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腓特烈三世绝非庸碌的皇帝。

作为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唯一的儿子,腓特烈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参加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建国前的所有战争,在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中担任军团长,立下赫赫战功,其用贤之才不在威廉皇帝之下。

这样的皇帝,能用错人吗?

腓特烈三世留用俾斯麦、坚持挽留毛奇,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因此他用的人绝对不会错到哪里去。

那个冯承乾,肯定不止救了腓特烈三世那么简单。

关键就是,这个神秘的东方人,会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索尔兹伯里一点都不乐观,一个俾斯麦就让人头痛了,又多了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大英帝国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当天晚上,索尔兹伯里就派人前往柏林,打探冯承乾的底细。

只是,首相暂时没把此事告诉女王。因为还不了解冯承乾的情况,所以索尔兹伯里暂时觉得没有必要惊动女王。

至于法国向俄国提供贷款的事,索尔兹伯里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长久以来,英国的基本国策是不与任何一个欧陆强国结盟,利用欧陆二流强国牵制最强大的国家。比如在拿破仑时期,英国联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建反拿破仑联盟,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大军,粉碎了拿破仑再度称霸欧陆的美梦。紧接着,英国又联合法国与奥匈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力搓声势日壮的俄国,使俄国南下问鼎巴尔干半岛的美梦成空。

英国的欧陆政策只有一个核心: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具有重大威胁的强国。

不管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还是尼古拉一世的俄罗斯帝国,或者是腓特烈三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要对英国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就是英国的敌人,就会成为英国的打击对象。

眼前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像当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论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远超法俄,与英国相差不大,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更让索尔兹伯里担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甘心充当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俾斯麦早就提出,德国要寻求“阳光下的土地”,在西非、东非、东亚与太平洋上积极寻求与夺取殖民地。

如果德国获得了广袤的海外殖民地,那就不仅仅是欧陆强国了。

此外,资源富饶的殖民地早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剩下的都是一些不毛之地,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妄图从别国手里夺取殖民地,必然会破坏现有的世界格局,致使英国苦心经营数十年所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

英国是现有世界秩序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如果发生变动,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不了多久,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成为当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英国将再次面临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

既然如此,联合法俄或者促成法俄结盟,不失为较为理想的选择。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章明争暗斗

更新时间:20126143:30:18本章字数:5560

腓特烈三世登基后的第二次御前会议,才谈到了正事。

情报已经确证,法国在去年就向俄国发出了结盟信号,为此打算在今年为俄国提供五亿法郎、而不是之前提到的四亿法郎贷款,俄国将用这笔贷款,从法国采购包括五十万支步枪在内的大批军火。

显然,五亿法郎远远不够。

按照估计,如果俄国准备扩军一百万,至少需要二十亿法郎。如果算上准备修建的远东铁路,则需要更多的贷款。

据此,俾斯麦估计,法国还将为俄国提供二十亿法郎左右的贷款。

这是个什么概念?

虽然俄国地大物博,但是并不富裕。以俄国的财力、特别是财政结余,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还清贷款。

这意味着,法国当局压根没有想过让俄国偿还贷款。

法国如此慷慨,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俄国回应结盟信号,与法国签订同盟条约。

只是,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如果法俄结成军事同盟,绝对是帝国的心腹大患。

御前会议的气氛非常紧张,连俾斯麦与毛奇的神色都很低沉,腓特烈三世更是一言不发的听到最后。

讨论得出的结果是:除了做好与法俄开战的准备,还得尽量争取英国的支持。

按照惯例,会议结束后,俾斯麦与毛奇等文武重臣留了下来,等待皇帝单独召见,商讨更加重要的事情。

战争大臣,也属于帝国重臣。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战争大臣的地位仅次与帝国宰相与外交大臣,地位在总参谋长之上。

此前担任过此职的,有帝国现代陆军缔造者阿尔布希雷特-冯-罗恩伯爵。

罗恩伯爵还是俾斯麦与毛奇的至交,正是他把两人引荐给威廉皇帝,三人并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三大开国元勋。

由此可见,毛奇反对皇帝任命冯承乾为战争大臣也不是没有道理。

与三位重臣在一起,腓特烈三世少了一些拘束,显得更加随和一些。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除了帝国宰相与帝国总参谋长直接向皇帝负责之外,大部分行政事务由宰相负责,军事行动则由总参谋长负责,皇帝手里的权力并不大。

显然,皇帝必须通过宰相与总参谋长下达命令。

在某种意义上,战争大臣就是政府与军队的桥梁。

由此可见,真正的御前会议,只需要宰相、战争大臣与总参谋长参与,其他武臣武将都显得多余。

冯承乾已经单独跟俾斯麦谈过,两人对法俄结盟的问题已经达成一致。

两人都认为,关键不在法俄,而是英国的态度。只要能够得到英国的支持,法俄结盟的影响就不大。

如何才能得到英国的支持?

冯承乾与俾斯麦的观点相同:一定要让英国相信,帝国是法俄结盟的受害国,结成同盟的法国与俄国必然会破坏欧陆的现有秩序,对英国的切身利益构成威胁,使英国丧失主导欧陆局面的能力。

只是,两人对此都无信心。

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不是法国、也不是俄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且帝国已经对英国构成威胁。

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能明白,英国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展壮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即便能够得到英国的同情与支持,法俄结盟也在所难免,照样会对帝国构成威胁。

至于英国是否会在必要的时候出手相助,还是个未知数。

综合来看,帝国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所幸的是,皇帝与三位大臣持相同的观点。

剩下的就是,该如何来做。

讨论了半个小时,腓特烈三世决定,在四月初与皇后,带英国女王最心疼的外孙女维多利亚公主访问英国。

四月十二日,正是维多利亚公主的生日。

虽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并无实权,但是与英国王室搞好关系,对促进英德有益很有帮助。

“在此之前,还得做一些铺垫。”冯承乾听从了皇帝的吩咐,不再处处恭卑。“皇室交往很重要,可更得表现出诚意,让英国相信帝国是值得信赖的盟友,也是欧陆均势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你觉得该怎么做?”腓特烈三世问了一句。

“不让英国觉得帝国是潜在的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重点放在陆军上,修改帝国的殖民地政策。”

俾斯麦的眉头跳了几下,因为冯承乾此话暗指他的殖民地政策有误。

“我们必须明白,英国无法容忍的是海上强国,而不是陆上强国。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却没能跨过英吉利海峡,最终兵败滑铁卢。如果帝国在海外争夺殖民地,势必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也就势必对英国构成威胁,成为英国的头号劲敌。”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放弃海军?”说这话的时候,腓特烈三世也锁紧了眉头。

“当然不是,这只是权宜之计。”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不但需要金钱,还需要时间。可惜的是,帝国现在既无足够的金钱,也无足够的时间。同时与三个强国为敌,恐怕……”

“冯伯爵所言极是,现在确实不能与英国为敌。”毛奇附和了一句。

当然,毛奇的本意并非支持冯承乾,而是要借此机会为陆军说话,以免皇帝在海军上花费太多。

“既然如此,何不让伯爵负责海军事务?”

听到这话,腓特烈三世朝俾斯麦看了过去,冯承乾则暗自叹了口气。显然,俾斯麦仍然视他为潜在对手。

“冯伯爵说得没错,现在确实不能开罪英国,也就必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