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是中国海军最大的问题。

虽然当时部署在第三舰队的运输船只已经超过了一千艘,而且全部都是载重超过一万吨的远洋货轮,而且其中不少还是巡航速度在二十节以上的快速货轮,但是这支海运力量依然不足以支持三十万陆战队作战。

根据中国海军总结的经验,在登陆作战阶段,特别是在战况激烈的时候,一个陆战师一天就要消耗掉大约五千吨物资,其中半数是弹药,四分之一是燃油。也就是说,如果三十个陆战师同时作战,一天就要消耗掉十五万吨物资。哪怕有一半的陆战师没有作战,一天也要消耗掉七万五千吨物资。

这是个什么概念?

考虑到运输途中有可能遭受的损失,以及其他相关部队的消耗,每天消耗的物资要占用十艘万吨级巨轮的运力。

即便船队从瓦胡岛的珍珠港出发,登陆地点选择在离瓦胡岛最近的海岸上,而且船队的平均航速为二十节,把装卸货物的时间算上,往返一趟都需要半个月,如果把船只进行维护保养、以及途中遇到意外情况算上,差不多要二十天。这就是说,即便不考虑装卸货物的效率,总共需要两百艘万吨级货轮。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

要知道,珍珠港最多能够同时停靠四十艘万吨级货轮。即便把附近几座岛屿的临时锚泊地、以及夏威夷群岛西部岛屿附近的锚泊地都算上,也不可能同时为两百艘万吨级货轮装卸货物。

更要命的是,很多物资只能在码头上装卸,而不能在锚泊的状态下装卸。

这样一来,就必须让部分货轮从关岛的阿拉普港、硫黄岛的军港,乃至琉球岛的那霸港出发。

显然,从这些港口出发的船只的运输效率就低得多了。

船只从关岛出发,以二十节的速度前往美国西海岸,往返一趟大概需要五十天,而从那霸港出发需要六十四天。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不考虑把物资从中国本土送往前方的港口所需要的运力,也需要将近一千艘万吨级货轮才能为三十个陆战师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显然,这还是理想结果。

按照第三战区司令部的估计,如果把后方的海运算上,即便动用两千艘货轮,平均每天送达的物资也不会超过七万吨。

原因很简单,需要物资的不仅仅是陆战队,还有舰队与航空兵。

也就是说,运输力量不可能只为陆战队服务。

这样一来,即便只保证十五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把舰队、航空兵、前往基地的维护部队全部算上,大概需要动用三千艘万吨级货轮。

以第三舰队的运输能力,最多只能保证十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

如果战况激烈,即舰队与航空兵消耗了太多的物资,那么还要把投入的陆战队压缩到八个师。

八个陆战师能干什么?

显然,顾祝同绝对不会指望用八个陆战师来攻占美国本土,甚至不大相信能够在美国的海滩上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设法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了。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百四十八章粮草先行

更新时间:201211138:53:53本章字数:5166

在总运力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物资运输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即缩短运输距离。

攻占瓦胡岛之后,顾祝同就在做相关准备。

当时,按照他的命令,陆战队在疏通了珍珠港的主航道之后,就开始修建仓库,而且建设工作就从未停止过。

为了在瓦胡岛上囤积物资,顾祝同甚至让陆战队放慢了修建兵营的速度。

结果就是,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底之前,依然有很大一部分陆战队官兵必须住在野外的帐篷里面。

所幸的是,瓦胡岛地处热带海域,夜里并不寒冷。

显然,顾祝同早就意识到,必须在前线囤积足够多的物资,才能确保陆战队在登上美国本土之后不会数物资不足所困。

问题是,多少才算足够多?

