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斯佩的这个判断也没有错。

原因很简单,斯佩做出这个判断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主要就是,他并不知道那三支船队的目的地并非红俄,而是英国,即这是一次由美英共同策划的作战行动,出动三支规模巨大的船队、而且运送大量地面部队,就是为了把公海舰队吸引出来。如此一来,本土舰队就没有必要去掩护那三支船队,而且那三支船队也没有急着横渡大西洋。如果按照斯佩获取的情报,那么本土舰队就没有理由留在设得兰群岛,而是应该前往大西洋中部海域。即便本土舰队的主要任务是盯住已经出海的公海舰队,也没有必要进入北海与之决战。

可惜的是,事实并不像斯佩了解的那么简单。

当时,斯佩只派出了四艘轻巡洋舰,而且只有一艘向西北方向、也就是本土舰队到来的方向航行。

坎宁安这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傍晚的时候,坎宁安也派出了执行侦察任务的轻巡洋舰,只是数量多达八艘,而且四艘向东南航行,另外四艘则向南航行。

可见,当时坎宁安依然认为斯佩有可能知难而退。

如果公海舰队选择撤退,那么坎宁安就得及时让本土舰队转向,才有机会在斯卡格拉克海峡北面将其拦截下来。如果让公海舰队退到斯卡格拉克海峡南面,那么坎宁安就将丧失最后的机会。

当然,坎宁安也想到,既然斯佩一路北上,在两次遭遇了潜艇之后都没调整航线,也就未必会转向撤退。

也就是说,坎宁安同时想到,斯佩很有可能会主动找他决战。

可以说,这也是坎宁安乐意见到的事情。

虽然此时的本土舰队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有七艘货真价实的快速战列舰,而公海舰队里只有两艘快速战列舰,另外四艘主力舰都达不到快速战列舰的标准,在战斗力上根本无法与快速战列舰匹敌。

也就是说,即便进行面对面的决战,本土舰队的胜算也大得多。

至于来自空中的威胁,坎宁安并没有太大的顾虑。别忘了,现在是冬季,而挪威的冬季并不温暖,因此部署在挪威的岸基飞机肯定会受到影响。此外,战斗将在夜间打响,因此等到岸基航空兵在天亮后出动,舰队决战已经分出胜负,即便本土舰队会受到一些损失,公海舰队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当然,关键就是在夜间打赢这场海战。

结果就是,在侦察舰出动后不久,坎宁安就下令把航速提高到二十二节,并且给各舰下达了备战命令。

八点不到,本土舰队旗舰“乔治五世”号上升起了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与战斗信号旗。

此时,公海舰队里,斯佩正在与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吃晚饭,根本没有意识到战斗将在数个小时后打响。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零五章战斗队列

更新时间:201210812:55:17本章字数:4536

第三百零五章战斗队列

十点半不到,斯佩就离开了指挥岗位,把工作留给了值班的参谋。

不管怎么说,斯佩已经上了年纪。如果不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有杰出表现,加上帝国海军一直维持着相当的规模,恐怕在大战爆发前,像斯佩这般年纪的将领就已退役,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海军中服务。

此外,大战打了两年多,斯佩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岸上的司令部里面,早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来。

事实上,当时公海舰队里的大部分军官,都有同样的问题。

这就是,在经过两年多的沉寂之后,军官团队的战斗精神已经消磨一空,根本没有大战爆发时的那种积极面貌。相较于其他海军,比如中国海军,帝国海军的军官队伍在精神面貌上差了很大一截。

当然,如果论实战经验,帝国海军就差得更远了。

可以说,当时的帝国海军中,除了潜艇部队、以及小型舰艇之外,其他官兵都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在公海舰队的近千名军官中,只有不到一半执行过战斗任务,而且次数都为个位数。要知道,在中国海军中,服役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军官都执行过战斗任务,而服役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军官执行的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五十次以上,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因此应对战场突发情况的能力非常突出。即便是在同样没有多少事可做的本土舰队里,也有七成以上的军官执行过战斗任务,而那些从地中海舰队撤回来的军官,执行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一百次左右。

由此可见,公海舰队欠缺的不仅仅是战舰。

十一点半左右,也就是斯佩去休息后大约一个小时,在西北方向上巡逻的那艘轻巡洋舰发回消息,宣称遭遇了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并且在大约一万米上交火,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英舰就撤走了。

显然,这艘侦察舰遭遇的就是坎宁安派出的侦察舰。

问题是,公海舰队的值班参谋并没有告知斯佩,也没有做太多的防范,甚至没有给那艘与英舰遭遇的轻巡洋舰下达指示。

根据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值班参谋把那艘英舰当成了巡逻舰。

显然,就算此时斯佩在指挥岗位上,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原因很简单,自参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派遣了大量巡逻舰在设得兰群岛与挪威之间巡逻。虽然这些巡逻舰的主要任务是搜寻与拦截那些经此地进入北大西洋的潜艇,但是也负责监视水面战舰。在拦截“德意志”号的战斗中,就是一艘巡逻舰率先发现目标,然后才召来了主力舰队。

可见,在这里遭遇巡逻舰,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只是,坎宁安可不会这么看。

当时,坎宁安没有离开指挥岗位。收到侦察舰发回的消息后,他立即意识到,公海舰队就在西南方向上,斯佩没有调整航线!

可以说,坎宁安觉得非常震惊,甚至觉得这是错觉。

要知道,斯佩在明知道本土舰队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航线不变,不做任何调整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只是,到这个时候,坎宁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十二点不到,坎宁安就下达了战斗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分成了两个编队,四艘美舰,即“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组成第一战斗群,在前方航行,主要目标是公海舰队里的四艘主力舰,即“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三艘英舰,即“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组成第二战斗群,在编队后方航行,主要对付公海舰队的两艘袖珍战列舰,即“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战后,坎宁安的这一编排遭到了很多人质疑。

当然,对此最为不满的就是美国人。

很明显,坎宁安把最为艰巨的任务留给了四艘美舰,而三艘英舰承担的作战任务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性。如此一来,自然会有人认为,坎宁安此举是让美舰做挡箭牌,在设法保存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要知道,在公海舰队里面,真正能够对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构成威胁的,也就只有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另外四艘德舰上的主炮都只有二百八十毫米,只有在极近的距离上才能打穿主力舰的装甲。按照坎宁安的编排,与两艘“俾斯麦”级对阵的,恰恰是本土舰队里防御最为薄弱的两艘快速战列舰,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防御更好的五艘战舰反而被放到了一边。

只是,客观的讲,坎宁安的这一战术编排也有一些道理。

首先就是,只有四艘美舰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而且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研制的新式主炮,威力非常强大,足以对付“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三艘“乔治五世”级配备的只是十四英寸主炮。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获得情报,在拦截“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乔治五世”级的十四英寸穿甲弹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俾斯麦”号在中弹近二十发之后,依然能够全速返回威廉港,而且四个月之后就全面修复。也就是说,击中“俾斯麦”号的所有十四英寸穿甲弹,没有一枚打穿了其主要部位的装甲,只有三枚打穿了次要部位的装甲,但是没有造成严重损伤。相反,“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内打穿“乔治五世”级的主装甲。

可见,让“乔治五世”级去对付“俾斯麦”级,胜算非常渺茫。

如果以主炮火力衡量,也就只有四艘美舰能与两艘“俾斯麦”级抗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