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者在白海深处,而后者直接面向北冰洋。此外,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摩尔曼斯克是非常难得的夏季不冻港,而这座港口离卡累利阿地峡还不到两百公里。

也就是说,如果芬兰控制了卡累利阿地峡,就能威胁摩尔曼斯克。

更重要的是,芬兰在独立之后,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芬兰能够独立,主要就靠德意志第二帝国。

此外,芬兰在经济上也严重依赖德意志第二帝国,其主要产品都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在红俄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已经表明,俄国在战争期间很容易遭到封锁。比如bō罗的海就完全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掌控之中,黑海的大门又被土耳其控制,远东离俄国的心脏地区太远、而且受到〖中〗国与〖日〗本威胁。对俄国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出海口在北方,而能够为其所用的就只有两座港口。

为了确保摩尔曼斯克不受到威胁,就得控制卡累利阿地峡。

正是如此,红俄在一九三八年底,发动了侵芬战争。

这下,欧洲更热闹了。

法国在西边要求加强军备,红俄则在东边发动战争,摆明了不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放在眼里,甚至可以说在公然挑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陆的霸主地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有所舍弃。

要知道,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做好与任何一个强国开战的准备。

一九三九年春,在俄芬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向法国做出让步,承认二十万陆军对法国来说远远不够,准许法国把陆军总兵力增加到五十万,并且拥有坦克与重炮。

这个时候,法国已经正式组建了空军。

事实上,法国的所作所为,等同于撕废了柏林和约,也就等同于破坏了大战后形成的欧洲秩序。

两个月后,红俄占领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俄芬战争结束。

很明显,在两个强国的夹击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势力范围正在缩小,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

一九三九年六月,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帝国陆军扩充到一百五千万,常备兵力增加到一百只十万,并且组建一支总人数不少于两百万的战略预备队,再次实施兵役制,即所有成年男xìng公民都得服役。

紧接着,帝国陆军公布了新的建军计划。

按照德皇批准的陆军扩军规划,三年之内,帝国陆军将获得五千辆坦克、三千门自行火炮、一万二千门火炮。与此同时,帝国空军也将获得四千架飞机,其中二千四百架是攻击机与轰炸机。

到此,欧陆军备竞赛全面展开。

事实上,这个时候法俄已经缔结了秘密同盟条约,相互约定,在任何一方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攻击的之后,另外一方都得立即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动攻击:如果其中一方主动攻击德意志第二帝国,另外一方至少得保持中立。

这份秘密同盟条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主要策动力。

问题是,法国与红俄都严重低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潜力。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马放南山、刀剑入库”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裁减了三分之二的陆军,最终把陆军总兵力降低到了一百万以内,但是帝国的战争基础并没受到影响,反而有所增强。主要就是,在战后的二十多年里,帝国的兵工厂并没有闲置起来。比如,在支持〖中〗国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帝国兵工厂就是主要供货商,为〖中〗**队提供了大批武器弹药。

又比如,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帝国兵工厂是佛朗哥将军最主要的支持者,当时西班牙军队百分之八十的武器装备全都来自像克虏伯这样的帝国企业。这些都使帝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甚至在一九三三年之后,有了较大发展,从而确保了帝国的战争实力。

更重要的是,帝国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六千多万帝**民过了几年苦日子,最艰苦的时候甚至连粮食供应都不能保证,很多帝国家庭都不得不靠野菜维生,但是在大战之后,帝国是最主要的战胜国,获得了惊人的战争红利。别的不说,与英国分享印度,就为帝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好处,也使绝大多数帝国民众从中获益。到一九三七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十年的时候,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了。别的不说,柏林不但是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富裕起来的帝国民众,在物质生活极大富裕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正是如此,帝国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度,显然不会太低。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帝国的战争潜力就不可估量了。

要知道,到一九三八年底,帝国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八千万,而且还有大量移民等待加入帝国国籍。同期,法国人口总量还不到五千五百万,英国只有六千万,红俄也刚刚…突破了一亿。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俄低估了帝国的战争潜力,才会公然挑衅。

毫无疑问,法俄的行为,将不可避免的引发新的欧洲战争。

问题是,法俄能够在下一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获得胜利吗?

欧洲局势动dàng,更加彰显了〖中〗国的重要xìng。

说白了,在面对法俄挑战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无暇他顾,根本不可能照顾到其他地区的利益,因此需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强国,帮助维护其全球利益,因此就得尽可能的增强〖中〗国的国力。

一九三九年七月,德皇威廉二世访华。

虽然冯承乾只是海军司令,但是他拥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亲王的头衔,因此娄他在北京接待到访的威廉二世。

第一天,冯承乾陪同威廉二世检阅了〖中〗**队,即〖中〗国陆军。

只是,德皇的兴趣不在陆军上。众所周知,还是皇储的时候,威廉二世就对海军更有兴趣,不然也不会让腓特烈三世安排他去帝国海军部任职,更不会主动辞去陆军上校军衔,成为海军军官。

在北京逗留了三天,会见了刘伯恩总统与吴铁生大元帅后,威廉二世提出,想去看看〖中〗国海军舰队。

德皇有这样的要求,冯承乾等人自然不会拒绝。

别忘了,〖中〗国海军的家底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赠送的,而且当时还是皇储的威廉二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七月十一日,冯承乾陪同威廉二世登上了前往青鼻的专列。!。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十二章同盟轴心

更新时间:20128610:53:32本章字数:5421

五个月后,即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冯承乾率领〖中〗**事团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回访。

名义上,这次访问是对希佩尔率团访华的回访。实际上,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军事层面上的协商。

威廉二世访华之后,冯承乾向吴铁生与刘伯恩提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计划。

当初,冯承乾向德皇做出保证,并非毫无把握。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中〗国高层,都在算计着什么时候再度向〖日〗本开战,以彻底消除切身威胁。早在一九三五年,吴铁生就提出了攻打〖日的作战方案,以全面征服〖日〗本为目的。只是受国际局势影响,这份方案根本没有形成作战计划。

显然,吴铁生与刘伯恩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当然,吴铁生与刘伯恩都知道,向〖日〗本开战还欠缺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即以什么理由发动这场战争。

毫无疑问,德意志第二帝国向法国开战,不能成为〖中〗国向〖日〗本开战的理由。

原因很简单,法国与〖日〗本不是盟国,因此〖日〗本不会向德意志第二率国宣战,而〖中〗国也就不可能以帝国盟国的身份向〖日〗本宣战。

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八月,威廉二世离开〖中〗国后不到一个月,〖日〗本外交代表团就到达法国,正式与法国进行结盟谈判。

当然,这是秘密进行的。

按照柏林和约的规定,法国做为战败国,不能与任何国家结盟,不然都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视为威胁。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法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就等于破坏了和约,也就等于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动战争的理由。

问题是,法国当局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要到一九四零初,法国与〖日〗本才能完成结盟的谈判工作而两国秘密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则是一九四零年下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