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承乾勉强笑了笑,他可没有想过要成为君王。
“也许,我无法帮助伯爵,但是我可以给伯爵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不管伯爵是否看得起大清皇朝,但是不要轻视大清的臣民。只要有合适的领袖,大清绝对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
“伯爵觉得,大清腐朽无能是领袖的问题?”
“这……”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即便在帝国,陛下也无法主宰所有事情。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根本不在君主是否开明,而是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我相信你的判断,也知道大清的百姓不可小觑,可是我们更应该知道,如果换了一个领袖,大清就不是大清了,而是另外一个皇朝。”
“伯爵的意思是……”
“不管怎么样,做好眼前的事情吧。”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你肯定想问,我们去远东的目的。开始你提到出面干预,这是肯定的事情,但是必须把握好时机,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最要紧的,我们得通过这场战争,对未来的海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战术。”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大清与日本的海上战争,将是蒸汽时代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有非常巨大的启发意义,对帝国海军建设、乃至帝国的未来发展都大有帮助。”
“伯爵执意前往远东,就是想近距离观摩这场战争?”
冯承乾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没能身临其境,又如何谈得上深入了解呢?”
“那么,我们的远东政策……”
“今后如何在远东地区发展,得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只是我更加看好日本,将军更看好谁呢?”
“与伯爵一样,我觉得日本肯定能打赢。”
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如果日本打赢了,我们就得在大清扩大影响力,至少得把胶州湾拿到手,成为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至于接下来要做什么,就只能见招拆招,由日本来决定了。”
“这样的话,伯爵可以多花些时间来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度。”
“将军难道不想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吗?”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有时间的话,我肯定会陪同伯爵四处走访,只是恐怕到了青岛,不会有多少空闲。”
冯承乾明白提尔皮茨的意思,也就没有纠缠这个话题。
航行途中,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谈了很多与大清有关的话题。让冯承乾有点郁闷的是,提尔皮茨对大清的了解都超过了他。大概是在冯承乾做出许诺,即任命他为帝国海军远东舰队司令之后,提尔皮茨下了一番功夫来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度,而冯承乾本人忙于日常事务,无暇他顾。
所幸的是,旅途十分漫长。
在这个没有飞机的时代,搭乘战舰从欧洲到远东,即便不再需要绕过好望角,也需要花上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里,冯承乾有足够多的时间从提尔皮茨那里了解大清的基本情况。
只是,从旁人那里了解一个国度,远远比不上亲眼所见。
虽然不是第一次去大清,但是冯承乾更希望多花点时间,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特别是民间的基本情况。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五章雪中送炭
更新时间:20126143:30:38本章字数:5891
舰队没有去宁波,在台湾海峡的金门岛附近加煤后,直接驶往胶州湾。
因为没有事先通报,舰队进入胶州湾时遭到北洋水师拦截,差点引发一场风波,幸亏里希特霍芬男爵反应及时、处理果断,才没有酿成灾难。李鸿章知道此事之后,严惩了驻守胶州湾的水师总督。
随着远东舰队进驻,帝国海军控制胶州湾成为既成事实。
让冯承乾没有想到的是,提出租借胶州湾的不是专门负责此事的里希特霍芬,而是大清首辅李鸿章。
四月底,冯承乾应邀李鸿章邀请,前往大清帝都。
此时,朝鲜半岛上已是风云际会,大清与日本的战争迫在眉睫。
二月底爆发的农民起义在三月初就已结束,只是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忍受不了苛政的农民再度揭竿而起。冯承乾前往大清帝都的时候,朝鲜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占白山,打出了进军京师的旗号。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农民起义军很快就会兵进全州。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那么朝鲜当局已经向大清求援,请求大清出兵帮助平定农民起义。
李鸿章在这个时候请冯承乾过去,显然事关重大。
冯承乾没有空手前去赴会,而是让里希特霍芬男爵提前一天出发,快马加鞭赶往北京搜集消息。
因为在大清的“勘测工作”有功,所以在去年里希特霍芬被德皇封为帝国男爵。
冯承乾赶到大清帝都当晚,里希特霍芬就赶了过来。
“有什么收获?”
“首辅请伯爵前来,确实与朝鲜的事情有关。”
冯承乾点了点头,请男爵坐了下来。虽然在晋封里希特霍芬为男爵这件事上,并非由冯承乾提起,但是里希特霍芬非常清楚,没有冯承乾,德皇根本不可能知道还有他这个远东事务官员。
现在由冯承乾直领远东事务,里希特霍芬自然是尽心尽力。
“朝鲜已经向大清求援,希望大清出兵平定叛乱。”
冯承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与他熟知的历史没有多少区别,看来他的到来,还没有对朝鲜产生影响。
“只是,首辅还在犹豫。”
“犹豫?”
“虽然朝鲜是大清的属国,大清有义务帮助朝鲜平定叛乱,但是早些年,日本逼迫朝鲜签了《江华条约》,公然声称朝鲜是独立国家,把大清排除在外。”里希特霍芬喝了口水,接着说道,“日本还没有表明态度,李鸿章肯定有所担心。如果日本也出兵朝鲜,那么大清与日本兵戎相见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李鸿章请我来的目的是什么?”
“肯定有朝鲜有关,只是李鸿章有什么目的,现在还说不清楚。”
冯承乾笑了笑,知道里希特霍芬不是不清楚,而是在卖关子。
“伯爵,我的意思是……”
“男爵,现在就你我二人,而我派你提前一天赶过来,就是希望获得可靠消息。陛下委托我全权处理远东事务,你也是陛下亲自委派的官员。”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为了维护帝国的利益,为陛下分忧解难,你我应同心协力。男爵想到什么就说吧,不用担心说错话。”
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说道:“很明显,李鸿章想从我们这里获得支持。”
“什么样的支持?”
“以李鸿章的才智,肯定不会奢望我们出兵,而且他把朝鲜看成是大清内部事务,也不会请求我们出兵。”
冯承乾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里希特霍芬的意思。
“如果战争爆发,大清最缺的就是军火。”
“你的意思是……”
“伯爵也许不知道,为了皇太后的六十岁寿诞,大清可花了不少白银啊。”
冯承乾皱起眉头,说道:“也就是说,李鸿章没有多少钱,希望能够从我们这里获得贷款。”
“或者是赊账购买军火。”
“这可是件大事。”
“那就得看伯爵如何处理了。”
“男爵,你对远东的情况最为了解,你觉得大清获胜的希望有多大?”
“微乎其微,基本上为零。”
“这么肯定?”
“虽然李鸿章励精图治,也干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大清是积重难返,仅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与之相比,日本在维新之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即便国力远不如大清,也未必不是大清的敌手。”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做亏本买卖。”
“伯爵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是吗?”
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说道:“伯爵精通大清的语言,应该知道一个成语。”
“什么成语?”
“雪中送炭。”
冯承乾皱起眉头,装着思索的样子。
“雪中送炭好,还是锦上添花好?”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伯爵打算借此机会增强帝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必然会介入这场战争。我们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帮助大清、二是协助日本。即便不考虑日本与英国的关系,以及当初在帝国吃的闭门羹,恐怕就算我们全力相助,日本也不见得会领情。如果帮助大清,哪怕大清战败了,也是一份不小的人情。”
“你说得没错,我还真没想到。”
“事实上,即便大清战败,日本也不可能鲸吞大清,最多只是逐步蚕食。一是日本的国力仍然弱小,远没到鲸吞大清的地步。二是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