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有问题吗?”吴铁生迟疑了一下,说道:“元帅,当初我们能够回来,而我能有今天,都是你的栽培与提拔。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当什么统帅,更不想当什么总统。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向跟着回国的兄弟强调一点,这个位置永远都是你的,只要你回来,我就让出来。而且,我们这些人都没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如果没有你的指点,早就乱套了。现在,你回来了,兄弟们都很开心,所以”
“这话,以后再也不能说了。”“可是……”
冯承乾压了压手,说道:“其实,我也是个粗人,也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而我精通的只是海军事务。更重要的是,我自幼在海外生活,并不了解祖国的情况,而你比我更加清楚该如何管理这个国家。”吴铁生没有开口,显然他也只是客气了一番。
“更重要的是,我们只有二十年、最多三十年的时间。”
“你是
……”
“虽然柏林和约与华盛顿条约都已生效,但是这只是暂时休战,而不是永久停战。大战还没有结束,最多再过三十年,就会再次爆发。”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到时候,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要指望能够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力支持。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就只能靠自己。”
吴铁生锁紧了眉头,他没有怀疑冯承乾的话,只是觉得有点震惊。
“当然,我们必须得有信心,如果连我每都没有信心,还有什么好指望呢?”
“可是,三十年也太短暂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用了不到三十年,就在黄海与朝鲜击败了清军,随后又击败了强大的俄国。”“〖日〗本当时面临的情况,远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复杂。”“这是当然,不过现在就有一个例子。”吴铁生一愣,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俄国战败后,布尔什维克掌权,这才过去了不到两年,俄国就已经初步完成了战后重建。”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我的判断没错,再过二十年,俄国就将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
“当然,你现在不会相信,等到二十年后,你就会相信了。”“我不是不相信,只是……”
“信不信不重要,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铲除其他军阀,实现统一。攘外,必先安内。对我们来说,现在的国际环境最为理想。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承认了〖中〗央政权,并且压制住了〖日〗本的扩张野心。通过柏林和会、华盛顿谈判,我们的国际地位已经得到承认,并且获得了应有的尊重。此外,德皇慷慨大方,送了一支规模足够庞大的舰队给我们,甚至还委派舰队官兵为我们作战。短期内,就算〖日〗本有野心,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跟我们对着干,更不干直接与我们交战。别忘了,到现在,我们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签署同盟条约,巩固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同盟关系。对我们来说,最近十年,也许十五年,正是平定内乱的最好时机。”
吴铁生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正是我的看法。”
“这只是其一,在平定内乱的同时,我们还得抓紧进行实现工业化。”“这……”
“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打赢战争,正是因为拥有超过英法的工业实力。大战的残酷战斗已经表明,只有工业国家,才有资格与全球博弈,也才有机会成为世界强国,而这也正是我们翘首期盼的机会。”
“也许,这比铲除军阀还要困难。、,
“如果一切重头做起,肯定会异常困难,别说三十年,就算给我们五十年,也不见得能够办到。别的不说,〖日〗本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了,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与工业强国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
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及美国,都huā了半个世纪,才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吴铁生叹了口气,神sè显得很沉重。
“所幸的是,我们不需从基础做起。”“你是
……”
“德皇已经许诺,将把所有设在我们这里的帝国企业转让给我们,并且帮助我们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吴铁生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冯承乾。
“当然,这只是德皇的许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依然得跟帝国的企业合作,让帝国企业尝到甜头。”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像克虏伯这样的企业,都属于sī人,而他们没有义务听从德皇的安排。我的想法是,短期内,我们可以用市场换技术、换资源,让帝国企业自愿投资。
“怎么换?”“我们以市场入股,让帝国企业在我国开办工厂,提升我们的工业实力。”
吴铁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做什么,以及用什么办法去做,我们都得明确一个重点。”
“什么重点?”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到三十年间,准确的说在下次大战爆发前,我们必须以备战为国家的主要工作,并且以次出发,来规划工业项目等等。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切都为了下一场战争。”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才是重点。”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什么?”
“教育。”
吴铁生一愣,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军事力量,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欠缺的也是人才,所以必须从教育抓起。只要有三十年,我们就至少能够培养出两代人,而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
“看来,你都想好了。”“你觉得,在回国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有别的事可做?”吴铁生笑了笑,说道:“我觉得,有一件事,你还真应该抓紧。”“什么?”
“结婚成家。”
冯承乾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我没记错的话,你差不多快五十了吧?”
“不止,快六十了。”
“在国内,到你这个年纪,都当祖父、甚至是曾祖父了。”
“我个人的事不用急。”“为什么?”
“霍去病说过,鞋虏不灭,何以为家。”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与国家、民族复兴比起来,个人问题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么说,不管我说什么都没用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你如此关心我的个人问题,还不如多huā点精力,考虑下该如何做好手头的事情。,!。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章重新开始
更新时间:20127251:24:15本章字数:5379
按照冯承乾的要求,吴铁生任命他的海军司令。
大年十五过后,吴铁生重组了〖中〗央政府。吴铁生以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身份,兼任〖中〗国陆军司令,冯承乾任海军司令,其余三十二个部长级官员中,有十八个是归国劳工,而四个非劳工出身的部长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教育与文化部长蔡元培。任命他,正是冯承乾的特别安排。
三月上旬,三所高等院校诞生。
一是蔡元培筹建的北京大学,二是设在保定的〖中〗国陆军学校,三是设在青岛的帝国海军军官学院。
第一任海军军官学院院长是从帝国海军退役后归国的陈绍宽少将。
陈绍宽诞生于一八**年,十五岁的时候就以劳工身份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获得了准国民身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陈绍宽以水兵身份进入帝国海军服役,在多格浅滩海战中表现卓越,破格晋升为军士,在英吉利海战中因为顶替阵亡的军官指挥“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作战有功,由冯承乾提名晋升为帝国海军少尉。到大战结束的时候,陈绍宽已经是帝国海军少校了。退役后,德皇授予陈绍宽荣誉海军少将军衔。回国后,〖中〗国政府正式授予其少将军衔。
可以说,陈绍宽是华裔帝国海军官兵中的佼佼者。
有趣的是,在海军军官学院的前三期学员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归国侨民,而且几乎都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这些海军军人在帝国海军中服役的时候,都是士兵或者士官,并没获得军官军衔。
事实上他们正是新成立的〖中〗国海军的骨干。
让细们进军校培训,只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成为军官的必要知识与技能,有能力担负起组建〖中〗国海军的重任。
因为安排了合适的人来管理教育上的事情,所以冯承乾可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只是,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虽然这个时候〖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舰队,算上“柏林”号,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的主力舰就有六艘,此外还拥有数十艘轻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