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奴役臣民的奴隶主。帝国臣民也有类似的认识,即他们是生活在帝国治内的自由人,向帝国皇帝效忠,却不受皇帝奴役,在身份上并不低人一等。
如果奴性深入到每一个国民的骨髓里面,这个国家将失去血性,也就无药可救了。
有了这个认识,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一场重大变革,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永远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此外,冯承乾还有一个认识,即物极必反。
当灾难与痛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变革的苗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必然演化成一场大革命。
关键是,谁来主导与引领这场革命?
冯承乾不希望是别人,因为他不希望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再走弯路。
与内地的凋零相比,北京还算繁华,特别是宏伟的紫禁城,依然与冯承乾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只是此时的紫禁城是大清皇宫,寻常人等别说花几十元钱买张门票进去参观,连走近都不可能。
冯承乾也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给他安排的住地离紫禁城远得很。
当晚,李鸿章没有宴请冯承乾。听闻南边发生了大事,首辅通宵与其他大臣商讨应对措施。
发生了什么事?
冯承乾思前想后都不明白,在一八**年初到底有什么大事。中法安南战争已经结束了四年,中日甲午战争要五年后才爆发。这一年应该是较为平静的,不会发生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
难道是李鸿章故意摆架子?
很有这种可能。
冯承乾没多想,奔波了几天,他也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这个晚上,冯承乾睡得很舒坦。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冯承乾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感觉到这几日的辛苦,冯承乾觉得应该加强锻炼。
锻炼了一个小时,冯承乾已是大汗淋漓。
等他洗了澡,李鸿章派来的人也到了。
“让他多等一会,我还没吃早饭呢。”冯承乾也摆起了架子,对施密特说道,“吩咐厨房多准备一些,今天我的胃口很不错。”
这顿早饭,冯承乾花了足足一个小时,平常他都在十分钟内搞定。
等他慢悠悠的来到首辅府的时候,已经是日近竿头了。
结果就是,冯承乾的肚皮还没饿,又要准备吃午饭了。
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冯承乾却一点胃口都没有。与李鸿章初次见面,让冯承乾非常不愉快。看得出来,李鸿章昨晚根本没有熬夜,精神好得很。他故意拖了一个晚上,才请冯承乾过去。
李鸿章摆架子,无疑是看不起冯承乾。
如果换成他人,比如某个英国官员,李鸿章还敢如此嚣张?
转而一想,冯承乾也觉得问题不在李鸿章身上。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是欧陆头号强国,但是对大清的影响,连一个小小的葡萄牙都比不上。帝国与大清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合作,而不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至少到目前为止,帝国还没有参与过入侵大清的军事行动,没有在大清开设商埠,更别说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租界了。
更何况,此次外事活动,以帝国向大清推销军火为主。
李鸿章不冷不热的对待冯承乾,也就不足为奇了。
调整好心态,冯承乾开始认真对待面前这个老头子,设法从他的荷包里拿到尽可能多的白银。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十一章大清首辅
更新时间:20126143:30:29本章字数:6422
李鸿章给冯承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精明能干、处事老练、身材干瘦的老头子。
“听闻伯爵是德皇陛下的救命恩人,只是不知道,伯爵是旅德侨民,还是……”
“祖上多年前旅居欧洲,所以……”
冯承乾没有说下去,因为他不擅长编造谎话。李鸿章显然不大相信,因为冯承乾的汉语说得非常流利。
“让首辅见笑了,虽然祖上旅居海外,但是从未忘记故土。”
“难怪伯爵的国语如此流利。”
冯承乾笑了笑,没有搭理这句话。他现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德皇腓特烈三世的臣民,德语才是他的国语。
“伯爵千里迢迢赶来,略备了薄酒,不成敬意。”
“首辅大人客气了,我此次前来,并非为了这桌酒席。”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自幼在欧洲长大,说话较为直接,还请首辅见谅。”
李鸿章显然觉得有碍面子,也勉强笑了笑,说道:“伯爵直来直去,是个豪爽人。那我们不谈风月,只谈风云。”
“这么说,首辅有即席采购战舰的打算?”
