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本人并不仇视布尔什维克政权,因此他更加清楚援助红俄的重要性。

问题是,丘吉尔的提议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当然,麻烦事并不需要总统来处理。

在收到总统的命令后,马歇尔开始着手策划开辟第二战线的事情,随即就意识到,总统给了他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在欧洲开辟第二战线。一是在西欧的低地国家、或者是法国北部登陆,二是在地中海方向上登陆,三是让西班牙参战、借道西班牙攻击法国。最先被排除的就是第三个方案。道理很简单,西班牙早就宣布保持中立,而且佛朗哥政权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别忘了,当初佛朗哥能够利用北非军团反攻本土,就是得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力支持。

问题是,前两个方案都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西欧低地国家要么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要么是友好国家,而法国北部地区则被德军控制。虽然德军部署在西欧的兵力并不多,还不到六十个师,而且以步兵为主,但是凭借四通八达的本土铁路网,德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向西欧增派上百个师,把大西洋海岸变成牢不可破的堡垒。

地中海方向上,德意联军已经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因此不管是在意大利登陆,还是在希腊登陆,都得首先打通直布罗陀海峡,也就得花上不少时间,而德军完全能够在此期间加强地中海方向上的防御部署,甚至有能力粉碎美英联军夺取直布罗陀海峡的作战行动。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

到一九四二年初,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扩充到了三百五十万,虽然比起其他参战国依然少得可怜,但是已经是战前的七倍了。问题是,这三百五十万官兵中,有差不多二百万是新征召的士兵,而且仅有少数完成了训练。也就是说,当时美国陆军能够开上战场作战的军人只有一百多万。这一百多万军人中,有一半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还有大约二十万在本土与美洲地区,只有大约五十万可用兵力,其中的三十万已经到达英国,承担起了保卫英国的重任。

当时,可以供马歇尔调动的地面部队,实际上只有二十万左右。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线,而英国当局也只承诺最多出动五十万陆军。

虽然到一九四二年底,美国陆军的兵力情况将大幅度改善,到时候至少有两百万军人完成了训练工作,但是到一九四二年底,美国陆军的作战负担更重,多个战场都需要增加地面部队,可用兵力依然不很充足。

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线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美英双方的分歧非常大。

马歇尔估计,至少需要动用二百五十万到三百万地面部队,而且只能以光复法国为主要目的,如果要进攻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兵力投入还要增加一倍以上,最终投入也许会达到八百万。英国当局乐观得多,认为五十万地面部队就能开辟第二战线,光复法国、或者是击败意大利只需要一百五十万兵力,而进攻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只需要三百万兵力,最终投入不会超过五百万。

问题是,罗斯福更加倾向于英国当局。

可以说,这让马歇尔非常恼火。

虽然罗斯福的立场,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即他必须在反攻欧洲大陆这件事上维护美英同盟关系,但是总统的立场,直接让马歇尔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他向总统妥协,就等于让成千上万的美军官兵去送死,从而会在军队内部受到排挤。如果他不妥协,那么罗斯福就很有可能另请高人。

所幸的是,罗斯福没有这么蠢,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让马歇尔回家养老。

到一九四二年中期,美英在反攻欧洲大陆的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情况下,由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提出,并且发起了一次战役性质的反击行动,即美英联军在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地区发起一场两栖登陆作战,主要目的是夺回直布罗陀要塞南面的丹吉尔等地,打开进入地中海的通道。

可惜的是,这场两栖作战还没有发起就失败了。

当时,一名叛逃的英**官,把美英联军准备在北非登陆的消息送到了德军手上,而德意联军立即增强了在北非西部地区的军事部署。发现德意联军加强了卡萨布兰卡地区的防御部署之后,蒙哥马利非常明智的接受了现实,没有让官兵去送死。当然,马歇尔的反对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问题是,反攻欧洲大陆的设想并没有因此而束之高阁。