可以说,在这方面,顾祝同的思想准备很不到位。

最初,他认为在瓦胡岛囤积一百万吨物资就足够让陆战队打下美国西海岸地区了。可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他不得不承认,一百万吨远远不够,因此就把物资囤积量提高到了两百万吨。可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六月,也就是陆战队攻打巴拿马运河的时候,顾祝同才发现两百万吨也不够。结果就是,他不得不把囤积目标提高到了三百万吨,而且还为今后继续加大囤积量留了余地。

到一九四六年底的时候,瓦胡岛上修建的仓库,足够容纳五百万吨物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动用一百艘万吨轮,而且以最大效率运送物资,且万吨轮在返回本土的时候不补充燃油,也需要往返航行五次,耗时十个月。

当然,实际囤积的物资远没有这么多。

事实上,到一九四六年七月底。囤积在瓦胡岛上的物资还不到两百万吨,主要是各作战部队的消耗量太大了。

别的不说,为攻打巴拿马运河就消耗掉了差不多五十万吨物资。

当然,物资正源源不断的送来。

按照顾祝同的安排,到十一月底,囤积在瓦胡岛的物资必须达到三百万吨,最好能够达到三百五十万吨。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指标。

为此。珍珠港几乎成了一座专门供运输船只停靠的商港。此外,顾祝同还把一切能够利用上的装卸手段都用上了。

当时,珍珠港里,长期都有三十多艘运输船只在码头旁装卸货物,此外还有十多艘货轮在锚泊状态下装卸货物。在珍珠港外面,中国海军还开辟了一处锚泊地,动用了上百艘驳船与拖轮,专门用于为货轮装卸货物。别的不说,仅专门从事货物装卸工作的海军官兵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为了提高货物的装卸速度,顾祝同甚至从国内请来了几名管理港口作业的人员。让他们协助海军工作。

除了瓦胡岛,附近的几座岛屿上也有不少的仓库。

如果不是夏威夷群岛中。只有瓦胡岛有一座大型港口,而且大型战舰的维护工作必须在港口内进行,顾祝同甚至会把舰队派往别的地方。

当然,顾祝同的努力也获得了回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顾祝同的高瞻远瞩,让中国海军能够在一九四六年底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

白了,如果没有提前囤积作战物资。恐怕到一九四七年中期,中**队都不一定能够登上美国本土。

到一九四六年七月底,顾祝同在前线囤积的物资接近两百万吨。

在这两百万吨物资中。有将近一百万吨是各种型号的弹药,而且主要就是用于对地打击的炸弹与炮弹。此外还有大约六十万吨燃油,而且其中四十万吨是专门供坦克车辆使用的汽油与柴油。别的不说,在这些物资中,仅食品就有十五万吨,足够三十万陆战队官兵消耗半年了。

理论上讲,这么多物资,足够三十万陆战队官兵使用数个月。

这样一来,如果在一九四六年底攻打美国本土,那么到一九四七年中期,也就是囤积的物资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海运难题也会有所缓解,因此后勤保障上的问题基本上不用考虑了。

只是,现实没有这么乐观。

主要就是,战斗一直在进行,物资也一直在消耗,而且实际消耗量要比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大得多。

要知道,在准备攻打美国本土期间,针对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就已经开始了。

这就是,从一九四六年初开始,中**队就展开了轰炸美国西海岸地区的作战行动,担当此任务的是中国空军。

这里,必须提到中国空军在一九四五年开始接收的一种新式轰炸机。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中国空军就针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需求,提出研制一种作战半径至少达到三千五百公里、最好能够达到四千五百公里,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一万一千米,最大载弹量在十吨以上,最大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六百公里的重型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轰炸机,对中国的飞机制造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空军最好的轰炸机,其性能指标也不及此一半,即作战半径均没有超过二千五百公里,且最大载弹量一般在六吨左右,最大升限不到八千米,最高飞行速度在每小时五百公里左右。

所幸的是,空军的高层有足够长远的目光。

原因就是,即便中国海军夺取了夏威夷群岛,轰炸机从此出发,也需要四千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才能轰炸美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空军非常早的提出了研制要求。

也正是如此,中国的飞机制造厂才有足够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