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意大利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别忘了,奥匈帝国也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而且奥斯曼帝国就在地中海东面。如果答应了意大利的请求,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得罪两个已经参战的盟国,因此意大利参战带来的不一定是正面影响。
在意大利依然摇摆不定的时候,英法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些远离战场的国家。
美国就不用多说了,博纳一劳已经准备在十二月底前往华盛顿,直接向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参战请求。
当时,在英国当局看来,美国参战的可能xìng非常大。
如此一来,真正需要huā精力应付的,还是远东地区的〖日〗本。
如果〖日〗本肯参战,那么英法就能获得一个强有力的支援。问题是,这个时候要想让〖日〗本参战,就得开出更高的价码。
十二月十日,英国首先表态。只要〖日〗本参战,英国将把所有在华利益、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在华利益全部交给〖日〗本,并且把新加坡等西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一并交给〖日〗本,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
事实上,这已经超出〖日〗本当初提出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这等于让英国退出了西太平洋地区,退回到了印度洋。
可惜的是,〖日〗本并没感到满足,而是明确提出,英国在从西太平洋撤退之后,还得与〖日〗本分享印度。虽然〖日〗本没有提出在印度获得殖民地,但是明确提到,〖日〗本企业与商品在印度必须享受与英国同等的待遇。也就是说,英国得全面开放印度市场,在印度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
当时,英国娄点就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只是,在英国当局做出回复之前,〖日〗本突然变卦,不但要求英国开放印度市场,还要英国开放印度的资源产地,即〖日〗本在印度享有与英国同等的资源获取权,不然〖日〗本不会以协约国成员身份参战。
英国能够接受这样的要求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英国答应了〖日〗本的要求,就等于把印度交给了〖日〗本,丧失了最有价值的殖民地。
这个时候,法国也在积极拉拢〖日〗本。
为了让〖日〗本参战,并且派兵参与欧洲战争,法国提出把台湾、越南、柬埔寨等殖民地移交给〖日〗本,并且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
问题是,法国的立场并没有起到决定xìng作用。
摆在英国面前的问题是,如果要让〖日〗本参战,就得放弃西太平洋、
甚至印度洋,丢掉huā了一百多年才建立起来的亚太殖民地体系。
当然,〖日〗本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开出了足以让英国心动的条件。
这就是,〖日〗本不但将派遣舰队前往地中海与北大西洋协助英国皇家海军,还将派遣一支人数不少于五十万的陆军去欧洲参战。
也正是如此,法国才表现得如此积极。
只不过,在一九一五年底,英法在〖日〗本身上做出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收到成效,因为在英国国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为了换取〖日〗本海军参战而丢掉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所有殖民地与海外市场,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如此一来,即便博纳一劳打算做出牺牲,国会议员与民众也不会答应。
没办法及时拉〖日〗本参战,英国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美国顶得上十个〖日〗本。
别忘了,〖日〗本只是西太平洋的暴发户,而美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了,其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更重要的是,美国有更多的人口,还拥有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
只要美国肯参战,法国就能在一九一六年经受住责死考验。!。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三十四章黔驴技穷
更新时间:201271518:52:04本章字数:4800
美国会参战吗?
如果在一九一五年上半年,只要英法、特别是英国能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美国就肯定会参战。可惜的是,英国当局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等到英国佬发现,如果没有美国,协约国集团将打输这场战争的时候,再要美国参战,就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了,甚至不大可能。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一九一四年底,英国就在怂恿美国参战。
双方进行秘密接触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银行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战争的最大获益者就是银行家,因为战火摧毁了一切,而这正是银行家牟取暴利的基础。
当时,美国的银行家明确提出,要让美国参战,英国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即承认美国银行体系的霸主地位,也就是承认美元的国际地位,由美国银行掌控国际金融,美元至少应该获得与英榜平等的地位。
可惜的是,高傲的英国人拒绝了这个并不算高的要求。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美国银行开始资助英国,为英国发放了大量战争贷款,但是也同时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了战争贷款,并且使美国银行家制订了一系列的行动准则,即根据战场局势,在交战双方身上各押一定比里的赌注,以此确保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正是如此,在挪威海战之后,美国银行家开始看好德意志第二帝国。
由此可见,如果在一九一四年底或者一九一五年初,英国当局能够认识到,即便英国打赢了这场战争,也会输掉世界霸权,从而理智的承认美国的霸主地位,至少与美国分享世界霸权,那么美国就会参战。
可惜的是,当时英国当局没有人认清这一点。
甚至可以说,直到挪威海战结束,英国当局也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仍然认为英国能够通过取胜,保住排他xìng的世界霸权,让所有敢于觑觎英国霸主地位的国家退避三舍,继续维持独霸局面。
等到英国当局认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已经鼻时太晚了。
挪威海战之后,英国政府正式开始与美国联邦政府接触,并且暗示美国当局,只要美国参战,英国就将承认美国拥有同等的国际地位,与美国共同分享全球利益,甚至承认美国在海权上拥有与英国同等的地位。
问题是,美国当局此时己经认识到,参战的风险、以及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说白了,英国提出的条件,远远抵消不了美国付出的代价。
结果就是,美国当局、或者说是在幕后主导着美国政权的利益集团,特别是银行与军火利益集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在战后必须退缩到北大西洋中线以东,放弃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殖民地,在其他殖民地承认美国拥有同等的权益,并且由美国主导国际金融。
显然,这样的要求,超过了英国的承受范围。
拖了几个月,随着沙皇俄国倒下,英国拖不下去了。
相反,美国却可以隔岸观火。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只要维持之前的政策,即在占据了优势的一方身上押更多的赌注,美国就将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说得简单一些,不管是协约国集团、还是轴心国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火都将摧毁参战的欧洲列强,胜利的一方根本不可能在战后成为世界级大国。到时候,呆在战场之外的美国,凭借雄厚的国力、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将自然而然的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至少能够获得与英国同等的地位,与英国分享全球霸主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这个结局不由英国当局的主观意愿决定。
说得简单一些,就算英国不肯服输,而且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会因为巨大的战争消耗沦落为二流国家。
相反,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了这场战争,也同样会因为巨大的战争损失,无法在战后填补英国崩溃所留下的势力真空,更不可能立即与美国打上一仗,因此美国将顺理成章的取代英国。
如此一来,是否参战对美国获得的利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那么,美国还会积极参战吗?
十二月二十四日,博纳一劳到达华盛顿。
虽然威尔逊非常热情的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且专门在白宫为博纳一劳举办了圣诞节晚会,但是在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威尔逊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没有轻易做出让步。
对博径劳来说,一九一五年的圣诞节过得并不轻松。
有趣的是,威尔逊在款待博纳一劳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却在接待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特使。更让博纳一劳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离开华盛顿的第二天,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针对德意志第二帝