“大清中兴,肯定得整顿军备,需要采购的不仅仅是战舰。”
“首辅肯定知道,我国是欧陆头号军事强国,十多年前就在色当会战中击败法国,致使法兰西帝国灭亡。”冯承乾故意提到法国,与结束不到五年的中法战争很有关系。“我可以向首辅保证,他国能够生产的武器、我们都能生产,而且质量更好、性能更优秀,价格也更加公道。”
“伯爵不像大臣,更像巨商。”
“为臣与为商是一个道理,为臣也以经营为主,帮助皇帝陛下经营。”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伯爵所言极是,你我都为人臣,各为其主自然可以理解,只是采购军火事关重大,所以……”
“次此,我带了一样新式武器,相信首辅肯定很有兴趣。”
“是吗?”
“如果首辅有空,何不移驾观摩一番?”
“这……”
“择日不如撞日,下午就可进行。”
李鸿章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也好,下午也没有别的安排,既然伯爵有心,我自然不好拒绝。”
“战舰的事……”
“观摩之后再谈,如何?”
冯承乾没再强求,立即让施密特去安排。
到达宁波前,冯承乾就暗示了陈季同,他带了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而陈季同肯定把此事告诉了李鸿章。
如果冯承乾没有记错,一年之前,也就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马克沁就带到大清做个演示。只是在问清楚情况之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大清官员觉得,这种每分钟发射数百发枪弹的武器过于昂贵,也就没有采购。
其中的缘由,冯承乾非常清楚。
不是马克沁机关枪昂贵,而是弹药昂贵。
虽然洋务运动开始之后,大清各地总督都在大兴工业,比如湖广的张之洞、江浙的左宗棠,都办起了军事工业,但是在此时,大清依然没有完整的工业基础,连普通的枪弹都得从国外购买。如果弹药从英国采购,一挺马克沁机关枪在一分钟之内打掉的枪弹就价值数十两白银。在大清,这笔钱能招募十多名兵卒,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看来,买机关枪还不如多招兵卒。
观摩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李鸿章没有半点惊喜的样子。
显然,冯承乾没有猜错,李鸿章仍然对这种“昂贵”的武器不感兴趣。
“首辅大人,这是最新式的机关枪,全世界就此一挺。”
“是吗?”
“如有此枪,大清军队必定战无不胜。”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伯爵恐怕有所不知,去年就有个叫马克沁的英国人来大清推销这种机枪,只是……”
“此枪非彼枪。”
“伯爵此话怎讲?”
“马克沁是美国人,为英国效力,而我为德皇效力。”
李鸿章打量了冯承乾一番,觉得此话别有深意。
“与英国人做买卖,首辅大人肯定是在商言商。与我们合作,那就不仅仅是商场上的关系了。”
“伯爵的意思是……”
“机枪虽好,弹药却贵,首辅大人,我没有说错吧?”
李鸿章勉强笑了笑,算是承认了冯承乾的说法。
“我的意见是,在贵国建立兵工厂,生产弹药,以此省去运输之资,从而大幅度降低弹药价格。”
“伯爵的意思是,由贵国企业在我国开厂?”
“独资办厂也可,合资办厂也行,只要首辅赞同,这些都是小事。”
这下,李鸿章动心了。
由他发起的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向西方列强学习,吸收与掌握西方的工业技术,提高大清的国力。
德国企业肯到大清办厂,肯定是巴不得的好事。
只是,李鸿章很沉得住气。
“伯爵的提议非常好,只是办厂事关重大,还得从长计议。”
“这是当然,军备乃国家大事,自然得谨小慎微。”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只是听闻日本近来频频采购军备,大有扩军备战之嫌。虽然大清乃天朝上国,自然不用把区区弹丸小国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得不防。”
李鸿章的眉头跳动了几下,显然被冯承乾说中了要害。
中法安南战争之后,最让李鸿章担忧的就是东海对面的日本。虽然冯承乾说得没错,大清上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