太郎就是日本火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日本最有名的火箭专家。一九四一年底,桥本健太郎在京都的寓所中被中**队找到。随后被送往中国。两年之后,桥本健太郎通过所有审核,正式加入了中国的火箭工程。在大战结束之前,桥本健太郎参与了数种火箭的设计工作,并且在战争结束后,正式成为中国大型火箭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中国的宇航项目能够在战后迅速开展起来,桥本健太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甚至是中国第一种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异国科学工作者,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中国的科学家。
当然,为中国服务的不仅仅有日本科学家。
英国战败后,中**方立即出动军队控制了英国南部地区的几座机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派遣人员去寻找与搜罗英国的科学家。在这次代号为“火炬”的行动中。海军情报处的特工总共找到了两百多位英国科学家,并且把他们带回中国。到大战结束时。还有近五百名英国科学家在海军情报处的帮助下,以各种方式离开了英国,到中国参与到了科研工作中。
有趣的是,很多英国科学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