在尼米兹提出撤退建议的时候,马歇尔本人是赞同的,即从西南太平洋撤退,可以抽调出数十万地面部队,除掉用于加强夏威夷群岛防御所必须的作战部队之外,至少还有五十万的富余。

显然,对于兵力紧缺的美国陆军来说,这五十万兵力不可小觑。

更重要的是,准备用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物资,都可以送往欧洲,也就能够增强英**队的战斗力。

说白了,如果英国愿意投入更多的兵力,那么就有能力反攻欧洲大陆。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

当时,至少麦克阿瑟就反对所有把兵力转移到欧洲的战略计划,而且这也是他反对从西南太平洋撤军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陆军中,麦克阿瑟的支持者不是少数。

此外,麦克阿瑟还是陆军参谋长最有力的竞争者。说白了,如果哪天罗斯福觉得马歇尔没用了,就肯定会让麦克阿瑟出任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非常清楚麦克阿瑟是个什么样的将领。

等到美军扭转了战争形势,获得了主动权与战略优势,马歇尔会非常乐意的把陆军参谋长的位置交给麦克阿瑟。问题是,在美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马歇尔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麦克阿瑟坐上他的位置。

说白了,麦克阿瑟根本不是那种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下去,并且取得最终胜利的将领。

结果就是,马歇尔不得不在某些问题上向麦克阿瑟妥协,获得麦克阿瑟、以及那些倾向于麦克阿瑟的将领的支持。



第二百六十四章次要价值

更新时间:20129288:38:06本章字数:4827

马歇尔在战略立场上的妥协,使得美军从西南太平洋战场撤军变得加困难

说得直接一点,在麦克阿瑟的坚持下,除非美军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已经丧失了继续守卫澳大利亚的能力,不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没有理由下令从西南太平洋撤退,美军也就得在这里战斗下去

在舰队决战中被击败,就可以看成是不可承受的损失

有趣的是,这反而促成尼米兹采取较为积极的立场,即认为斯普鲁恩斯应该主动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尼米兹的立场,毫无疑问的影响了斯普鲁恩斯,也影响了哈尔西

在离开布里斯班之前,斯普鲁恩斯就从哈尔西那里接到了命令,即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击败中国舰队

当时,哈尔西还暗示斯普鲁恩斯,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冒险行动

只是,斯普鲁恩斯没有立即明白哈尔西的意思在他看来,罗斯福肯定不会考虑任何与撤军有关的建议,最多只会采纳尼米兹的战略主张,即在确实无法守住澳洲的情况下,把舰队调回夏威夷群岛

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认为应该尽可能的保存舰队实力

当然,斯普鲁恩斯的理解也没有错

罗斯福确实需要一个放弃西南太平洋战场的理由,但是美国海军加需要一支完整、健全的舰队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第31舰队已经在塔斯曼海活动两天之后,斯普鲁恩斯才收到了尼米兹发来的电报在这份电报中尼米兹提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即斯普鲁恩斯得尽其所能的找到中国舰队,但是同样得尽一切能力保护好手里的战舰,至少得保住那两艘舰队航母

这下,斯普鲁恩斯迷惑了

要知道,这两点要求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找到中国舰队,就得与中国舰队决战也就不可能保全战舰要想保全舰队,就得尽可能的避开中国舰队,避免与之决战,也就不可能找到中国舰队

费了好大的尽,斯普鲁恩斯才算明白了尼米兹的意思

当然,这也不能责怪尼米兹

尼米兹直接下达命令的话,说得严重一点就已经犯了叛国罪即便说得轻一点,也是消极怠战也就是说,任何想要对付尼米兹、或者是想让尼米兹下课的将军,都可以拿这道命令说事

如此一来,尼米兹就只能设法暗示斯普鲁恩斯

所幸的是,斯普鲁恩斯总算弄明白了尼米兹的意思

关键只有一点,即尼米兹只提到找到中国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