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酃>湍艽粘鲆恢в涤惺艺搅薪ⅲ艺搅醒惭蠼⒂胛逅仪澳蒙Ъ墩搅薪⒌闹髁⒍樱簿陀心芰μ粽接⒐始液>�
其次得加快在建战舰的工程进度。
此时,正在船台上建造的战舰中,有四艘“拜仁”级战列舰,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与一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在这八艘战舰中,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舰最接近完工。
显然,帝国的造舰工程与冯承乾的规划并不完全一致。
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时候,冯承乾一直反对建造战列巡洋舰。虽然他批准了“布吕歇尔”号、“冯-德-坦恩”号与两艘“毛奇”级的建造方案,但是战列巡洋舰的优先级别一直在战列舰之下,即在满足了战列舰的建造需求之后,再考虑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把战列巡洋舰当成战列舰的替代品。
冯承乾这么做,有极为充足的理由。
严格说来,战列巡洋舰是英国制海思想下的独特产物,只适合英国的海权观,其他国家都用不上。别的不说,在英国大肆建造战列巡洋舰的时候,除了帝国海军本着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几艘之外,没有一个国家、哪怕是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德的美国也没有跟着建造这种昂贵的战舰。
对帝国海军来说,与其建造战列巡洋舰,还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舰。
冯承乾离开海军部之前,就制订了建造高速巡洋舰的计划。按照他的规划,这种专门用于远洋破交作战的巡洋舰,必须具备一万海里以上的续航力,采用煤油混烧锅炉,最高航速超过三十五节,配备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内进行基本维护。
显然,这种战舰是针对帝国海权观而设计的。
按照冯承乾的设想,高速巡洋舰拥有比战列巡洋舰更快的速度,因此在与敌人的战列巡洋舰遭遇时,能够迅速逃脱,其火力与装甲巡洋舰相当,因此在遭遇敌人的装甲巡洋舰时能够从容应对。
提尔皮茨出任海军战争大臣后,延续了冯承乾的发展道路。
两年前,“柏林”号快速巡洋舰正式动工建造。到大战爆发前,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一万八千吨、配备了三座三联装五十二倍径二百毫米主炮、设计最高航速达到三十六点五节的大型战舰已经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台建造工作,预计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尔皮茨也只做了这么多。
当初,冯承乾规划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造八艘快速巡洋舰,组成四支破交舰队,而实际建造的也就只有“柏林”号。
这也不能全怪提尔皮茨,冯承乾也有责任。
在规划的时候,冯承乾严重低估了快速巡洋舰的建造成本,认为这种介于装甲巡洋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的战舰不会过于昂贵。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柏林”号的建造价格相当于同期建造的“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百分之七十,而除了速度更快之外,“柏林”号没有哪一项性能超过“德夫林格”级。
正是如此高昂的造价,使“柏林”号的姊妹舰在规划阶段就被砍掉了。
如果按照冯承乾的规划建造快速战列舰,那么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三年获得拨款。事实上,正是提尔皮茨坚持建造“柏林”号,导致第四艘“德夫林格”级战列舰没能获得拨款。
问题是,提尔皮茨忽视了一点,即冯承乾为什么反对建造战列巡洋舰。
如果提尔皮茨真正了解冯承乾的海军发展规划,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战列巡洋舰上,而会通过对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具备与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对抗的能力,然后用多余的钱建造快速巡洋舰。
事实上,这也正是冯承乾想做的事。
在设计“皇太子”号等几艘前拿骚级战列舰时,冯承乾就为今后的改造留下了余地,比如在锅炉舱与轮机舱的布置上,充分考虑到了今后安装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的需求,并且对火力配制进行了最优设计。后来的实战也证明,这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在接受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装之后,即便无法跟新式战列舰抗衡,其速度与火力也足以跟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对抗。
显然,根本没有必要建造“塞德利茨”级与“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
可惜的是,在提尔皮茨担任海军战争大臣时,帝国海军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移,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当然,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坏事。
至少,帝国海军现在拥有三艘能够派上战场的战列巡洋舰。至于“布吕歇尔”号,已经是帝国海军的专用训练舰了。如果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顺利完成改造,那么帝国海军就拥有八艘快速主力舰。
按照冯承乾的判断,两个月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最多只有九艘战列巡洋舰,即三艘“无敌”级、三艘“不倦”级与三艘“狮”级。虽然英国海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除了“狮”级的设计较为合理之外,“无敌”级与“不倦”级的设计都存在问题,战斗力比不上帝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
也就是说,即便英国皇家海军的九艘战列巡洋舰都处于最佳状态,也没有明显优势。
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的九艘战列巡洋舰不可能都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不可能全部部署在本土。
别忘了,“格本”号已经去了奥斯曼帝国,而且随时有可能杀入地中海,法国海军又没有能够追击的战列巡洋舰,加上奥匈帝国海军也有几艘战舰,所以英国皇家海军至少得在地中海部署两艘战列巡洋舰。
如果把正常维护与维修算上,英国皇家海军能够集中六艘战列巡洋舰就非常不错了。
显然,两个月之后,帝国海军在战列巡洋舰上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那么,能不能拿战列巡洋舰打一场海战?
决定这个问题的,不是公海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有多厉害,而的公海舰队的战列舰分队能否出战。
关键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是否更加厉害。
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战列舰分队是否具有实力优势,有没有能力在北海击败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虽然很多人都把战列巡洋舰看成主力舰,但是冯承乾非常清楚,战列巡洋舰名不副实,根本不具备舰队作战能力。在舰队决战中,战列舰依然是决定性力量。
那么,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战列舰分队拥有兵力与实力优势吗?
显然,局面并不乐观。
英国皇家海军再不济,做为全球海洋霸主,在主力舰队的规模与实力上,都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之下。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七十四章机不可失
更新时间:201262620:15:29本章字数:4711
两天后,冯承乾收到了提尔皮茨发来的消息。
德皇已经采纳了提尔皮茨的建议,决定把“格本”号战列巡洋舰与“布雷斯劳”号轻巡洋舰赠送给奥斯曼帝国。只是德皇也明确提到,赠送这两艘战舰的前提是奥斯曼帝国成为盟国。为此,德皇已经派遣外交官员与军事代表前往奥斯曼帝国,进行结盟谈判。在正式签署同盟条约之后,两艘战舰就将加入奥斯曼帝国海军,两艘战舰上的帝国海军官兵也将留在奥斯曼帝国。
德皇很慷慨,只是目的也很明确。
如果能用两艘战舰还来一个庞大的帝国,绝对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买卖。
同时送来的,还有英国皇家海军的情报。
早在离开帝国海军部的时候,冯承乾就利用支持军事科技发展为名,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情报机构。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期间,冯承乾极为重视情报工作,并且收到了显著成效。受冯承乾影响,提尔皮茨也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在他继任之后,扩大与完善了由冯承乾建立的帝国海军情报局。
这次的情报,正是由帝国海军情报局提供的。
情报中明确提到,在年底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最多只有六艘战列巡洋舰,即三艘“无敌”级与三艘“不倦”级,“狮”号与“皇家公主”号在地中海,“玛丽女王”号还在进行维护。虽然事后证明,这条消息并不完全准确,即正在维护的是“无敌”级的“不屈”号,“玛丽女王”号并没维护,而且是英国本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队的旗舰,但是其他方面基本无误。
当然,关键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
当时,英国海军舰队中,总共有四支战列舰分队,第一分队包括三艘“伯勒罗丰”级与一艘“阿尔库金”级,第二分队包括三艘“圣文森特”级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