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南达科他”级在建造的时候,也针对新出现的威胁做了修改。

比如,“南达科他”级在水平装甲上方,有一层厚度为三十八毫米的露天甲板装甲,其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超过了一百九十毫米。

问题是,防护能力不仅仅看装甲的厚度,还得看装甲钢的质量。

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的装甲钢都拥有最好的质量,其防护能力普遍比美国生产的装甲钢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战车。

在海军方面,情况也差不多。

建造“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使用了表面渗碳技术来制造装甲板,而实际测试证明,表面渗碳钢板的防护能力要比未做处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俾斯麦”级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钢铁厂不但拥有了足够的产能,还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合金钢。此外,帝国工程师还提出了“复合装甲”概念,只是没有立即应用到海军战舰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战中,“俾斯麦”级的防护能力已经经受住了考验。

在与“乔治五世”级的战斗中,“俾斯麦”号挨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其主要部位没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弹打穿。虽然“南达科他”级的十六英寸主炮拥有更强的威力,但是要在较远的距离上对付“俾斯麦”级,依然非常勉强,只有把交战距离拉到足够近,才有足够的威力。

显然,两位美国舰长非常明白这一点。

问题是,缩短交战距离,美舰就要承受住德舰的炮火考验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乔治五世”级就已经在实战中证明,只要交战距离在一万四千米以上,“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没有致命威胁,但是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问题就严重了。

从防护上讲,“南达科他”级与“乔治五世”级相差不大。

也就是说,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即便能够用十六英寸主炮轰穿“俾斯麦”级的装甲,“南达科他”级的主装甲带也会被“俾斯麦”级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打穿。

显然,在近距离炮战中,穿甲能力与防护能力都不重要了。

这时候比的,就是双方的主炮数量,即谁能以更快的速度开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极为重要,而这由火控系统决定。

虽然“南达科他”级有九门主炮,而“俾斯麦”级只有八门主炮,但是两者的火力密度与主炮的生存率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的九门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只要有一座炮塔瘫痪,就只剩下六门主炮,而“俾斯麦”级的八门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内,即便损失一座炮塔,也还有六门主炮。

至于火控系统,“南达科他”级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很明显,这两种战舰在主要性能上势均力敌,因此在二对二的战斗中,双方的胜负机会各占一半。

如果保持好交战距离,即火控系统成为决定炮战胜负的主要因素时,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还要大一些。

也正是如此,“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才主动向德舰靠近。

只有缩短交战距离,降低火控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美舰才有更大的胜算,也才有望尽快取得胜利。

这个时候,斯佩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交战距离。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如果当时斯佩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二万二千米到二万四千米之间,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而且还能耗费足够多的时间,让坎宁安丧失主动权。只要这场战斗拖上四个小时,即到了六日清晨,就算没有取胜,坎宁安也会下令撤退。原因很简单,天亮之后,部署在挪威的岸基航空兵就将出动,而坎宁安根本不会指望得到皇家空军的掩护与支持。

可惜的是,斯佩没有这么做。

发现两艘“南达科他”级逼近之后,斯佩也下令把航速降低到十六节,准备与两艘美舰一决雌雄。

显然,斯佩忘了,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两艘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零八章好景不长

更新时间:20121098:27:32本章字数:4759

第三百零八章好景不长

三点过五分,在相距大概二万五千米的时候,北大西洋上吨位最大的四艘主力舰之间的决斗开始了。

在“依阿华”级与“前卫”级建成服役之前,“俾斯麦”级一直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战列舰。虽然意大利海军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排水量超过了“南达科他”级,但是意大利海军一直在地中海活动,要到一九四三年底才会进入北大西洋,所以当时“南达科他”级是北大西洋上,吨位仅次于“俾斯麦”级的战列舰。

在最初的半个小时里,两艘“俾斯麦”级凭借先进的火控系统,有很明显的优势,而两艘美舰受火控系统限制,主炮的命中率并不是很高,而其主要用于防空的五英寸副炮根本没有多大意义。相反,两艘“俾斯麦”级上,不但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有很大的威胁,其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也不可小觑。

可以说,在这半个小时里,“俾斯麦”级上的副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趣的是,就在两个月前,也就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雷德尔批准了由帝国海军装备部门提供的建议,决定拆除掉两艘“俾斯麦”级上是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换上更适合防空作战的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并且增加八十八毫米、四十毫米与二十毫米高射炮的数量,以此增强其防空能力。如果没有这场海战,那么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初,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就将开始进行改造。

在这种超远距离炮战中,火控系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问题是,如此远的交战距离,可以让任何一种穿甲弹都失去价值。

在远距离炮战中,穿甲弹的末段弹道极为陡峭,打击的不是战舰的侧面装甲,而是水平装甲。结果就是,面对水平防护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快速战列舰,即便是专门为远程炮战研制的重弹,也存在威力欠缺的问题。

根据中国海军做的测试,三百八十毫米重型穿甲弹在二万四千米外的穿甲能力还不到一百二十毫米!战后,中国海军用缴获的美舰做了测试,“南达科他”级的mk6型十六英寸舰炮在发射重型穿甲弹的时候,在二万四千米上的穿甲能力也在一百二十毫米左右,并不比三百八十毫米舰炮强多少。

只是,这还没完。

即便交战距离达到二万四千米,穿甲弹也不是垂直落下,着角肯定在九十度以内,因此实际穿甲能力要低于理论穿甲能力。

显然,双方要想在这个距离上打穿对方的装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在没有打穿敌舰装甲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用穿甲弹重创敌舰。主要就是,穿甲弹的装药量都非常少,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在舰体表面上爆炸后产生的破坏效果很不理想。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这三十分钟里,两艘美舰都遭到了猛烈打击。

“南达科他”号至少被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击中了四次,虽然这些穿甲弹也对该舰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一枚命中b炮塔顶部的穿甲弹就导致该炮塔在十五分钟内没能开火,但是这些损伤并不严重,“南达科他”号的战斗力并没有明显下降,舰体的损伤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印第安纳”号的情况稍微糟糕一点,其右舷前方副炮群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弹直接摧毁,c炮塔则因为转动机构出现了故障,导致射界受到限制,但是总体状况依然算得上良好,继续打下去根本没有问题。

在这三十分钟里,两艘德舰受到的损伤微乎其微。

“俾斯麦”号避开了所有十六英寸穿甲弹,只被数枚五英寸炮弹打中,而且关键设备均没有损伤。“提尔皮茨”号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炮弹,但是中弹部位在舰尾,而且水平装甲没有被打穿,损伤并不严重。

事实上,在这半个小时里,真正发挥作用的,就是两艘“俾斯麦”级上的副炮。

“南达科他”号至少被三十七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击中,其中一枚差点就钻进了司令舰桥,还有一枚击中了烟囱。当然,这些损伤都不算严重,最关键的一次命中在“南达科他”号的主桅杆中部,炸断了其对海搜索雷达的基座,导致雷达整体坍塌,并且炸坏了安装在桅杆顶部的对海跟踪雷达。

可以说,这枚炮弹的价值非同寻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