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氖牵谒肟⒍俚牡诙欤拦崤剂艘幌钫攵缘乱庵镜诙酃拇罘ò福延闪钫15拇疃疃忍岣叩搅怂氖诘酃砜耍⑶以市淼乱庵镜诙酃映俪セ怪暗拇睢�

显然,博纳一劳的华盛顿之行没有获得任何实质xìng的好处。

当然,这也与战场局势有关。

从十一月开始,帝国海军用于封锁英国本土的舰艇已经超过三百艘,其中包括一百二十艘潜艇。

为了避免开罪美国,帝国海军在英国本土周围,特别是在北大西洋方向上设置了两道封锁线。外围封锁线由破交战舰负责,任何经过该区域的船只都需要接受帝国战舰的检查,如果运载了禁运品,将由帝国战舰押送到帝国港口,在卸下货物之后才准出港。内层封锁线由潜艇负责,任何进入该区域的船只都将在未经警告的情况下予以击沉,而且帝国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

这么做,主要就是防止误伤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商船。

当时,帝国已经正式向美国发出了外交照会。帝国并没有录夺美国的〖自〗由航行权,只是要求美国严格遵守中立原则,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战争物资,而且帝国愿意为美国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船只提供安全担保,即帝国海军战舰不会袭击在非交战区域航行的美国船只,但是不保证进入交战区域的美国船只不会遭到袭击。

严密的封锁,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运往英国的物资大大减少,二是流入帝国的物资大大增加。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企业已经开足马力,为交战国生产各类物资,而这些企业肯定不会因为英国遭到封锁而降低生产速度。大量物资生产出来之后,总得找到买家。在英国没法购买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美国商品的最大买家,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的主要债务国。

只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还不是美国的最大债务国。

摆在英国当局面前的问题是,要想让美国参战,就要让美国在英国下更多的赌注,也就需要在美国获得更多的贷款,并且把这些贷款用来购买美国的商品,让英国成为美国企业的最大客户。

为此,英国只有一条出路:夺回制海权,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封锁。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美国的商品还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德意志第二帝国,那么美国银猝发放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贷款就将越来越多,美国下在德国身上的赌注也就越来越大。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债务超过了英国,那么美国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帮助英国,而会支持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的通用语言是英语,而且白人主体是英国后裔。

别忘了,在美国的白人族群中,仅次于英国后裔的就是德意志后裔,而且说德语的美国人不比说英语的美国人少多少。

更重要的是,美国早已独立,而且在独立期间与英国的关系并不融洽。

美国人在追求美国人的利益,而不是在为前宗主国服务。如果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利益,那么那些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也是那些操控着美国政治的利益集团就不会为英国服务。

如果说,英国在此时就已束手无策,那还太早了一点。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英国海军大臣费希尔到达华盛顿,向美国提出再美国感兴趣的殖民地租借战舰。

显然,英国佬并不笨。

在大局的影响下,美国参战的可能xìng并不高,因此在没有办法让美国参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获得一些好处,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而英国最想获得的,也是最需要获得的就是美国海军的战舰。

看得更长远一些,如果能够用美国的战舰扭转败局,说不定还能拉美国下水。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英国皇家海军能在海洋战场上取胜,再次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的海上封锁,那么美国就会再次把赌注押在英国身上,甚至会为了帮助英国打赢这场战争而直接参战。

显然,英国佬非常精明。

问题是,向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出租战舰,符合中立原则吗?!。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三十五章租借

更新时间:201271610:42:51本章字数:5056

虽然知道费希尔专程前往美国不会有什么好事,但是冯承乾也没有想到,美国会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偏袒英国。

一月二十五日,冯承乾急匆匆的返回柏林,找到了提尔皮茨。

“消息已经得到证实,美国总统与国会军事委员会已经原则上答应了费希尔的提议,现在这差外交委员会表态了。”提尔皮茨叹了口气,说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英国将用迪戈加西亚、百慕大群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跟美国交换八到十艘战列舰,并且争取获得更加直接的军事援助。”

“什么意思?”

“如果有可能,美国将派遣海军官兵以志愿者的身份参战。”

“美国会这么做吗?”冯承乾很是惊讶,说道“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就赤luǒluǒ的践踏了中立原则。”

“你觉得,美国当局会在乎这些吗?”

“这……”

“之前,你就跟我说过,主导美国的不是白宫与国会的政治家,而是那些控制着美国经济命脉的资本家。“冯承乾长出口气,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

“我们早该料到,迟早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提尔皮茨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交给了冯承乾。“这是驻美大使发回来的资料,你的疑问全在这里面。恐怕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即将出现的事实了。”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翻开了文件。只看了几页,他就明白了过来。

问题,不是出在美国的政治立场上,或者说美国根本没有政治立场,而是在美国的经济环节上。

挪威海战之后,帝国海军取得了主动权,开始对英国进行战略封锁。

由此,导致了一个直接后果,即由美国输入英国的物资大大减少,而输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物资大大增加。

问题就在这里面。

虽然帝国对战争物资的需求也非常高,但是帝国的工业基础更加雄厚,而且在至关重要的钢铁与煤炭上,帝国基本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即便需要进口,也能够从北欧的瑞典与挪威获取,而且在俄国战败之后,来自俄国的煤炭与铁矿石也十分充足,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基本上没有从美国进口钢铁。相反,在挪威海战之前,英国从美国进口的物资中,钢铁占了很大的比例。

结果就是,美国的钢铁出口量在这几个月内直线下降。

对工业化国家来说,钢铁产量意味着什么?

在工业时代,钢铁产量甚至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主要标准!

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钢铁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大战爆发后,来自交战国的订单,大幅度刺jī了美国的钢铁产业,让美国的钢铁企业纷纷扩产。

产量增加上去了,产品却卖不掉,问题就出来了。

更要命的是,凭借着北大西洋这道天然屏障,加上美国国内的反战意识影响,美国自身的钢铁消耗并不大。别的不说,到一九一五年底,美国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五十万,海军也没有增加战舰订单。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交战国的订单,养活了美国的钢铁企业。

现在,英国的订单没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又没有多少需求,美**队也没有扩充,美国钢铁企业如何生存?更要命的是,在扩大产量的时候,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向银行借钱,如果这些企业破产,那么损失最大的就是美国银行。

现在,美国没有参战的必要,因此出售军火成为维持钢铁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

“看来,你说得没错,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这只是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考虑到美军的意愿,那就更加复杂了。”

“你是说…”

“虽然这场大战只打了一年多,但是已经足够让所有人认识到,战争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按照普法战争建立起来的军队,都无法在今后的战争中生存下来。美**方肯定有类似的认识,所以美军肯定会进行军事改革。”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一下“美国海军受到的影响也不小“伊丽莎白女王,级已经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我们的“拜仁,级也即将开上战场。在美国海军中,却没有一艘能够与这两种战列舰匹敌的战舰,因此美国海军肯定希望尽快建造新式主力舰。”

“问题是,国会不会批准海军的造舰计划。

“不是不会批准,而是国会的议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